《背影》中的语言艺术
2021-03-16楼慧维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散文力作,文章抓住父亲的背影展开描写,在朴实的文字里表现了浓浓的父爱,表达了父子之情的深厚感情。在这篇文章中能够体现出作者灵活的语言驾驭能力,在感受文章主旨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很有帮助。
一、场景刻画与画面感的相互融合
任何一篇(部)优秀的作品,都能够穿越时空的限制,将读者带入到作品刻画的年代或场景,让读者以观众的形式面对事件。因此,优秀的作品能够让我们喜怒哀乐,能够让我们开怀大笑,能够让我们低眉沉思。朱自清在《背影》中就充分展示了他刻画场景的手法,给读者呈现了最为真实的画面。
1.凄惨的家境
朱自清的用笔是非常有讲究的。该说的必须详细地说,可以简单说的一笔带过。但是只要经过他笔下的文字,无论是详写的还是略写的,都能够给人强烈的画面感。文章的第二段就用简单的文字,给我们营造了有利于故事展开的场景: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冬天”一次从季节上让人感受到凄凉,“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是从具体的时间上刻画凄惨的事实。简短的一句就仿佛让读者感受到凄凉的悲愤,得知祖母去世和父亲失业的两个不幸消息后,作者内心无限悲凉。此时仿佛看到一身消瘦的作者,在寒风中独自徘徊。读来让人心境沉重,为下文的叙述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家境的凄惨不是本文叙述的重点,因此作者非常吝啬笔墨,只用了一句话。可是这一句话并不影响我们对当时场景的构思,增一字则嫌多,减一字则嫌少。可见作者语言拿捏的功夫相当了得,也是经过一番认真推敲的。
2.以画面感展现父亲的身体状况
全文饱含着浓浓的父爱,作者对父爱的理解也是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尤其是文章最后一段讲到父亲的来信,能够在读者面前呈现一个父亲形象。其实朱自清与家庭的关系并不好,在杭州任教期间父亲通过与校长的私教,将他的俸禄直接寄回家很让朱自清恼火,以致辞职。父亲迁怒与朱自清的妻子,将其赶回家,直到三个月后朱自清找到工作才将妻儿接到身边。也是因为这事,朱自清与父亲乃至整个家族都很少往来。《背影》中父亲最后一次来信是这样写的:“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身体平安”貌似是告知儿子不同担心父亲身体,后面却是那笔和筷子都不方便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大脑中呈现一个病弱的父亲,这远比直接说病的很严重更现行。再细细品味这句话不难看出每句之间都是递进的,身体很好→膀子疼→吃饭拿筷子都不方便→大去之期不远。因与儿子之间的一些往事,让父子感情不是很好,在生命最后时候跟儿子说些什么呢?一个思念儿子,又愧疚,又不知如何表达?
二、简洁对话再现人物心理
人物的对话是作品中最常见的描写手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能够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此在有的作品中作者不惜重墨,而在朱自清的作品中却能用极简单的语言,起到再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1.对话中体现父亲的爱子情深
《背影》中的父亲没有大段的对白,都是非常简短的语言,乍看可能不合情理,但是细细品味后,并结合写作的背景,就能感受到父亲简单的对话中包含的爱子情深。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几个对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文章中除了父亲的来信,总共就四处写了父亲的语言,可谓是简到不能再简的地步了。在(1)处是原打算让别人送行,后又决定亲自送儿子时说的。唯恐别人不能很好地照料儿子,对儿子行程担心之情一览无余。(2)处是担心儿子路上口渴,给儿子买橘子前说的。此处感受到父亲不仅爱儿子,也非常的细心。(3)表现了对儿子路途的担心,什么时候可以平安到达,要给父亲写信。(4)处的“里面没人”包含的意思丰富,行李在车上你要注意照看,让别人看到你伤感也不好。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背影》应该是朱自清与父亲感情修合的转折点。在这种背景下大段的语言描写是不符合现实的。虽然是关心儿子,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因此简短的语言更能体现人物的心灵,更能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一般来讲父亲送别儿子应该是有千言万语的,但文章中却是极简短的话,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读者揣摩人物的心理,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眼泪是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個人与家庭之间的矛盾,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冰释的。纵然朱自清不满意父亲的某些做法,辞职、离家,但总归是自己的父亲。面对家庭的变故,他也慢慢地开始接受父亲感受父爱了。从文中几次描写眼泪的地方能窥一斑: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作者被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连用三个“我”却不显多余。“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作者不是去写父亲转身离开后的心理感受,而是写道“我的眼泪又来了”,不仅与前一次眼泪对应,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之情也逐步升级。“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两年未见,父亲终于忘记儿子的不好,给儿子去信告知近况。此时作者一边读信一边回忆父亲买橘时的背影,眼泪自然而然地流下来了。
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直接用文字表达对父亲的理解之情,但用简短的语言刻画自己的眼泪,不同地点,不同时候的眼泪,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也非常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文章中的眼泪,成为儿子理解父亲的真实写照。与此大段的心理描写,不如用简单的语言展现内心深处的理解。
三、细腻的动作描写让内容更精彩
文本吸引人的往往是细节部分,细节描写能够直击人心的,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背影》中也有这样成功的细节刻画之处。
1.“望父买橘”让读者亲临现场
要想给读者呈现完整的场景,各种描写方法都要运用,而动作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将动作放慢,以慢镜头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朱自清的《背影》可谓是细腻的动作描写的典范之作,我们可以从具体的文字中感受一下作者的精彩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父亲去买橘子,“我”目睹父亲买橘子的整个过程,以录像的形式将整个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仿佛在我们眼前也出现这样一位父亲。“戴”“穿”“探”“爬”“攀”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不容易。也间接地写出了父亲年老体衰,以及家境颓唐之现状。“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这句真实刻画了父亲爬上月台的不容易,既符合家庭当时的近况,也与后文“举箸提笔诸多不便”相互照应。
“望父买橘”之所以刻画的非常成功,源于作者能够巧妙地运用动词,在短短的一句话中,能够连用十个动词却不显得拖沓,足见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在遣词造句上的。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写这一节的时候,大脑中是有父亲的形象的。首先呈现需要刻画的画面,再用文字来描写,这样就能保证文章的生动传神。
2.无微不至的嘱托,更见父爱
“望父买橘”成功地将父亲的背影刻画出来,让读者产生弥久不忘的感受,是文章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但是文章中除了该处,还有细节描写的地方。作者用自己一般简约的笔法,勾画出一个关心孩子的父亲形象。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这句在文章中常被大家忽略,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就知道该处其实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的。浦口送别一事让父子关系有转机,也让父亲认识到之前所作所为的不正确,更是让儿子理解父亲的重要契机。儿子的座位是父亲帮助选的,铺座位的紫毛大衣是父亲给的,嘱咐我不要受凉的是父亲,嘱托茶房照顾我的是父亲。其实每一处展开来写,都能写成不菲的文字,但是作者极其吝啬语言,目的就是留下想象的空间,给读者呈现画面感的同时,留下思考的空间。一个父亲为了孩子,将所有能考虑到的环节都考虑了,不得不说是非常感人的。最主要的是父子关系多年的不合,这次可能重歸修好,父亲对之前的愧疚,对将来的希望,对此时的局促都表现在这句话中。无微不至的父爱,跃然纸上。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光从情节和中心入手,在感受作者浓浓的情感的同时,我们不妨研究下他作品的语言风格。这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文章的中心,也能帮助我们鉴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楼慧维,浙江省余姚市姚江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