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语文多元化教学例谈

2021-03-16胡凌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凝练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层面进行了阐释。它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只停留于课本课堂,还应鼓励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不仅仅只直面个人现实,还应该有家国情怀天下意识;不仅仅停留在技的层面,还更应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还记得2017年高考。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中出现的“共享单车”,“气候正义”等新词汇,一下子打蒙了很多乡村高考生。学生吐槽说见都没见过,听也没听过,陌生感一下子就扰乱了他们答题时的方寸。而2018年二检,武汉市二月调考卷,广州一模卷等等出现的诸如“人工智能”等社会热词又闪亮每个语文人的眼球。语文高考怎么应对?语文教学何去何从?依旧死啃几本教材或频繁刷题?这样能满足学生的欲望和社会的期许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语文本身具有的包容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性决定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有视野、格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创新,我们将难以占据我们语文的这块阵地。

怎么创新?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帮助和促进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这个理论的引领下,我尝试着去改变了我的教学思维方式:一方面不能只满足于教材或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式。当然,方式的创新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要耕植于语文学科天地,保持语文的本色。语文课堂教学是多元化的,要尽量呈现开放式,让学生的思维打开,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也有表达的能力。形式不拘泥,场地不固定,老师要能应课堂需要,适时生成,动情动性,调动学生主动性求知欲望。回顾和学生共享的几种教学方式,至今让我记忆深刻,现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也算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次回顾总结吧。

一、影视进课堂,比较式教学

教学必修五小说单元时,课堂上引入同材料影视作品进行比较式教学,进而提升学生赏读作品的能力。在教学《水浒传》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讨论小说的细节描写环节,我给学生播放了98版《水浒传》中与之相关剧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林冲性格走向,电视剧情节与小说情节安排上有哪些出入?这样的安排孰优孰劣?学生带着问题观影后分小组讨论,一致找出以下突出不同:小说第七回林冲不知是计买回宝刀爱不释手的表现,书中这样描绘:“林冲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那刀。”剧中则这样处理:正面呈现林冲院中舞刀,酣畅淋漓,刀风卷起落叶;辅之娘子丫鬟满眼崇拜之神情的侧面烘托。学生讨论都认可编剧的处理,认为技巧上更多样化,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不仅刻画了林冲武艺的高强,还有得到宝刀的喜悦,更体现了林冲性格中妥协忍让,委曲求全的心理。

还有一个刚好相反的例子。《红楼梦》中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在我们看过的所有的黛玉扮相上应该是呼声最高的,可是,当大家期待的黛玉在很多铺垫下千呼万唤始出场时,有学生却不认同这个扮相,很多学生表示没有小说中的黛玉描写得美丽。起初课堂的预设这个结果是由我直接导出的,没想到学生自个儿提出来了,逼得我迅速转弯,抓住这个契机,顺势引导学生赏评曹雪芹作品中对人物极尽繁复又不失精当勾画的语言魅力。

二、课堂进山林,情境式教学

我们学校的文化核心词是“山麓文化”,其底蕴非常深厚。在教学必修1新诗单元时,我借助山麓文化氛围就地取境带领学生在后山举行《听风揽月抒情怀》诗歌朗诵会。苍苍古松掩映,师生席地而坐,闭目听风过林涛,展眼望天光日影,谈感受抒诗情。可以小组朗诵,可以个人即兴赋诗,观众席上还随机抽出一名点评嘉宾,点评角度可以是诗歌本身,也可以就表演组的表演等发表看法等等。

三、新闻热点关注,评述式教学

这种方式尝试运用于课堂,回应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高考现象,目的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尽量扩宽学生视野,减少学生面对试卷的陌生感。初衷是为了高考,而学生收获的却不完全只有高考。

这种方式的主要媒介是央视一周一次的《新闻周刊》。安排一节课观看+小组两天准备+一节课汇报讨论(往往一节课时间因学生参与人数超标而拖堂至下一节课)+一篇时评类文章,这篇文章享有我的面批面改特殊待遇(一次活动结束,学生上交的文章往往不只有一篇。一方面很多学生都有写的冲动,另外也冲着我的面批面改特殊待遇上)。每周一次,一学期结束,每个学生基本上都有一次面批面改的经历。

连续有几期《新闻周刊》都提到了一个敏感话题——性侵(2020年的4月鲍毓敏事件又再一次把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这个话题我原以为学生会不好意思谈的,可是学生现场讨论的热情却出乎我的意料。讨论时,话题首先由杨宇航小组的组员罗家伟、田浩然同学提出,其他组成员也纷纷跟进要求发言。向绎焘同学认为现今社会、家庭、学校性教育不够,家长应该有目的性的引导,并且还在网上搜集了相关数据,特别运用了比较权威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的调查数据,最后还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中国性教育儿童读本》;张梦雨同学说“性侵问题不仅仅要关注受害者和施害者,我们更不能忽视旁观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些旁观者。”她推荐了一部电影——《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还推荐了印度影星阿米尔汗主持的节目《性别不是爱情的法官》。欧阳侬非朗读了他写的观影感想——《〈嘉年华〉观后感》。他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熔炉》对性侵的表现是赤裸裸的,是惨不忍暏的,而《嘉年华》对性侵的表现是高度克制的,是刻意省略的。我们看到的是克制的喧嚣,省略的痛,但是我们必须要有的,是沉重的注视。

结尾他说:“《嘉年华》像附在社会现实表面上的一层油麻纸,你从外围看得通透,当伸出手去触碰,却发现这层薄纸脆弱得可以。影片最后,小米骑着电动车驶向远方,逃脱了出卖自己肉体的命运。虽然前方还未可知,但生活仍然存在可能性。我想《嘉年华》想传达的正是:有可能性的存在,才会迎来改变。‘人性之道,道如刀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打破社会中那该死的黑暗,守護她们宝贵的可能性。”

这样鲜活的思考,绝非教材所能给的;这样的视野和格局,也绝非教材能够提供的。

而这样的收获还时常会有。比如针对环保方面的新闻,刘晓希同学写成了文章《万物有界,爱恨无由》;针对南仁东事迹,张胤辰同学写了一篇古文《为大事者有道》在校报上发表,并且还引发了两个班级好长一段时间的古文写作热。

四、编印学生作品集,让学生有满满的成就感

班级作品集从成立编委会、分工,到作品收集,刊名《浮芽悸影》拟定,再到编辑付梓,均由学生负责。科代表牵头,电脑高手齐宸章负责排版(兼美编),共有10位编辑,他们分别是:刘雅婷、齐宸章、李佳源、张正泉、张胤辰、易文涛、周俊杰、佘依洹、胡杰威、殷文佳。排版顺序是:序+编者寄语、目录、正文——第一辑“人间至善”,第二辑“性灵生活”,第三辑“书卷漫步”,第四辑“思想片羽”。选文44篇,并邀请学生刘雅婷的父亲潘先生封面题字,在家长会上,这些编辑及志愿者还成立了营销小组到全校义卖。

整个活动,虽然明面上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际上对老师的体力、耐力是一个极大挑战。一方面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做有心人激发学生、敦促学生抓灵感写出好的作品,另外,学生交来的作品篇篇要过目评改,最后定稿时,还要本着极端负责的态度校对清晰,尽量减少语法、用词上的错误。三年规划时理想状态是三年三期,后来高三因为时间太仓促,学生学习时间紧,我的工作压力也大,还有经费原因,只能把准备好的电子稿发在班级空间留作纪念。

这样的一些教学尝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他们寻找知识的火把,由老師喂食变成了让他们自己去找食,还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展示自我研究成果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巴班斯基指出,教师要对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有深刻认识,要具体分析教育教学任务,具体分析教材内容,还要具体分析学生。我的这些尝试,正是在努力践行大师的教育理念,力求靠近语文的本色,让学生能真正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大卫·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的观点.

[2]原创力文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启示.

[3]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进.

[5]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

胡凌燕,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