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思与导学案相结合,做好古代诗歌鉴赏教学
2021-03-16张燕
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的母语学科,语文学科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素质培养极其重要,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歌鉴赏在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和个人修养的塑造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时代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导思和导学案结合起来进行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情感态度已经成为当下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新课标改革的大前提下,国家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要让学生多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一、导思与导学案在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结合实施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当中的古代诗歌鉴赏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文化的灵魂所在,是教师向学生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素材和最佳方式,古代诗歌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语言魅力,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文化情操和文学涵养。
无论是英雄曹操在《观沧海》中的壮美诗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通过秋季大海的壮阔和草木的繁盛所反映自己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还是唐代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的惆怅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借以北归大雁寄托自己思乡之情的忧郁,亦或是闲游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的西湖欣欣向荣之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都足矣令后生向往和感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这种感概并没有共鸣那样热烈,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怀。
通过导思和导学案的结合教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怀和情操。导思其实就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走向、思维养成的正确引导,对于初中这个阶来说,思维的形成和观念的养成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十分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引導学生正确的观念发展和情感态度,导思和导学案结合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提升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二、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现状分析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流传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古诗词承载了太多古人的情愫和寄托,以其独特的诗词风格和节奏韵律表达着数不尽的惆怅离殇。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来感叹古人所经历的人间种种,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思想境界,但现阶段下,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时代的快速变化使得很多教师不能够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够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培养和素养提升。
(一)课堂教学太过于模式化,学生积极性较低
在现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当中仍然有很多教师不能够跳出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能够深刻理解现阶段的国家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太过于模式化。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而过于模式化的教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模式化的古诗词鉴赏教学首先就是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然后在课上由老师对其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进行讲解,很少会有老师让学生自主发言,表达自己对这篇古诗此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心情的看法,而是更注重文章表面的表达技巧,从而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的引导和思想的培养,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单调,学生参与度较低,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会感到厌倦和枯燥。
(二)不注重对古诗词的分类教学,不能够将导学案和导思相结合教学
有很多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不太注重对古诗的分类教学,很多老师都是按照课本的安排和进度来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文章的分类教学。例如在教材学习中遇到友人之间送别诗的时候就可以给同学们标注出来,然后再讲授的时候把其它的著名的送别诗句列举出来以供学生积累和理解。另外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是纯粹的对文章进行教学,而不太注重将导思和导学案相互结合起来教学,导学案当中应该包括诗句作者的人物生平和重要事迹,对诗句的讲解应该立足于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人世情怀,只有这样儿才能真正的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导思和导学案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实施策略探讨
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实现“三维目标”,而导思和导学案的相结合教学方式能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句,因此如何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将导思和导学案进行结合教学是每一位初中语文老师都应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导学案并不同于一般的教案,它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导学案并不只是一味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课堂效率,更多的是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兴趣和快乐,给学生最佳学习体验。
导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和学法指导等组成,另外还需要进行旧知识的相关复习,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还可以安排章节检测。本篇文章,主要从“知问环节”“导学环节”和“反思环节”来重点探讨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导思和导学案相结合策略。
(一)知问环节
知问环节的设计应该和导学案中“作家作品介绍”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预习文章,促进学生预习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的好习惯。在古诗词鉴赏中有个很重要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就是“知人论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什么才算是“知人”?其实就是老师带领学生来走进作者的一生经历,无论是笙歌明月人生的洒脱,还是戎马战场一生的气概,又或是颠沛流离一生的无奈和惆怅最终都会表现在诗词语句当中,而学生通过对作者的生平了解就更加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也就是“论世”。
对于诗句理解,老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行查找,老师通过解释一些重点词语来帮助学生解读诗意。对于一些篇幅较长、文字较难的词作更应该在诗句的理解上面多下功夫,像《阿房宫赋》和《琵琶行》这样儿的文章,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困难,老师在课堂也是辅导为主,重点还是学生讲解。
知问环节中的“我的疑问”设置可以启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对学生多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同时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更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导学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掌握引导的艺术,要时刻关注“导学环节”和“知问环节”的互动,既要指导学生促进教学的前进,也要解决学生在之前所提出的问题。导学案当中要对所学诗词的主旨和表达技巧等进行归纳总结,层次分明,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容易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有利于“反思环节”的顺利进行。
导学环节的重点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另一方面就是推进学习的深度,将词句的表面理解上升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马说》这篇文章的时候解决完学生的问题之后就可以直接引用文章中的反问:“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进而揭示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文章的主旨方面。
(三)反思环节
反思环节的重点就是带领学生对全文做一个回顾,回顾文章当中的重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同时老师总结此类文章的主旨概要,为学生列举一些类似的文章,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纵观全文,升华主旨,然后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培养思维,促进情感态度的正确养成。
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对学生的思维养成和情感陶冶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老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教学的教学方式,将导思和导学案结合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提升课堂效率。
张燕,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