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歌剧院行动”持续不到两分钟
2021-03-16候涛
候涛
以色列国防部长甘茨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军方正在更新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计划,届时如果美国不愿意协助,以军准备独立行动。回顾历史,以色列突袭他国核设施早有先例。1981年6月7日,以空军发起“歌剧院行动”(又称“巴比伦行动”),对伊拉克一处核设施发起攻击,摧毁一座位于巴格达东南17公里处的核设施。
20世纪60年代,伊拉克开始研发核计划。到了70年代,伊拉克政府说服法国向巴格达出售一座“奥西里斯级”核研究堆。这次采购还包括一个较小的配套Isis型反应堆、72公斤丰度93%的浓缩铀以及人员培训服务。1975年11月,法伊两国签署核合作协议。1979年,伊拉克开始在巴格达附近建造一座4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与一座小型试验性质的反应堆。主要反应堆被法国人称为“奥斯拉克”,伊拉克政府则将主要反应堆命名为“坦木兹(Tammuz)1号”,将较小的反应堆命名为“坦木兹2号”。
伊拉克核项目引起以色列密切关注。早在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第一个任期(1974年-1977年),以政府内部就开始讨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伊拉克核反应堆问题。据称,以政府在此期间开始进行行动规划和人员培训。1977年贝京成为以总理后,授权建造伊拉克反应堆的全尺寸模型,以供以飞行员轰炸练习之用。此外,贝京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拉克核问题未能奏效,他担心拖延下去会给国家带来致命威胁。1979年春季,贝京得出结论,需要对伊拉克的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以内阁批准空袭行动计划之后,军方开始规划具体行动。以军方需要伊拉克核设施布局的摄影资料情报。有报道称,这些情报是伊朗提供给以色列的。1980年11月30日,伊朗一架侦察机拍摄下奥斯拉克反应堆的照片。据称,这些航拍照片被放在一个绝密金属容器里,随后伊朗军方把它们送给了以方。拿到这些照片后,以军开始演练“歌剧院行动”。
当地时间1981年6月7日下午3时55分,以色列空袭行动正式开始,以战机从西奈半岛埃齐翁空军基地起飞,飞越约旦和沙特领空。为避免被察觉,以飞行员在约旦领空飞行时,告诉约旦航空管制员说这是一支偏离航线的沙特飞行巡逻小队;在飞越沙特上空时,他们假装自己是约旦人,使用约旦无线电信号和编队。在亚喀巴湾度假的约旦国王侯赛因目睹了飞机从他的游艇上方飞过,并且注意到了飞机上的以色列标志。考虑到这些飞机的位置、航向和装备,侯赛因国王很快推断伊拉克的核反应堆是最可能的目标,他立即让约旦政府向伊拉克方面发出警报。然而由于通信故障,伊方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以飞机进入伊领空时也未被发现。以色列8架F-16战斗机和6架F-15战斗机进入伊领空后分成两队,两架F-15战斗机为F-16战斗机中队近距离护航,剩下的4架F-15战斗机分散到伊领空作为后备力量。
1981年6月7日下午6时35分,在距离奥斯拉克反应堆设施20公里处,以空军F-16战斗机编队攀升到2100米,然后以每小时1100公里的速度进行35度俯冲,目标是反应堆设施。在距离地面1100米的空中,F-16战斗机每隔5秒成对投下炸弹。在投下的16枚炸弹中,至少8枚炸弹击中反应堆的安全壳穹顶。后来有人披露,在以色列战机飞抵核反应堆半小时前,一群负责防空防御的伊拉克士兵离开岗位去吃饭,还关掉了雷达。不过,以战机仍然遭到伊防空部队拦截,但设法避开了反应堆剩余的防空火力。完成空袭任务后,以战机编队攀升到高空,然后返回以色列。这次空袭只持续不到两分钟时间。
在这场空袭行动中,10名伊拉克士兵和1名法国工程师丧生。事后,伊拉克宣布将重建这个核设施,法国原则上也同意帮助重建。但由于包括两伊战争、国际压力和伊拉克付款问题等多种因素,法伊谈判于1984年破裂,法国退出了这个项目。奥斯拉克核设施一直处于受损状态,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期间被完全摧毁。以色列声称,“歌剧院行动”至少把伊拉克核项目推后了10年。
以色列的空袭行动引起国际社会谴责。1981年6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通过第487号决议,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袭击“明显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行为准则”,并呼吁以色列今后不要发动此类袭击。美国也投票赞同该决议,还延期向以色列交付4架F-16战斗机,但美国阻止联合国对以色列采取惩罚性行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于当年6月9日至12日召开会议,谴责以色列的行动。稍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又投票决定暂停对以色列的所有技术援助。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对以色列的行动大发雷霆。美国时任总统里根也对以色列表示不满。
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以色列突袭伊拉克核设施其实是对“贝京信条”的运用。“贝京信条”指的是为阻止潜在敌人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以政府会进行预防性打击。这一信条的根源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达摩克利斯行动”。以情报机构摩萨德通过信件炸弹和绑架,威胁为埃及研发火箭的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返回欧洲。这个行动被曝光后,以色列国家形象受到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