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道景观照明设计导则编制方法探索
——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

2021-03-16戎海燕周利利

照明工程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效果图导则夜景

戎海燕,周利利

(1.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5;2.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6)

引言

街道,作为城市最基础的公共空间,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承载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街道夜景作为承载市民夜生活、促进夜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只是提供功能安全照明,如何营造良好的夜生活氛围, 促进城市的夜经济发展, 发挥街道在城市中的全天候功能,受到政府部门、管理者、老百姓等社会各界的关注。

《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的发布,对街道景观提出了更细化的管理要求,街道夜景作为白天景观的延续,伴随着近几年“夜生活、夜经济、夜文化”的火热发展,势必也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规划建设。但纵观以往的案例研究,街道景观照明仅局限在少量的城市特色或架构道路,放大至整个城市尺度,仅依靠这些少量的实施项目,难以对整个城市的街道景观照明系统形成总体的管控指引和形象指导。

本次导则希望从上述需求出发,结合北京城市地域文化、风貌特征,运用分区分类+要素指标的控制方法,以导则的形式对北京城市街道景观照明系统提供中观层面设计导引,为落实总体规划、指导具体设计提供更直观的依据和形象管理。

1 国内外相关导则借鉴研究

1.1 街道设计理念的转变

《伦敦街道设计导则》是世界上第一本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发布于2004年。此后十多年间,美国、德国等国家,纽约、阿布扎比、新德里等城市,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或类似的导引。

虽然每个导则针对的具体问题和解决对策不尽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转变,那就是:从“主要重视机动车通行”向“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转变。

在最新的街道导则设计中,街道空间范围已从道路红线管控拓宽至街道整体空间管控,整体形成一个“U型空间”。 “U型空间”的实体构成要素有车行空间、人行空间及建筑界面(见图1)。

图1 街道“U型空间”构成图(图片来源:互联网)

1.2 引导要素及引导方式的突破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以安全、绿色、活力、智慧街道为目标导引,围绕四个目标将引导要素分为交通功能设施、步行与活动空间、附属功能设施 和沿街建筑界面4大类(见表 1),并分别给予相应的控制要求[5]。

因此,理清现状需求,构建目标体系,挖掘街道构成要素,形成合理的引导体系和管控要求,对总体指导北京城市街道景观照明体系同样适用。

表1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引导要素[5]

2 本导则编制特点与主要内容

2.1 上位规划下的设计范围全覆盖

依据上位规划 《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的街道分类方法,本导则主要用于指导中心城区内全部类型街道, 覆盖面积约为1378 km2,包含6大行政区,26333条街道(见图2)。

2.2 真实活动需求下的目标原则制定

为了解大众对街道夜景建设的真实诉求,项目组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现场访问、问卷调查等工作。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民众对街道夜景的需求不再只是基础的功能安全照明,那些能展示北京城市形象、提供特色体验的街道类型,如长安街、地铁13号线网红自行车道、簋街等(见图3),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

所以本次街道导则的目标不再只是简单提供安全舒适的功能照明,而是将展现北京城市形象、促进出行和交流、满足活动需求和特色体验等多元需求作为目标导向。

图3 长安街、回龙观自行车专用道、簋街夜景现状(图片来源:互联网)

2.3 结合功能分类、风貌分区的街道类型再认识

依据《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北京中心城区的街道按照功能属性主要分成5类,分别为交通主导类、生活服务类、综合服务类、静稳通过类四类。此外,出于历史街区风貌保护和政务保障考虑,该类区域的街巷胡同列为特色类街道[2](见图4)。

图4 北京中心城区街道功能分类图(图片来源:《北京街道更新治理设计导则》)

同一功能类型道路,受风貌分区影响,其价值取向不同。所以我们在功能的维度上又引入了风貌分区的维度,其主要结合北京的地域文化特征,影响街道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形成北京街道自身的夜景特色。

依据上位规划,北京中心城区的街道按照风貌特色主要分成3类,分别为古城风貌区、风貌控制区、风貌引导区。古都风貌区内的街道位于二环路以内,属于一级控制区,实行最严格的夜景风貌管控,严格控制区域内建筑天际线、色彩、视廊等,以“首都风范、古都风韵”为夜景价值导向。风貌控制区内的街道位于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属于二级控制区,其管控方式以控制为主,以“功能复合、时尚多元”为夜景价值导向。风貌引导区内的街道位于三环路以外,属于三级控制区,其管控方式以引导为主,以“生态活力、统一有序”为夜景价值导向(见图5)。

从古城风貌区到风貌引导区,街道景观照明管控力度从“控制为主”过渡至“引导为主”,呈逐渐放松的态势,其价值导向从强调“历史传承”到“生态活力”,也是越来越契合人的活动需求。

图5 北京中心城区风貌分区图

2.4 “分区分类+要素指标”的整体管控手法

在本次街道夜景导则编制中,以展示北京城市形象,促进出行和交流, 满足活动需求和特色体验为三个目标导向,以功能分类、风貌分区为街道分类依据,筛选出6大引导要素指导具体街道设计,实行整体管控(见表2)。

其中功能分类管控三要素,分别是风格氛围、界面秩序、人行空间。风格氛围主要控制街道的整体夜景基调,契合基本的功能属性;界面秩序主要管控沿街建筑立面的秩序规则;人行空间则是关注人的活动需求,三者统筹考虑,形成街道夜景的基础格局秩序。

表2 街道夜景“U型空间”管控六要素

为了有直观的形象展示,我们选择每种类型街道的典型案例,进行效果展示和策略指引(见表3)。

交通主导类,以三环路太阳宫桥(见图6)为例,节点和地标(环线立交桥)高亮度弱对比,支持定点定位,建筑允许局部彩光。

静稳通过类,以湖景东路(见图7)为例,沿道路界面考虑环境比和安全感,中亮度弱对比,作为景区地标的背景。

综合服务类分成两种,商业型街道和政务型街道。商业型街道以工人体育馆北路(见图8)为例,高亮度强对比,凸显商圈地标建筑,人行空间利用灯饰、树木照明等增加活力。政务型街道以西单北大街(见图9)为例,建筑中上部照明庄重大气,中下部公共空间彩光高亮活跃的商业氛围。

生活服务类以酒仙桥路(见图10)为例,低亮度弱对比,适当表现人行空间及底商温馨舒适的氛围。

北京的特色类街道除了中轴线,主要指历史文化街区,共计43片,本次导则重点考虑中心城区范围内的37个片区(见图11)。依据用地性质,历史文化街区可分成商业、文化、居住三类。

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以暖黄光为主,屋顶及檐口连续照明,还原木质结构金、红色,突出门、柱、牌匾等装饰色彩,以五道营胡同为例(见图12)。文化型历史文化街区突出建构筑物及活动空间照明,与树木呈现剪影效果,凸显浓郁高饱和度的文化建筑色彩,以什刹海街区为例(见图13)。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结合胡同改造,局部增加特色投影形成文化引导,激发社区活力,以后沙滩胡同为例(见图14)。

表3 功能分类引导要素管控表

图6 三环路太阳宫桥夜景效果图

图7 湖景东路、工人体育馆北路夜景效果图

图8 湖景东路、工人体育馆北路夜景效果图

图9 西单北大街、酒仙桥路夜景效果图

图10 西单北大街、酒仙桥路夜景效果图

风貌分类管控三要素,即传统特征、文化主题和禁止性做法。三者统筹考虑,形成独属于北京的街道风貌特色。

古城风貌区的街道,利用传统文化建筑的传统化表达,突出建筑屋脊、坡屋顶、山墙、柱、斗拱、匾额等结构照明;强调街区传统文化氛围。风貌控制区的街道,利用传统文化建筑的现代化表达,强化灯光对传统文化部分的表达,加强与古城风貌区的联系发展,形成古今相宜的街区风貌。风貌引导区的引导策略,利用现代建筑局部传统化元素的处理,强化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都市街区的继承发展。

图11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分布图

图12 五道营胡同、什刹海街区、后沙滩胡同夜景效果图

具体案例如下,古城风貌区内阜成门内大街利用彩光还原古建立面传统色彩(见图15),珠市口东大街以十字路口立面展现宫门展开主题符号,引导视线(见图16)。风貌控制区以羊坊店路为例,夜深时分弱化街道天际线,凸显传统形态载体,入夜时分街道天际线表现传统色彩,呼应西客站琉璃瓦色彩(见图17)。风貌引导区以大望路为例,主要建筑立面通过现代手法表现流水图示,象征周边通惠河漕运文化(见图18)。

图13 五道营胡同、什刹海街区、后沙滩胡同夜景效果图

图14 五道营胡同、什刹海街区、后沙滩胡同夜景效果图

图15 阜成门内大街、珠市口东大街夜景效果图

表4 风貌分区引导要素管控表

图16 阜成门内大街、珠市口东大街夜景效果图

图17 羊坊店路、大望路夜景效果图

图18 羊坊店路、大望路夜景效果图

2.5 便于査阅和使用的街道导则索引

导则的编制要体现各级领导关切的内容,对接市级、区级的管理需求,指导具体的照明设计人员工作,对老百姓来说,要可期许、能看懂、接地气、切实改善。

针对上述受众,在导则的具体实操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实际的模拟。以中关村大街为例,查图19、图20可知其属于综合服务型道路,位于风貌引导区内。查表3、表4得出改类街道具体照明引导要求,结合要求能形成以下照明策略:

图19 中关村大街白天现状及位置索引图

图20 中关村大街夜景效果图

从功能维度:基础夜景氛围应为高亮度强对比局部彩光,形成欢快愉悦的氛围。

从风貌维度:地标建筑采用芯片科技主题图示+蓝、白主题色展现电子创新文化意向,展现区域特色。

3 结语

本文以城市最基本的骨架空间、街道空间为抓手,从人的真实感受出发,强调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因地适宜,针对北京特色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自下而上从空间体验和技术实施改善城市夜景气质面貌,构建夜京城基础骨架肌理,引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全面提升与改善。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夜景街道导则也将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和街道设计实践,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和更新完善,保持导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猜你喜欢

效果图导则夜景
不妨写夜景
苏楠作品
《客厅效果图》
效果图1
效果图2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城市夜景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