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到长江
——主题性情境实践活动课程掠影

2021-03-16

师道(人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长江儿童情境

郭 敏

(作者单位: 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长江, 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用奔腾的河水养育中华儿女, 它用浩瀚的气势哺育华夏文明。 纵览文明史, 润泽千年, 流芳至今。 家乡南通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濒黄海, 南临长江, 素有 “江海明珠” 之美誉。 南通集 “黄金海岸”与 “黄金水道” 优势于一身, 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物产丰富, 人文荟萃, 史称 “崇川福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长江之歌》, 是电视纪录片 《话说长江》 主题曲的歌词。 全文以磅礴的气势、 恢宏的力量, 讴歌了长江伟大的胸怀、 无私奉献的精神, 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荡涤着学生的心田。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打开 “长江” 这本大书, 关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我们这个民族的梦想, 我们六年级组针对高年级儿童主体意识觉醒、 自我意识不断加强、 探究欲望增强的特点, 确定了 “春到长江” 这个活动主题,同学们怀着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恩之情, 走近长江, 研究春天的长江, 体会长江朝气蓬勃的新气象,感受祖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

第一篇章: 赏不尽长江春景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长江江水浩瀚, 波澜壮阔, 烟波浩渺, 水天一色, 那磅礴的气势, 总能激荡诗人的情怀, 画家的想象。千古文人墨客, 留下多少不朽的作品!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的地理知识, 读懂长江深厚的文化内涵, 我们带领学生一起品读诗文, 走近长江。

在学唱歌曲 《长江之歌》 的基础上, 我们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开发了 《长江之歌》 主题情境读本, 积累了长江的诗文礼赞、 历史故事等7 个篇章, 组织学生课内阅读, 课外拓展, 领略长江博大的胸怀, 感受长江的人文情怀。 开发学本 《长江是我家》, 了解长江流向的地理知识, 动手绘制长江流经的省市图; 研究诗歌中的长江, 绘画长江诗文图; 观察长江两岸的景物, 绘制长江植被图……在各科的跨界学习中, 进一步研究长江上的桥、 长江里的岛屿、 长江沿岸的港口及重要的沿江城市。

电视纪录片 《话说长江》 浓墨重彩、 翰墨华章的解说词, 长江两岸的旖旎风光, 以及长江从古到今的传奇故事……都是我们开发的课程。 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 《长江之歌》, 叫人回肠荡气。 音乐学科教唱歌曲 《长江之歌》, 欣赏 《春江花月夜》, 学生在文字中徜徉, 在音乐中感受, 荡涤情怀, 放飞心灵。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 成就一个鸢飞鱼跃、 活泼玲珑、 渊然而深的灵境, 成就一个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的世界。 李吉林老师讲究 “真”, 还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 主张符号学习与多彩生活链接。 于是, 在一个明媚的春日,我们一起来到江边。

老师们现场备课, 看江面浩瀚, 观渔夫捕鱼, 赏长江落日。 同学们来到滨江公园, 看江面上船只来往, 码头上运卸货物, 一派繁忙的景象。 长江的浩渺、 奔流的江水, 激发了同学们的无限情丝, 有的即兴吟诗: “滔滔长江东流水,滚滚春潮逐浪高”; 有的热情放歌:“你从雪山走来……” 同学们还在长江观景台上开展了赛诗会, 把古往今来人们对长江的诗文礼赞, 化作澎湃的激情、 热情的高歌、 铿锵的朗诵, 感受着自然的伟力, 接受着灵魂的洗礼。 还有的同学, 双休日又要求家长陪同, 坐上了游轮或渡船, 零距离亲近长江, 感受长江的浩瀚和恢宏气势。 “儿童在天地赐予的宽广空间里, 观察、 想象、思考、 切磋、 交流, 顺乎自然地把认识周围世界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大自然及社会生活成为永不枯竭的源泉, 汩汩地向课堂流淌。” 我们用一双会发现的眼, 观察、 寻找, 发现长江的 “美”。

第二篇章: 叹滚滚长江东逝

情境教育的要义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 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 以艺术之美提升学生, 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 自然美的感性认知融入理性的审美意蕴,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受到熏陶和感染,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学科的老师组织开展 “长江” 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发掘长江的美景, 感受生活的美好。 同学们为此举办了专题摄影作品展览, 开展摄影评比颁奖活动。 科学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观察图片, 阅读长江各段名称资料, 话说长江、 图解长江、 勾画长江、 聚焦长江价值, 学生进一步深入领悟 “母亲河” 的博大情怀,同学们创作了学本: 长江流向图、诗文中的长江等。 语文老师引导学生采访爷爷奶奶, 了解长江的过去以及长江两岸人民生活的变化。 英语老师组织学生编写 “长江” 主题的英语小报。 每一门学科尽管研究对象不同, 但所展示学科的知识之美、 境界之美、 人生之美, 同样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跨界学习、 跨界探究, 打破了学科壁垒、 教室壁垒, 学生在美的情境中, 生成热烈的情感、 内心的愉悦, 在此基础上, 我们又通过查阅资料, 在做做、 写写、 画画中, 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长江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的深刻内涵。

“我家就在长江边, 山高水长任你去望远, 快乐的人们朴实又浪漫, 再多风雨也平淡……” “春到长江” 课程, 各学科联动, 引导学生走进自然, 走进生活, 了解长江, 观赏长江的自然景观, 探究长江的人文价值, 调查长江的经济生态, 感受家乡长江之 “美”, 拥抱家乡建设与发展的春天。 我家住在长江边, 我们珍惜长江边。

第三篇章: 赞春江绿水万里

诗人王安石以千古名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表达了思乡之情, 欣赏着长江两岸芳草茵茵、 繁花似锦的美景, 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 三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南通民俗专家王宇明老师走进课堂, 为孩子们做了专题讲座 《我爱春天的长江》, 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 深深地为长江的水能资源震撼, 对长江丰富的水产品赞不绝口, 并为自己生活在这样富庶的鱼米之乡倍感自豪。

江鲜, 是长江与春天碰撞出的美味精灵。 双休日, 同学们走进菜场, 认识各种江鲜, 自己动手烹饪美味的江鲜, 享受舌尖上的美味,长江的馈赠。 打开自然的课本, 我们从长江的美景, 欣赏到它无私的馈赠、 丰富的内涵, 展开交流的场所, 播撒灵性的种子, 感受生命的内涵。

跨界学习打开了一扇门, 儿童看到了春天, 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看到了长江, 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看到了生活, 一个绚丽多彩的学习空间。 生活和学习是融通的, 书本和世界是一体的, 我们在观察、 发现、 探究的同时, 更多地欣赏生活之情, 享受探究之乐, 体味生命之美。 李吉林老师追求“美”, 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 在熏陶感染中生成主动学习的 “力”。也许, 跨界的探究学习, 正在激活儿童无限的潜力。

第四篇章: 悟春风又绿江畔

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 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 工业、 商业、 文化、 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在沿江九省市和全国的经济地位及作用日益突出。 我们组织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家乡经济建设与长江的密切关系。 同学们收集资料, 动手绘制长江南通段沿线工厂图, 在此基础上, 我们选择了南通发电厂、 自来水厂, 组织现场学习。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观自来水厂, 了解了江水净化处理的全过程, 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 激发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我们来到南通发电厂, 看到高新科技被应用在发电的每一个环节, 也看到了长江在煤的运输、 水的冷却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同学们不禁慨叹, 长江, 在浩瀚的外表下, 有一颗火热的心, 赞叹这最美好的春之长江。

语文学科组织创作研究报告《我的港口采访记》: 长江沿岸的港口、 长江上的桥、 三峡的变迁、 家乡南通与长江的关系、 长江里的珍稀动物及水产、 长江洪水与大坝、长江里的岛、 重要的沿江城市、 解码 “长江经济带” 等。 在这样的研究中, 孩子们学习的潜能被激发,学习的动力被唤醒。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能激励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 当学科打破壁垒, 当学习成为儿童的内在需求时, 儿童的创造力不可遏制地爆发。

数学学科在课程中引领孩子用数学的敏锐、 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捕捉数学元素, 搜寻、 查找有关“长江” 的数据信息, 用数据说话,制作统计图表、 数学主题情境小报和数学主题情境表。 在提问中碰撞, 在交流中思考与激发, 孩子们的探究欲被点燃。

当然, 在活动中, 我们还有副产品, 同学们收获、 表达, 情动而辞发, 创作了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 富有儿童情趣、 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 《落日》 《观江》 等。

情境教育为扩大儿童视野, 拓宽教育空间, 开设了最令儿童喜爱迷恋的野外情境课程, 让儿童渐渐地认识大自然, 启迪智慧, 并与道德、 审美教育结合, 让他们在无限美好的天地间, 感受、 思索、 顿悟。 六年级的 “春到长江” 活动,让学生在脉络化、 情境化的学习中, 跨越学科的疆界, 在观察中思考, 在行动中尝试, 在探索中发现, 在研究中收获, 参与并践行文化活动的学习共同体。

爱祖国, 爱长江, 爱三峡, 更爱家乡南通, 岁月就像这滔滔的江水东流而去, 但长江留下的丰厚滋养、 人文底蕴、 经济价值铸就了我们华夏民族伟大的灵魂。 “春到长江” 跨界课程, 彰显着民族的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探究、 发现、 创造, 引领着我们从过去传承到现在, 从现在发扬到未来, 就像脚下这条长江, 表面上看, 它注入了大海永不复回, 但大海不光有容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更有造化万物的慷慨情怀, 那流入大海的百川之水, 经过云蒸霞蔚重新又回到了长空, 最终化为雨露流回到了江河, 循环反复, 生生不息, 万古长流……

猜你喜欢

长江儿童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长江之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长江8号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