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分析
2021-03-16王伟旭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彩超室河南遂平463100
王伟旭(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彩超室,河南 遂平 463100)
子宫内膜病变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疾病,一般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增生为多见。对不同的子宫内膜病变类型进行明确诊断,可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升治疗效果[1]。既往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以诊断性刮宫为主,虽然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及鉴别价值,但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引发患者痛苦的同时,还会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随着超声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其在临床诊疗中发挥了无创、操作方便及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但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2]。为此,本次研究将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联合应用在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临床检查中,分析影像特征,评估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患者70例。患者年龄22~68(43.8±6.2)岁;病变类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内膜癌8例,子宫内膜下肌瘤20例,子宫内膜增生12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子宫内膜病变;(2)患者及家属均自愿接受超声检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精神疾病或沟通异常者;(3)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4)有子宫、宫颈、输卵管相关手术史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7d检查,检查仪器为GE公司生产的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部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调整为3.5~7.5MHz,指导患者检查前多饮水,保证膀胱充盈,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探头对准患者腹部,对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回声及形态进行探查,确定病灶位置、大小。对于子宫内膜厚度异常者(绝经患者>6mm,未绝经患者>15mm),需要对病灶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经阴道超声检查,将探头频率调整为7.5MHz,使用一次性无菌避孕套套在探头上,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并保持结石位,将患者外阴、阴道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将探头经阴道置入子宫内部。先使用二维超声检查子宫及附件区,对子宫大小、形态及内膜厚度、回声进行探查,并对子宫两侧附件进行横切面及纵切面的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包块,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回声异常。之后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将显像模式调节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模式,对病变内部血流信号进行探查,对周边组织情况进行探查。通过扫描成像,调整X、Y、Z轴,得出清晰图像后,从多角度对子宫腔内的病灶及内膜形态进行详细探查。检查结果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阅片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诊断结果出现意见不统一情况时,由更高一级的医师介入,给出最终诊断结果。
1.4 临床观察指标 (1)分析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效果;(2)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3)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像特征[3]。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效果分析 超声检出子宫内膜病变66例,检出率94.3%,与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效果分析[n(%)]
2.2 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超声检查血流显示率为41.90%(26例),低于恶性病变患者的100.00%(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患者动脉阻力指数为0.3±0.1,低于恶性病变患者的0.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经腹部超声集中表现在子宫内膜增厚,多见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病灶凸向子宫腔;绝经后女性多伴随宫腔积液,部分见肌层内不规则低回声,血流频谱为高速低阻力型。经阴道超声诊断中,内膜息肉见宫腔内强回声团,可明确检出息肉数量;黏膜下肌瘤见较低回声,肌瘤肌壁轮廓清晰,可检出蒂结且可探测明显的血流信号;子宫内膜增生冠状切面见三角,轮廓,边缘光滑,内膜厚度在100mm以上;子宫内膜癌见宫腔线紊乱,宫腔内部回声稍弱,内膜厚度在10mm以上,最厚达到27mm。
3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为常见妇科疾病,这类疾病一般与炎症刺激有关。子宫内膜病变以子宫出血、阴道出血及月经异常为主要发病症状,一般来说患者经期明显延长或缩短,需要引发极大的重视,患者极有可能出现生命安全威胁[4]。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病率逐渐提升,需要引起临床的极大重视[5]。子宫内膜病变类型多,每一种病变都有自身特点,而临床症状及体征也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因此,容易导致临床漏诊或者误诊发生,需要采用有效的诊断措施明确诊断、鉴别疾病,以提升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及治疗疗效[6]。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针对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7]。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可对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进行有效的检查,但受到分辨率、扫描角度及肠胀气、多重反射、肥胖等影响,会导致检查结果受到影响[8]。而经阴道超声在检查过程中,利用阴道超声探头,进入子宫进行探查,可对患者子宫内膜、子宫颈情况进行探查,并通过对腹部超声的缺点进行弥补,可提升探查的分辨率及图像清晰度,还可通过提升扫描视角,保证检查效果[9]。且对子宫内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查,可避免肠胀气、多重反射以及肥胖等的影响,达到较好的子宫内膜病变检出效果[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检出子宫内膜病变66例,检出率94.3%,与病理结果的10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原因在子宫内纤维间质出现局限性增生或者子宫内膜腺体出现瘤样病变导致。随着炎症的不断侵袭,可导致病情不断进展,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子宫腔内部见中高回声,回声团数量不定,一般为单发病灶。在超声检查过程中,病变组织一般为水滴形或者圆形,检查过程中,可见子宫内壁有蒂肿块,但需要与子宫内膜癌进行区别。子宫内膜下肌瘤超声以完全突出子宫及部分突出子宫腔为主,在诊断过程中,可见较强回声,边界清晰,可作为诊断特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超声检查血流显示率、动脉阻力指数均低于恶性病变患者(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通过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可根据血流显示率及动脉阻力指数指标,区分子宫良恶性病变,以提升疾病的检出率及鉴别价值。从本次研究结果看,绝经前子宫内膜病变多为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而绝经后病变以子宫内膜癌为主,绝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6mm,未绝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15mm时,应进一步进行明确的诊断。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常见疾病,疾病发病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需要采取明确的诊断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价值,通过超声联合检查,可利用其操作方便及可重复性强,分辨率高,及直达病灶的检查方式,达到较好的检查效果。从检查结果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不仅可有效检出异常病变,还可对不同类型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同时,对良恶性病变进行区分,为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检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