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STI技术在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3-16姚晨阳南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河南南阳473000
姚晨阳(南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重要方式,可快速开通梗死血管,挽救患者生命,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并发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导致预后较差[1]。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检查方法评估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对该症患者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是基于实时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所发展的检查技术,可反映心肌功能及复杂的运动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3D-STI技术在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49~68(59.38±4.26)岁;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34例、Ⅲ级29例。本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3]中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接受PCI治疗;(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2)既往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史或支架植入史;(3)意识模糊或精神异常。
1.3 方法
1.3.1 心功能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Killip心功能分级[4]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Ⅱ级:轻中度心力衰竭,经X线检查显示肺淤血,肺啰音范围<两肺50%,可伴有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啰音范围>两肺50%,出现急性肺水肿。随访3个月,将Killip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及以上的患者判定为心功能改善,反之判定为心功能无改善。
1.3.2 3D-STI检查 所有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入院复诊时,进行3D-STI检查,仪器选择SSH-880CV(东芝)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频率为1.0~3.0MHz的PST-25-SX三维探头及三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嘱咐患者平静呼吸,取左侧卧位,连接同步胸导联心电图,将探头置于心尖部位,调节角度、深度、增益,获得最佳心尖四腔切面图,而后进入Pre-4D模式,显示心尖水平、心尖两腔心切面、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切面,图像质量满意后嘱咐患者屏住呼吸,连续记录3个心动周期的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图像分析:采用3DT(东芝)图像分析软件对所得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获得整体径向应变、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左心射血分数等参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3D-STI参数评估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UC≤0.50,无诊断价值;0.50<AUC≤0.70,诊断价值较低;0.70<AUC≤0.9,诊断价值中等;AUC>0.9,诊断价值较好。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63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48例(76.19%),心功能无改善15例(23.81%)。
2.2 两组3D-STI检测结果比较 改善组整体径向应变、左心射血分数高于无改善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低于无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3D-STI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3D-STI检测结果比较(±s)
?
2.3 3D-STI参数评估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功能的价值分析 将整体径向应变、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左心射血分数作为检验变量,将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见附图),结果显示,整体径向应变、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左心射血分数评估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的AUC>0.7,具有一定评估价值。相关参数见表2。
表2 3D-STI参数评估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功能的价值分析
附图 3D-STI参数评估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功能的应用价值ROC曲线图
3 讨论
PCI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治疗前已发生不可逆心肌坏死,致使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63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48例(76.19%),心功能无改善15例(23.81%),可见PCI治疗后仍有较多患者心功能无改善。因此积极探索相关检测方法,评估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情况尤为重要。
左心射血分数是临床评估左心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常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变化即可获得,但该项结果以受检者左心室为对称几何结构为前提[5]。而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损伤可造成心室重构,改变左心室形态及大小,对整个或局部左心室收缩功能产生损伤,此时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射血分数存在一定误差[6]。近年来,3D-STI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评估中,可更加完整,准确地评估心肌情况[2]。本研究结果显示,整体径向应变、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左心射血分数评估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的AUC>0.7,具有一定评估价值。分析其原因在于,人体心室呈双螺旋结构,以一条心肌带为中心,其收缩及舒张功能包括长轴上的纵向运动及短轴上的径向、圆周、旋转运动[7]。3D-STI技术可获得三维空间内心肌运动轨迹,且操作简单,仅需在检查过程中保存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即可,而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自动生成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乳头肌水平切面,定量判断三维空间内心肌的复杂形变,规避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误差;此外3D-STI技术还可捕捉跨二维平面心肌斑点运动轨迹,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8,9]。
综上所述,3D-STI技术在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评估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