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前后入路胃癌根治术对比分析
2021-03-16朱相提睢县中医院河南睢县476900
朱相提(睢县中医院,河南 睢县 476900)
外科手术为目前临床治疗胃癌的有效方式,既往临床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虽可有效切除病灶,控制疾病发展,但该术式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愈合慢,存在感染风险大等诸多并发症。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逐渐被应用于胃癌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应用发现,手术入路的不同会影响手术难度及患者预后,因此,为降低手术难度,提升手术效果,选择最佳的手术路径,已成为目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重点研究目标[1,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腹腔镜下前后入路行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87例胃癌患者,入路组43例患者采用后入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前入路组44例患者采用前入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入路组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51~67(59.17±2.18)岁;体重38~85(61.48±2.24)kg;肿瘤位置:胃底6例、胃体18例、幽门19例。前入路组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50~68(59.15±2.14)岁;体重37~86(61.50±2.21)kg;肿瘤位置:胃底7例、胃体17例、幽门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胃癌;(2)存在手术指征者;(3)病例资料完整,包括本研究所需资料者。排除标准:(1)术前放、化疗史;(2)严重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3)既往胃部手术史;(4)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全麻。手术开始建立CO2气腹,设置气腹压力为13mmHg,分别于患者左侧前线肋缘下作10m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并于脐左5cm处切口、右侧腋前线肋缘下作5mm切口为辅助操作孔,通过辅助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对患者病灶情况进行全面探查后实施病灶切除,胃大弯侧行淋巴结彻底清扫。
1.3.1 后入路组 在行胃大弯侧行淋巴结彻底清扫后,暂时不将十二指肠球部离断,选择左侧后入路,掀起患者胃体,对胃后方淋巴结进行清扫,完成手术。
1.3.2 前入路组 在行胃大弯侧行淋巴结彻底清扫后,选择右侧前入路,先进行十二指肠球部离断,下压胰脏、脾脏,使脾动脉完全显露,抵达胃后动脉,对胃后方淋巴结进行清扫,完成手术。
1.4 临床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及淋巴清扫数目。(2)营养水平:术前、7d后,分别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4ml,以3 500r/min速率离心10min,取血清,采用血液流变仪(武汉市迈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两组营养水平,包括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水平。(3)并发症:记录两组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前入路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低于后入路组,淋巴清扫数目高于后入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
2.2 两组营养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ALB、T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ALB、TP水平均低于术前,但前入路组高于后入路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水平比较(±s,g/L)
表2 两组营养水平比较(±s,g/L)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前入路组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1例,总发生率为6.82%(3/44);后入路组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2例,总发生率为11.63%(5/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438)。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一般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畑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目前病因不清,由多种因素影响,在慢性胃炎等各种胃部疾病,或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都可导致胃癌的发生。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消瘦、食欲不振、呕血、黑便等,如未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扩散至全身,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威胁。目前治疗胃癌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不良体征,但各类手术方案较多,效果参差不齐[3~5]。
本研究显示,前入路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低于后入路组,淋巴清扫数目、ALB、TP水平高于后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后入路组,表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采用前入路效果确切。分析原因在于,随着现代医疗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在各类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具有机体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应用中发现,该手术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如术区解剖结构复杂、术中视野受限、器械范围受限等,导致术中淋巴结清扫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选择良好的手术入路尤为重要,可最大程度提升手术视野,降低器械受限范围[6,7]。前入路与后入路均为目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较多的两种入路方式,而这两种入路方式主要的区别在于完成大弯侧淋巴结清扫后,对十二指肠离断的时间,后入路则选择暂时保留十二指肠的方式,先进行淋巴结清扫,但临床应用中发现,该入路方式术中视野范围受限,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手术各项指标并不理想[8,9]。前入路方式是在完成大弯侧清扫完成后,优先离断十二指肠,然后通过对胰脏、脾脏进行下压,使脾动脉完全显露,可促使手术器械顺利抵达胃后动脉,可有效将中央区完全显露,提升手术视野,最大程度减少淋巴结清扫障碍,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从而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功能[10]。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采用前入路的方式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提升术中淋巴清除量,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