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亢农场麦稻轮作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021-03-16邵芳荣

园艺与种苗 2021年1期
关键词:旱情降雨量降雨

邵芳荣

(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有限公司,安徽怀远 233426)

秸秆还田作为农作物循环利用的一种还田方式,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的污染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秸秆还田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笔者通过麦稻轮作秸秆还田对比试验,研究龙亢农场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作物。小麦、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其中小麦品种为龙科1109。

1.1.2 试验肥料。使用当地小麦、水稻专用配方肥。底肥为中盐红四方复合肥(20-12-13),施用量750 kg/hm2;追肥为红四方尿素,含氮(N)量 46%,追施150 kg/hm2。

1.2 试验处理及小区排列

试验在怀远县龙亢农场进行。设3 个处理,包括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

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选择一个代表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的农户地块,分成3 个小区,小区面积180 m2(12 m×15 m)。各小区间间隔1 m,试验地周围设1 m 保护行,小区随机排列(图1)。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图1 各处理区田间布置

1.3 田间管理

试验地块前茬作物为水稻,土质为砂姜黑土。11月13 日播种,采用机条播。机施45%(20-12-13)红四方复合肥750 kg/hm2作为基肥。1 月28 日人工撒施红四方尿素(含 N 46%)90 kg/hm2,3 月 4 日,人工撒施红四方尿素(含 N 46%)60 kg/hm2。2 月 28 日使用4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苯磺隆750 g/hm2防治婆婆纳等阔叶杂草;3 月7 日使用4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苯磺隆750 g/hm2+15%炔草酯1 050 mL/hm2防治早熟禾等杂草。4 月16 日施用25%噻虫嗪150 g/hm2+4.2%高效氯氰菊酯450 mL/hm2+20%氰烯·己唑醇(15%氰烯菌酯+5%己唑醇)1 800 mL/hm2防治蚜虫、赤霉病等。6 月2 日收获测产,按小区单打单收,测定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并计算实际产量。

1.4 气候因素对冬小麦生长及试验的影响

1.4.1 播种-出苗-越冬前。11 月4—8 日,降雨量63.3 mm,11 月 16—18 日降雨量 12.8 mm,补足墒情,有利于小麦出苗、前期生长;12 月2—26 日,持续多阴雨天气,小麦出现渍害。

1.4.2 越冬期。12 月27 日气温下降,小麦进入越冬期。越冬期间,气温总体与常年相当,小麦苗期生长正常。12 月28 日最低气温-7.8℃,造成小麦叶部轻微冻害。1 月 29日至 3 月 1 日,总降雨量 62.4 mm,降雨天数19 d,降雨较多造成渍涝害,且阴雨天影响光物质积累。2 月24 日,最低气温-2.6℃,小麦出现叶部冻害。

1.4.3 起身-拔节期。2 月底,小麦陆续起身,由于阴天较多,不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2 月26 日至3月20 日,总降雨量3.8 mm,小麦又始现旱情。3 月20 日降雨量17.8 mm,旱情解除。

1.4.4 拔节-抽穗期。3 月21 日至4 月8 日,无有效降雨,后期出现旱情,不利于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生。4 月9 日,降雨量54.1 mm,旱情缓解,有利于小麦抽穗。3 月31 日早晨出现晚霜冻,小穗出现冻害,主要是雄蕊受冻不育。

1.4.5 抽穗 - 灌浆期。抽穗期间,4 月 16 日,4 月20—22 日,4 月 29 日出现 3 次降雨,总降雨量 36.2 mm,有利于小麦抽穗灌浆。但气温偏低,致小麦白粉病发生很轻,赤霉病虽前期侵染多,但后期显症不多。此外,小麦条锈病重发,叶锈病中等发生,蚜虫和其他虫害发生也相对较轻。4 月30 日到5 月24 日,总降雨量0.6 mm,小麦出现旱情,特别是5 月22—24日,3 d 持续出现32℃以上的高温,对小麦的高温逼熟作用明显,造成青干和青枯倒伏。5 月25—26 日、30 日,总降雨量2.0 mm,降温和小雨为小麦赢得最后宝贵的灌浆时间,也是小麦丰产的关键。由于降雨时间短,小麦未出现穗发芽。

1.4.6 收获期。天气晴好,收获顺利。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田间观察统计表明,秸秆全量还田、半量还田、不还田3 个处理的播种期、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一致,分别为 11 月 13 日、11 月 25 日、4 月 16 日、5月30 日,可见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

2.2 产量

由表1 可见,同等种植水平下,秸秆不还田处理除有效穗数略低外,其余各指标均高于另外2 个处理,产量最高可比秸秆全量还田处理高出1 500 kg/hm2左右,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表1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秸秆还田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邵云等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1-3],而乔玉强等的研究认为,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减产[4-6]。该研究发现,除有效穗数略低外,秸秆不还田处理其余各指标均高于秸秆还田处理,产量可比秸秆全量还田处理高出1 500 kg/hm2左右。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秸秆还田比例及对麦田土壤性质的改善作用都有待进一步全面研究。

猜你喜欢

旱情降雨量降雨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型阈值研究(以乐清市为例)
泥石流
豫南山区野生北虫草发生出草规律及采集利用调查初报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