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及家长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基于贵州省Z市小学新生入学制度背景的个案分析

2021-03-16钟粤妮

安顺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小入学

钟粤妮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福建 福州350000)

一、问题提出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学前教育“小学化”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从提出到现在,历经多年,依然是学前教育研究中一直在探讨却始终未解决的问题。直到目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仍然在学前教育中大量存在,在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表现及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为:教育目标小学化、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小学化、教学过程及形式小学化、保教方式及行为规范小学化、教学评价小学化、教学环境“小学化”等等。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幼儿园的利益导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缺失、应试制度背景下的教育资源稀少及分配不公平等因素,都会对学前教育“小学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童年有其独有的存在态势及特质,童年是自然的、本真的,也是自由的、游戏的。置身于现代文化发展的时空背景,现代儿童越来越远离无忧无虑的童年体验。由于儿童有其特殊的成长规律,学前教育“小学化”偏离了幼儿教育的本质,会对幼儿及家长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必须予以纠正。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加大投入、出台政策,坚定公益普惠方向,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贵州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基教厅函[2018]57号)要求,结合贵州省的实际,2018年8月制定出台了《贵州省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方案》(黔教办学前[2018]132号)。然而,在贵州省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各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却是屡禁不止。Z市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个地级市,Z市主城区的小学新生入学制度与贵州省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幼儿和家长的负面影响也不相同。本研究正是基于Z市小学新生入学制度的背景,分析Z市学前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及对幼儿和家长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二、研究设计

本文所提的入学制度,是指小学新生入学的各项具体的政策规定;本文中的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教学内容“小学化”、教学方式“小学化”和教学评价“小学化”等; 本文所提的负面影响是指“小学化”对幼儿及家长产生的危害。由于该研究自身具有内在的复杂性,无法进行量化分析,故主要采用访谈法并辅之以观察法进行研究。在前期已掌握的Z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基础之上,从Z市两中心城区各选取一所教育培训机构所办的幼小衔接班,与6名儿童的家长建立联系,进行访谈调查。访谈对象的选取是有针对性的,力求具有代表性。相关背景信息参见表1:

表1 家长的身份背景信息及儿童所在园所表

在调查的过程中,因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心理幼稚,为了使访谈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时效性,只针对幼儿家长展开访谈。在前期准备好访谈提纲的基础之上,访谈主要围绕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及其给幼儿和家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展开。访谈方式主要采取面对面的谈话,也有通过电话、QQ或微信在线交流;观察法则采取在不说明具体意图的基础之上进行现场观察。调查所获取的一手资料,通过转录的方式,汇总形成基础文本材料,并提取重点内容,通过本文将其中主要的观点予以呈现。

三、Z市小学新生入学制度背景简介

Z市位于贵州北部,与贵州其他地市相比,Z市的经济、文化较为发达。Z市为典型的革命老区,也为国家当年“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80、90年代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就职生活于Z市周边山区的军工厂内。随着时代的变迁,军工厂逐渐搬迁,在此扎根的企业职工搬入主城区,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对学校、教师及教学环境的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周边县区的人口涌入Z市城区,使得狭小的Z1和Z2两城区已经超负荷运转。Z市又相继开辟了Z3新区、Z4区等主要城市区域,但对于学生的分流,却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Z市城市体量不大,公立学校数量不多,优质学校数量较少,学校面积不大,教学用房紧张,学校编制有限,且市内只有一所普通的高等师范院校,其余院校层次不高,学科专业学生难以转行分流进入教育行业,师资奇缺。尽管计划招聘合同制教师的数量不少,却还是难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在此基础上,Z市小学办学困难重重,学校压力巨大,教师教学超负荷运转,各区市在制定小学新生入学制度时不同于贵州其他地市,有其特殊性。

(一)以县(区)为主,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

Z市小学新生入学制度的主要实施主体级别为县(区)教育局,在市教育局的统筹指导下,各县(区)根据儿童的户籍所在地,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Z市师资极度紧缺,小学班级人数处于56人以上大班额和66人以上超大班额问题突出,Z市这种情况在中国非省会重点城市小学面临的办学困境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小学新生入学年龄限制:6岁半入学的准入制度

Z市主城区的Z1区和Z2区、Z3新区及Z4区小学的入学准入年龄均为6岁半。这种入学制度,一是造成大量年满六周岁的幼儿在满足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后需推迟一年入学;二是Z市现有的大量幼儿园年龄准入制度为3周岁,大部分幼儿大班毕业时的基础年龄为6周岁。由此,一类特殊的学前教育“小学化”机构应运而生,Z市几乎所有条件允许的年满6周岁却无法入学的幼儿家长,因为不想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要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培训机构所办的“幼小衔接班”学习。

(三)小学新生入学时对大班额、超大班额的默许

虽然Z市每年都在重点治理小学新生大班额、超大班额存在的问题,但因现实情况复杂,在部分处于人口密集地区的重点小学内,仍然存在大量的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班级,学生听课质量不佳,大量新进代课教师经验不足,学校管理困难的问题凸显,为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内心蒙上一层阴影,这种现实情况,客观上助推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程度。

四、Z市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及家长的负面影响

基于Z市小学新生入学制度的背景,使得培训机构所办的“幼小衔接班”更成体系。据调查,“幼小衔接班”有统一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材,教师则冠以语言老师、算术老师、拼音老师、英语老师等学科教师称呼。学校还进行“全日制”的教学管理,上课以“节”数为基础,有早读,有课间休息,上下课要打铃;在校期间要做小学眼保健操及课间操,每天回家要做家庭作业;幼儿还需要购买学校统一的校服和书包,学校有统一的独立成行成列放置的课桌椅,幼儿需要每天以小组为单位打扫班级卫生;“幼小衔接班” 有月考,期末还要进行各科考试。由此,一套成体系的学前教育“小学化”模式应运而生。

Z市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幼小衔接班”成体系的学前教育“小学化”模式,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G说:“孩子在幼小衔接班,主要学习拼音、汉字、简单的加减法,以及书写等,每天要上几节课,下午回家吃完晚饭后,要做家庭作业,几乎没有时间玩耍”。H说:“幼小衔接班的教学内容是以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授课形式进行呈现,孩子每天的游戏时间和趣味活动时间很少”。J说:“幼小衔接班教师以课业成绩评价孩子,认为成绩好才是好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会很自卑”。L说:“要月考时孩子都会紧张,晚上睡不好觉,担心考不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幼小衔接班的“小学化”模式,虽然是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和满足家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需要,却违背了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小学化”,会让一部分幼儿产生厌学、恐惧小学、失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等问题,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给幼儿家长带来沉重负担

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办的“幼小衔接班”学习,体系的学前教育“小学化”,为幼儿增加了一年客观的小学预科学习年限,给幼儿家长的心理、经济和工作都带来沉重的负担。G说:“孩子幼儿园毕业时刚满6岁,差半年才到入学年龄。由于担心孩子在知识学习上落后于同龄的孩子,将孩子送到离家较远的幼小衔接班学习,每天要给孩子检查作业并签字,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时常处于焦虑的状态”。 另外,Z市此类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由于得不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各种运营成本较高,这些成本费用都会转移到幼儿的学费和生活费里来。H、J、L均表示,幼小衔接班的各种费用较高,给家庭增添了不少经济上的负担。I和K都反映,孙子或孙女就读的幼小衔接班,离家较远,上下学的时间又不同于小学,一早一晚的接送时间,与孩子父母的上下班时间相冲突,接送孙子或孙女的事情就落到爷爷或奶奶的头上了,导致他们的退休生活也不轻松。

(三)不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幼小衔接

培训机构由于课本编制不科学,教师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幼小衔接。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然而,据笔者到Z市Z1区的Q幼小衔接班和Z2区的R幼小衔接班观察,幼小衔接班使用的课本都是自编的教材,体现出明显的学科性质的特点。这类幼小衔接班,一方面想突出其学前教育的实质,一方面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家长的需求,必须得教授小学的内容,造成其课本编制不科学。J说:“我作为小学教师,深知教材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性。幼小衔接班教授的一些知识,从内容到理念与小学的教学均有一些冲突。孩子年龄小,不懂得变通,会对孩子次年入学后的学习带来困扰”。L说:“幼小衔接班的这些老师,既不是专业的小学教师,也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她们既没有学习过幼教的相关知识,也没有学前教育的实习经历。这种身份针对于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是不可能有效的”。

(四)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知识的认识和准备上是非常明确的,对于学前一年的儿童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能力也是十分清楚和明了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念和行为就会出现不协调的状况。据调查,Z市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班”的教师一般以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普通专科师范生群体为主,所持资格证多为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而并非幼儿教师资格证。Z市的“幼小衔接班”为盈利机构,既无学校管理的经验,又无保教经验,对于教学管理较为随意。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按课本的知识进行教学,对待幼儿就像小学生一样,重点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访谈对象I和K都说到,自家孙子或孙女在幼小衔接班学习期间,老师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守规矩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园建立的常规意识和习惯都被打乱了,孩子年龄较小,在家不懂节制,为此常常与家长发生冲突。在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教学管理不科学,不仅会对幼儿现有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也会为幼儿入学后的学习和生活增添麻烦。

五、对策建议

(一)开展幼儿教师资格的专项检查,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

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是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前提。贵州省Z市应针对辖区的实际情况,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对所有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资格进行专项检查,对教师资格存在问题的机构进行严格整治,以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应责令其停止办学直至整改到位。同时,要为其从业人员提供发展路径,通过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努力使之参加考试并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有效提升其专业能力。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其教育专业素养和学前教育情感直接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Z市学前教育事业要能得到发展,首先要留住本市内的学前教育高层次专业人才;然后不断争取Z市外出就学的学前教育人才回归家乡,投身市内学前教育事业;最后应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大力引进外省的学前教育高端人才到Z市工作,尽快建立学前教育多层级人才队伍。

(二)坚持小学起始年级的“零起点”教学,做好幼小衔接

2018年我国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Z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层面应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出台相关文件,制定考评机制与参评机制等激励措施,多措并举建立规范的教育常态环境,并进行有效的监督,以规范小学教师的行为,严格按国家课标实施“零起点”教学。小学“零起点教学”不等于儿童“零起点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治理实践,要从儿童发展的视角考虑问题,了解、尊重并遵守儿童发展规律,在当前幼小衔接的教育实践中,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幼儿教师要不断修炼,不断深入地探寻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要解除阻碍学前教育发展的枷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保障健康、尊重成熟、促进发展的功能。

(三)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理念,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将学前教育理念灌输于家长。现阶段的幼儿家长,多为80后、90后人群,思想较为开化,成长环境较为开放,接受外来思想的渠道较多。Z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抓住其特点,通过一些有创意的、新颖的、契合实际的宣传方法,传播学前教育的新理念。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小衔接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从而降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程度。

(四)改进和完善小学新生入学制度,化解家庭导向的“小学化”症结

Z市小学新生入学制度与其学前教育“小学化”有直接的联系,虽是基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客观情况,但小学新生入学制度也可以参照民众的意见及专家的指导而进行修改。近年来,Z市各县区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小学新生入学制度,然而并未能有效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教育行政部门在面对地域环境特殊的现实情况时,应采取特殊措施,不断改进小学入学制度,尽量做到全省统一小学入学政策,或城区能统一入学政策,减少家长的心理落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家长对入学制度的理解,消除误会和抱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多倾听民众的意见,对一些因小学入学制度带来的突出问题应尽快解决。对于实在不能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做好多种渠道的应急预案,绝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Z市小学新生入学制度应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在此基础上,化解家庭导向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症结。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小入学
古人的入学仪式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入学通知书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