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职工安全素质的巡检“三化”管理模式应用
2021-03-16顾裕丰
顾裕丰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州 211900)
化工罐区装置是石化企业重要的生产单元,它的安全稳定关系到企业原辅料的长期稳定供给。罐区装置往往具有化工储罐相对集中、存储量大、输送管线长、易燃易爆的特点,一般都是企业的重大安全风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是全局性、灾难性的,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罐区安全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更关系到职工的人身安全。所以提升职工安全素质,对罐区运行中的风险提前加以识别、控制和防范,对保证企业安稳生产意义重大。
1 化工罐区巡检工作现状
对企业原料罐区发生过的各类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研究发现,事故单位巡检不及时、不到位,事故隐患、设备隐患征兆被疏漏忽视,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因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岗位巡检又是最容易被弱化、被轻视的一项工作,大大降低了巡检质量。经过排查,目前罐区巡检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 巡检制度不健全。化工罐区岗位巡检目前执行的是所在企业的一般性巡检管理规定,制度针对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巡检路线自由度较大。近几年来,国家对储罐和储运的管理要求日趋严格,原有的巡检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安全管理要求。
b) 职工能力水平低。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全环保严监管、狠问责、动真格已成为新的常态。新要求、新常态带来新标准。职工年龄偏大,疏于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偏弱,对制度、标准解读时容易产生偏差,执行中容易走样。
c) 职工巡检质量不高。部分职工安全意识低,往往对巡检重要性认知不足,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巡检过程走马观花,对现场的跑冒滴漏和安全隐患熟视无睹,巡检变成了打点,现场抄表成了中控抄表。一些老职工存有一定的惯性思维,往往忽视了认为不容易出现问题的区域。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管理理论及模式的调研、分析,结合化工罐区的特点,同时对如何增强岗位人员巡检责任心、提高巡检主动性,提升职工巡检水平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发现以“制度化、细节化、可视化”(简称三化)为抓手,通过开展“三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进而提高巡检质量,减少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化工罐区的本质安全水平。
2 巡检“三化”管理模式主要做法
巡检“三化”管理,即从“制度化、细节化、可视化”3个方面出发,着眼于强化岗位职工巡检能力的提升和巡检质量的提高,全面提高职工处理故障、发现隐患的能力,实现罐区装置的稳定运行。
2.1 以规范管理为出发点,实现巡检管理制度化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行为准则。通过建章立制,建立规范的巡检管理体系,使巡检工作有章可循,引导职工个人对组织的认同,树立一致的价值取向,让每一名职工都能熟悉制度、了解制度、懂得制度,进而熟悉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使职工自觉按标准操作,减少由于巡检不力导致非计划停车、临时检修和生产波动现象的发生。
2.1.1
结合罐区岗位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巡检制度基于岗位操作法等日常作业规范的基础上要编制巡检管理制度,突出巡检的重要性。在巡检管理制度中可以规范岗位巡检路线(见图1),同时明确泵房区域、关键阀门、装卸区域等运行岗位巡检基准,在此基础上增加危险点、治安保卫、红外线报警仪等班长岗位巡检基准,初步形成两级巡检机制。
图1 某企业罐区巡检路线示意
在巡检基准中,应针对每个巡检点,分别明确巡检内容,对所涉及的罐组,泵台、阀门、仪表、雨污事故阀、装卸区域等巡检项目,制定具体的巡检标准,使职工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缺陷,确保装置的安全、稳定、持续运行。
为了防止外来施工单位施工时对厂际管线造成破坏,引起生产安全事故,在巡检管理制度中特别明确,当有施工单位在化工罐区厂际管线区域内进行施工作业时,职工对厂际管线巡检时要遵守“5个查清”、“4个告知”、“3个报告”的要求(简称“543”要求)。“5个查清”,即查清工程名称,查清工程承建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查清工程业主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查清施工范围,查清施工进度。“4个告知”,即向施工单位和工程业主告知长输管线具体位置,告知长输管线埋深,告知长输管线遭受破坏可能引发的危害结果,告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线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3个报告”,即对上述各项信息,要分别向当班班长报告,向装置长报告,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1.2
围绕巡检质量管理要求,明确绩效考核内容在绩效考核相关细则制定中,要将巡检作为专门的考核内容单独列出,增加考核权重,进行专项考核,突出其重要性。可以根据日常巡检中遇到的问题、装置年度任务目标、单位重点工作等,设置相应的考核项目,然后给出各项目的考核要求,在巡检时间、巡检工具使用情况、巡检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分别制定清晰的考核指标,使管理有依据,操作有标准。通过绩效考核,将巡检质量与职工个人的经济收入挂钩,实现巡检制度的落地,充分调动职工巡检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巡检人员的工作行为,逐渐养成严格按照制度、规程做好巡检工作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巡检质量,将故障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主动把关预防,将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非计划停车、临时检修和生产波动现象的发生。
2.1.3
围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竞赛机制根据岗位巡检特点,制定了竞赛方案、竞赛办法,主要是以全员安全诊断数量、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合理化建议条数、巡检出勤率、巡检缺陷登记数、监护次数、配合工艺处理次数等能够量化指标作为劳动竞赛的主要依据,引入积分制,实行月统计、评比,年终总排名。通过开展劳动竞赛,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激发职工学本领的热情,为提升职工能力水平起到了助推作用。同时,劳动竞赛促进职工积极投入巡检工作中,以争先进、当排头、识隐患、排难题的精神,共同确保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2.1.4
针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制定定期辅导计划职工安全意识的培养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逐步引导。在培养中会发现职工的安全意识偏差往往是对国家政策、公司制度、企业规定等不清楚。首先开展调查分析,了解职工对哪些巡检制度理解有偏差,然后制定出定期辅导计划,帮助职工更好理解和掌握巡检制度,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哪些不该为、违反有那些后果,自觉做到知制度、守制度、护制度,通过辅导计划的执行,及时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共识,提高巡检制度的实践效果。
2.2 以提升能力水平为发力点,强调巡检管理细节化
管理细节化重在一个“细”字。强化对巡检细节的关注度,扎扎实实地把细节管住,持之以恒,持续改进,是提升巡检质量的关键所在。实现巡检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从巡检法细化、案例推演两方面入手,通过“五到位”岗位巡检法和角色扮演法这两个方法,使职工提高对装置细节的把控,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2.2.1
“五到位”岗位巡检法就是要做到5个方面到位,即脚要走到位、眼要看到位、手要伸到位、工具要用到位、脑要想到位。“五到位”巡检法,是一个系统的判断方法,实践中,5个到位互相关联,不应相互隔断,要综合运用。
a) 脚要走到位。就是要按岗位操作法要求的巡检路线进行巡检,路线上的每一台设备、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参数控制点都要走到跟前,不能只是远远看一眼,打个点,一晃而过,隐患常常就此被忽视。
b) 眼要看到位。就是要做到勤用眼,在巡检过程中,巡检务必要眼观六路,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睛,从设备的外观痕迹上发现跑、冒、滴、漏,进而深入的通过设备甚至零部件的位置、颜色、外形的变化,分析发现设备是否处在正常状态,岗位人员有时不仅要站着看,而且该弯下身体的时候要弯下来,该蹲下来的时候要蹲下来,这样才能眼到,发现该发现的问题。
c) 手要伸到位。巡检过程中,一是要注意自身安全,该抓扶手的要抓,该释放静电的地方一定要先触摸静电释放器,同时,也要切忌乱摸乱碰,引起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二是要巡检人员对设备只要能用手或通过巡检棒接触的,就应通过手或巡检棒来感觉设备运行中的温度变化、震动情况,气体是否泄漏;在操作设备前,要空手模拟操作动作与程序;三是要对设备进行维护,清扫、清理一定要到位,保持设备的全本色,便于问题的发现。巡检时对有怀疑的部位该用手擦的要擦,该动手拆的地方要拆。
d) 工具要到位。岗位人员在巡检时,一定要带全工具,并对设备进行正确的检测,设备上标明的测温点、震动点、润滑点等,检测工具一定要放到指定的位置上去,并按使用要求规范检测,这样的数据才真实有效,才能帮助正确判断设备的运行工况。
e) 脑要想到位。巡检人员要多想,其一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设备为何与平常不同,为何出现异常,这是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其二是在交接班过程中,对上个班已做的工作和未能完成的工作,要刨根问底,务必进行详细的交接,交接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切实做到对所交接的问题心中有数,交班的人员要详细交待清楚每个细节,防止事故出现在交接班的间隔中,避免交接不清,导致事故的发生。
“五到位”的同时还应采取“四监督”,以对职工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a) 工艺巡检挂牌监督。装置的管理人员事先将巡检检查牌挂于巡检路上某设备、某仪表或某框架处,看巡检人员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上报检查牌,以此检查巡检人员是否巡检到。
b) 定期检查巡检记录,看巡检记录是否符合当班情况及记录要求。
c) 不定期抽查巡检工具的佩备情况,侧面可以检查巡检质量。
d) 对有条件安装视频的重点巡检区域,通过生产视频来检查职工巡检情况。
2.2.2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即组织一定的情景模拟活动,使职工在相对逼真的工作环境或虚拟环境中,查隐患,找问题,通过角色代入,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巡检质量。具体实施可以采取以下3种形式。
a) 每月一图。具体做法是:根据事故案例、同类装置已发生过的安全事故及周围常见的违章现象,每个月制作一张现场隐患图,在班组园地中张贴,让职工查找隐患,次月安全员利用副班时间,公布正确答案,并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通过“每月一图”,让职工学会在不同的工况或不同的生产运行情况下,如何较快地识别和判断隐患。这种方法相对培训成本较低,易操作,也能较好地起到锻炼职工的目的。
b) 实景找隐患。具体做法是:类似于拓展训练,装置每季根据上季或以前巡检遇到过的较大或重大隐患,在现场予以情景再现,然后分批让职工亲历其中,通过“五到位”法用自已的五官去查找发现异常,做出正确判断,并模拟处置过程,采取恰当措施,及时消除隐患,最后由装置长当场予以总结点评。
c) 应急演练。具体做法是:在事先虚拟的事故条件下,应急指挥体系中各个组成部门、单位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的特定情况,执行实际突发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大部分企业可以建立四层次应急预案体系,分别为公司级、二级单位级、基层单位级及岗位级。应急演练的形式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由于罐区主要涉及物料泄漏、着火、防恐、停电、停水等,可以将应急预案划分为危化品泄漏及人员中毒应急处理、危化品火灾应急处理、装置生产事故应急处理、装置个体危害应急处理、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六大类别,再细分个案和设置岗位应急处置卡。通过“应急演练”,可以有效提高职工巡检发现问题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及协作能力。
2.3 以问题看板展视为着力点,推动巡检管理可视化
可视化管理通过以龙虎榜、红黑板等看板工具,将问题归类管理,直观生动地展示出职工巡检质量情况,以此产生内驱力,促使职工主动提高巡检质量。
2.3.1
确定可视化管理流程和内容基层单位管理人员每月以岗位缺陷内部联系单、电子缺陷台账、罐区微信群信息及岗位交接班记录为依据,对岗位上每一个职工在当月巡检中发现问题分别进行统计,根据巡检基准制订的问题标准进行筛选、归类,确定入榜问题,最后共分“发现人”、“发现问题数量”、“问题”、“问题类别”4项予以张榜公布,以此实现职工巡检问题的量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不同职工的巡检质量。职工在观看看板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过程,促使其更加主动提升巡检质量。同时通过看板比较,起到了安全行为和安全态度示范引领作用,对其他职工形成内心触动,激发职工们积极工作、共同进步的内生动力。
2.3.2
建立可视化管理的考核机制可视化管理是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之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直观有效的手段。可视化管理的考核主要运用KPI考核,将巡检入榜问题数值化。KPI考核类别分为:机械设备类、工艺类、电气仪表类、7S管理类。根据整治和协调难度,划分为班组级、装置级、中心级、公司级4个等级,获得相应积分并由低到高依次升高。同时,基层单位应建立便于识别记录的巡检安全积分标准。积分标准的建立可参考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以及不安全因素引发后果的程度、整改投入的人力与物力等来确定。
每月统计一次个人积分,该积分参与巡检劳动竞赛排名,季度、年度进行汇总排名,实行动态管理。职工的季度排名情况可以作为“安全卫士”等的评比标准;年度排名成绩可以作为全年基层单位级“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
3 实施效果
3.1 构建了巡检管理体系,推动了生产安稳运行
巡检“三化”管理是以提升职工安全素质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通过梳理和健全了岗位巡检制度,建立了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的手段和巡检质量量值化的方法,初步构建了具有化工罐区装置特点的巡检体系,促进巡检工作有序化、规范化。同时,以绩效考核为导向,激发广大职工的内生动力,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确保了巡检制度的有效执行。巡检“三化”管理,实现了将储运风险管控的关口前移,进一步降低了风险,减少了安全隐患,推动了生产安稳运行。
3.2 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职工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巡检“三化”管理,营造了“人人想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工作氛围,持续增强了职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了职工参与安全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让参与者有自豪感、获得感,充分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从被动的“要我安全”向主动的“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变,实现了“我管安全”、“我会安全”的行为提升,促进了企业不断迈向本质安全,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