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思考

2021-03-16王鹏高昂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思政教育融合

王鹏 高昂

摘要:现如今,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与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运用单一、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忽视了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会影响学生管理效果与水平的提升。因此,文章主要探究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际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思政教育;融合

分类号:G647

引言

当前,高校的辅导员以及其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由于管理模式、管理思维的局限与落后,很多大学生并不服从管教,这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影响和阻碍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也制约了大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为了考试而设,更重要的是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人生规划、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大学生在面对社会时,内心是“忐忑”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锻炼大学生的心智,积极、勇敢地面对未来生活与挑战。学生管理工作细碎,涉及的方面多而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既有助于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又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确保高校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从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形态入手,让学生严于律己,规范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现状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不强,物质追求高于精神诉求。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越來越多的大学生,将追求安逸、富足的生活作为人生目标,平时学习上态度懒散,生活上物质至上,相互攀比,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兴趣,思政教育流于形式。第二,课程创新不足,学生被动授知。很多高校在思政课程开设上,未能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参与互动机会少,积极性不强,课堂氛围凝固,学习效率偏低,学生对思政课程排斥心理突出。第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生活问题、学习问题重视不足,联系不紧,沟通不够,使得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一些大学生过度依赖人,在学习上缺乏合作意识,缺乏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不准,无法契合学生实际。第四,在学生管理中,习惯于以指令性方式、口头教育或惩罚方式对待学生,缺乏教育的灵活性,学生当面接受,背后不服气,面对强制性说教,更易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降低思政教育有效性,也让学生管理工作陷入僵局。

三、构建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协同路径

1、重视教法创新,从兴趣入手导入思政教育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单纯性说理、说教方式,势必偏离学生的学习诉求。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动态,有计划、有目的的做好思想政治课程规划,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探讨和交流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精髓。在大学生管理中,一些学生自私心重,缺乏合作与团队意识,在思想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社会生活实例,特别是联系未来就业岗位,让学生从案例中反思自己的言行,增强团结、互助精神。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一个人工作势单力薄,一群人工作才能合力完成集体目标。要让大学生从心理上,摈弃私心,从行动上乐于合作,协同完成工作任务。

2、坚持以生为本,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在高校思想真正教育实践中,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地位,要在课堂上,立足学生需求,结合学生特点,顺应学情来优化教学。加强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师生互动来活跃课堂。如现代媒介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将理论性知识转换为可视化课件,并结合社会生活实例,进行辅助教学。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课堂辩论和讨论,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在交流碰撞中促进对正确价值观的内化。如对于爱岗敬业要不要坚持?一些人在工作中,缺乏岗位精神,对工作不负责任,最终导致工作事故,让自己也丢了工作。一些劳动模仿、先进岗位标兵,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取得不平凡的业绩。对照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让学生从中进行反思,以端正自己的学习心态,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贴近学生生活,将思政课堂与生活紧密关联,让学生从生活中提高自觉,挖掘学生潜能。

3、契合学科专业,灵活融入思政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中,要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将思政理论、职业操守、道德品质与学生专业相贴合。教育学生,要纠偏,要指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客观对待工作。根据学生专业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要灵活性。如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因工作环境往往与油污打交道,在教育学生热爱工作岗位时,就要告诫学生,不能嫌弃工作中的油污,要沉下去,不怕脏、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用勤勉与务实,来夯实职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

4、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德育品质

高校教育,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外,还要重视学生高尚情操、良好品行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德育针对性。一些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上课出勤率低,沉迷网络、游戏,不爱学习。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给予针对性开导与说服教育。面对当下的就业环境,很多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操守提出更高要求。要让学生明白,认真、负责、积极、踏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素质教育、学生工作紧密融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与学生管理中,灵活融入思政教育。教师秉承“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政治素养、人格魅力的提升,用言行举止来熏染学生,化育学生,从鲜活的案例中,激活学生的德育情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展开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时,要重视管理理念、思政教育方式的转变与革新,结合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实际现状与特点,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以及思政教育体制,不断优化与创新思政教育的路径与学生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启才,李姣.浅谈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139-141.

[2]李恩佳.探究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融合的关键环节[J].数码世界,2020(05):226.

2284501705317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思政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