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核应急监测能力分析
2021-03-16陈德育汤泽平杜玉玲张贞陶嘉林
陈德育 汤泽平 杜玉玲 张贞 陶嘉林
摘 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广东省核能和核技术应用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加强核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可以有效地保障广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辐射环境安全。本文分析广东省核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情况,提出核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建议。
关键词:核应急;辐射监测;能力建设
分类号:X830
经济迅速发展,广东成为核能和核技术应用大省。广东目前共有14台商运核电机组和1座研究堆,是中国核电第一大省。同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医疗卫生、工业、农业、科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019年底,广东在用放射源共有16679枚,射线装置10714台(套),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179家。核设施安全稳定运行,辐射环境、放射源与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有效控制,是促进核能开发和核技术应用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之一。核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一、广东核应急监测能力现状
核应急监测结果可以为评价事故性质和源项、事故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及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是核应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核应急重要组成部分[1]。
1.核应急组织机构和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国核事故应急实行三级管理,由国家核应急组织、核电厂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应急组织和核电厂核应急组织构成。广东省核应急委负责全省核事故规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经过近三十发展,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完善,下设办公室、专家咨询组和12个核应急小组。为了做好各核电站核事故场外应急工作,广东省在核电站所在和周边地级市设立了5个市级核事故应急委员会,核应急响应时受省核应急委的统一指挥。
全省核与辐射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市级合计275人,兼职与全职聘用人员36人;区县专职监管人员10人,兼职参与辐射监管与监测人员241人。
2.核应急法规预案体系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广东省相关核应急预案和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详见表1和表2,主要涵盖环境保护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水质保护条例、核设施应急条例、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以及场内外应急预案等10多部法规预案。
3.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基本情况
(1)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情况
截止目前,广东省已运行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83个,其中包括:8个自动站监测点、31个水体监测点(2个地表水、21个饮用水源地水、1个地下水和7个海水)、21个陆地土壤监测点、1个宇宙射线测量点、11个累积剂量监测点、7个海洋生物点、2个电磁辐射环境质量和2个电磁辐射源监测点。2019年新增核电基地周边海域海洋放射性监测。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见图1。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网络的建设情况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主要包括国家重点监管核与辐射设施和生态环境部负责监管的核技术利用项目监督性监测。国家重点监管核与辐射设施建设7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点;监督性监测分别在大亚湾核电基地、阳江核电基地、台山核电基地周边,共建设29个自动监测站。
4.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情况
(1)常规监测情况
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范围逐渐扩大,监测项目有所增加。省级环境辐射监测机构通过资质认定的项目包括8大类(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噪声、水和废水、元素分析、环境空气和废气、生物、海水)共92项。
(2)应急监测情况
省級环境辐射监测机构现有核应急专业技术人员90余人、各类核应急仪器设备100多套、专业应急车辆10余辆,能有效完成核电事故辐射应急监测任务。广东省近年完成应急监测情况:(1)2011年完成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省环境影响监测任务;(2)完成了2次朝核实验辐射监测支持任务;(3)完成了广东省核应急监测组各次演习任务,其中2016年和2020年承办了环境保护部华南片区辐射事故应急演练;(4)省级应急监测调度平台运行良好。
(3)地市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情况
全省大部分地级市均配有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X-γ辐射剂量率、α/β表面污染等便携式监测仪器,个别地级市配备应急车、车载放射源搜索设备、α/β气溶胶监测仪、溴化镧便携式γ能谱仪等大型应急监测仪器设备。
二、存在主要不足
1.核应急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广东省核应急管理委员会至今已运行近30年,近年来核电行业的快速发展给广东省核应急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目前国家三级核应急体系难以适应广东省多个核电基地核应急的需求,地市级核应急职责的主体地位需要结合广东省自身发展逐步强化,省内区域性应急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所的功能和定位不明确,与省核应急指挥中心的关系待理顺。
除了省核应急体系有待完善之外,核应急各级各部门间的配合协作也存在不同步不协调的情况,一旦发生核与辐射事故,各级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将极大地影响应急救援的成效。若缺乏强制性约束,我国核应急工作必然存在隐患。
目前的核应急组织机构已不能完全适应广东省现在的实际情况,跟不上广东省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核应急组织各级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也急需改进。
2.核应急队伍有待加强建设
核应急成员单位和各地级市联络员流动性大,影响核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相关地市虽然成立了核应急机构,但专职人员少,甚至没有专职人员,难以满足日常核应急管理工作。
核应急监测能力需要专业人员为支撑,不稳定核应急救援队伍,难以满足救援任务和救援效率的要求。另外,核应急专家组缺乏核应急决策支持相关专业的专家,应急指挥决策咨询存在薄弱环节。
3.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亟需提升
(1)省级监测机构监测能力
省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基本满足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性监测、应急监测等需求,但在监测项目、监测技术手段、监测数据利用、监测装备保障和监测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上仍存在欠缺。
省级监测机构监测能力与其承担的辐射环境监测职责要求和受委托承担的重点核设施监督性监测任务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强专业人员配置、设备投入。
(2)地级市监测机构监测能力
地市级及以下辐射监测机构未实现全面覆盖,地市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严重滞后于辖区内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要求,人员、设备及经费方面缺口较大,难以独立完成监测任务。
全省21个地市之间监测能力差异较大,仅有3个地市成立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其它地级市辐射环境职能设在市环境监测站内。地级市专职从事辐射监测的人员不多,部分监测站甚至没有专职的辐射监测人员。县/区缺少核与辐射事故监测队伍,应急装备和技术手段尚不全面,不足以应对较复杂事故情景。
(3)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仍需完善。我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量大面广且点位分散,省级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尚不健全,没有省控点位。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网络尚不健全,一大批建设完成和规划建设重大核技术利用项目、大科学装置,迫切需要完善省级敏感地区及重大辐射污染源自动监测网络。
(4)监测仪器设备
部分核与辐射应急仪器设备老化和更新换代较慢,需要人工监测和手工录入数据,且移动式自动辐射监测系统尚未建立,应对重大核与辐射事故时的应急监测快速响应能力不足,对来自境外的核污染预警能力差,无法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快速及时的监测信息,难以实现实时、快速、全面掌握核污染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
(5)监测信息化
核应急监测信息化水平不高。全省辐射环境监测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部分监测站没有专业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硬件严重缺乏,部分监测站缺少专用数据存储和应用。全省尚未建立一体化监测信息传输网络,监测数据无法实现共享,监测数据综合利用程度低,没有充分有效应用到污染防治、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和目标考核等辐射环境管理的各个方面。目前,全省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监测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能力提升措施
1.加强核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核应急组织体系。完善省级、区域性、地市级、现场等核应急指挥体系,强化地市级核应急职责的主体地位,明确区域性应急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所的功能和定位,理順与省核应急指挥中心的关系。不断总结全球已经发生的核事故和其他疫情应急救援中的教训,细化明确各级各部门责权利清单,杜绝部门联防联控中犯低级错误,确保各级各部门核与辐射应急救援的同频共振。
2.加强核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核应急队伍建设,依托省级环境辐射监测机构,建立华南区域核与辐射事故现场应急监测队伍,承担所辖区范围内的重大核与辐射事故的辐射环境现场应急监测。在核电基地所在地市成立快速应急响应监测小组,建设在四级响应阶段快速出动应急能力。
加强应急专家组建设,拓展专家组专业范围,建立辐射防护、堆工等重点领域专家库,确保在核与辐射应急响应时迅速到岗。
3.加强核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建设广东省核事故应急监测指挥决策平台,用于满足核应急监测信息通讯、汇总、处理、分析、调度及快速响应的要求,通过核事故应急监测指挥决策平台对移动辐射监测力量进行指挥调度,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实现核与辐射应急时监测信息共享、监测态势分析、在线会商和统一调度指挥,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核应急响应决策依据。
为省级环境辐射监测机构继续配备应急监测相关仪器设备,建设应急监测装备库,配备应急监测移动实验室和剂量率、核素识别等现场监测装备,开展无人机监测、无人艇监测、投方式监测等,事故情况下就近快速运抵指定地点,具备快速组网现场监测、样品分析测量和数据分析上报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地市Ⅰ类(边境、拥有或在建核电厂)辐射环境监测及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能力和地市Ⅱ类(除第一类地市外的地市)辐射事故应急监测能力。Ⅰ类地市中对于有核电站的地级市应加强其辐射环境监测仪器增强配置。根据核与辐射应急需要,继续提高Ⅰ、Ⅱ类地市核与辐射应急监测快速响应能力,增强配备快速应急监测系统及补充系统等。使大部分地市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具备开展辖区内放射性核素分析测量能力、核技术利用领域辐射应急事故的快速监测与处置能力。
四、讨论与展望
核应急监测任重道远,省辐射监测机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核应急监测体系,加强核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我省核应急水平,保障我省和华南地区的辐射环境安全。
不断提高核与辐射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促进核电事业顺利发展,维护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彦君,赵锋,王海峰,陈超峰,沙向东,上官志洪.核电厂应急监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6,28(5):1-5.
[2]吴玉丽.江苏省辐射应急监测及处置能力建设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3):12.
[3]李志荣.核应急监测车探测能力评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6,36(1):63-67.
[4]邢化峰.强化基层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N].中国环境报,2020-03-02(003).
[5]林艺.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建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54.
作者简介:陈德育(1970—),男,汉,广东广州人,本科,工程师,现主要从事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351150058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