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城市

2021-03-16王莹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城镇化人口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环境建设不断提高,现代人开始更加重视自身生活的环境,尤其是在人口聚集的城市中,然而目前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对于绿色发展理念与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绿色发展;宜居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3月份考察时指出“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这也是疫情发生后第4次考察,为什么选择这次考察调研,总书记重点关注哪些工作,总书记考察中前3次重点关注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第4次,總书记的浙江之行,可以说是总书记最关心的大事,其中最关心的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城市建设情况,这次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也是城市建设阶段一次大考,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到19年底,全国共有8.5亿人生活在城市,寄托了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我国宜居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及内容

绿色发展理念,根本来讲就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一直与自然万物共荣共存,我们不可能独立于自然界之外,善待地球家园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使命,否则自然环境一但破坏将不可逆转。

面对环境问题,人类生存环境也受到挑战,在积极探索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包括无废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健康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等,都可以归结为宜居城市。

目前普遍公认的将良好的生活和空间环境、社会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洁净高能效的生产环境居住地统称为宜居城市。

1.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的评价标准

包括12项指标:城市公共安全方面:健康与疾病、犯罪率、恐怖主义、军事冲突;政府方面:贪污腐败与透明度、教育综合指数;文化娱乐方面:文化氛围、娱乐设施;公共设施方面:社会认可情况、交通规划;民生方面:消费和服务能力、住房供应;自然环境方面:气候等。

2.我国评价宜居城市的科学指标

共有6项:富裕的经济、文明的社会、科学的资源承载能力、优美的自然环境、安全的公共环境、便宜的生活空间。

二、宜居城市是解决城市病的根本之道

1.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3月31日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出“收缩型城市”的概念,要求对呈现收缩趋势的中小城市进行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重新配置,打造有特色的城市名片。专家称如何准确判断城市是否处于收缩阶段,直观的方法是人口。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量,着重发展城市建成区经济。专家解读,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变化,在城镇化率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城市对人口具有虹吸效应,相应的小城市的人口逐渐减少,这是普遍存在的情况。

一直以来,城镇化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认为城市的人口数量必然增加,但这仅仅是城镇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城镇化继续增长到增速放缓阶段,人口增长呈现出具有选择性特征,人们会向有更多就业机会、收入更高的地区聚集,这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

2.在城市发展中,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

目前,全国主要城市大多数都存在交通拥堵问题,如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表现的尤其明显,这也成为影响城市生活便利性和宜居性的主要问题。交通拥堵增加了城市中早晚高峰时期车辆通行的时间,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了宜居城市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尤其强调了交通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于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再结合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提出更加可行可持续的调整方案。

3.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增量逐年增大,城市现有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水污染问题和城市热岛效应问题不断凸显,在全世界面临环境问题同时,在城市快速扩张中,破坏生态环境而导致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宜居性发展,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巨大的生态环境威胁。

三、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宜居城市建设

1.合理调控城市人口规模,提高资源承载度

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是制约城市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过度聚集,城市功能过度开发,城市人口必然增加,进而导致更多的农用地被占用,这样导致一系列问题中,水资源供应不足会更为突出,想要维持超载的方法,就需要开采更多的地下水,当人口持续增加,生态环境无法负荷,城市污染必将持续加重。因此对于超大、特大城市要限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或者是发展都市圈建设,尽量减少人口增加对于环境的破坏。而对于收缩型城市,不能再持续以以往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瘦身强体,盘活存量,精准规划,吸引人口向主城区集中,着重发展中心区域的公共设施及生活配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重点布局生态环境整治,提高环境优美度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党中央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但是这种转变并不稳固。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仍较突出,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不相符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重点研究居民生活垃圾,通过宣传树立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对垃圾分类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解决堵点问题。与学员互动,讨论目前垃圾分类堵点问题有哪些,在进一步讨论如何来解决。

3.着力推进低碳快捷交通,提高生活便利度

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中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虽然城市道路越建越宽,但是交通依然拥堵,造成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损失。借鉴他山之石,再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可以对内完善市区主要路网规划布局,对外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由轨道及高速组成的快捷交通体;加强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

参考文献:

[1]贾润亭,北京交通拥堵与世界宜居城市建设[J]金融经济。

[2]邱国玉,张晓楠,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特点及其生态环境挑战[J]地球科学进展,2019.06。

作者简介:王莹,(1983-)女,辽宁本溪人,汉,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

1085500511336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城镇化人口
2022年热门宜居城市长沙名列第一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宜春吟
北上广上榜全球宜居城市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全球宜居城市排名 苏州逆袭排内地第一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