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古代文学史发展研究
2021-03-16胡珊珊
胡珊珊
摘要:从蒙昧时期(475-622)起阿拉伯古代文学发展至安达卢西亚时期(710-1492),中间包含伊斯兰时期(622-750),伊斯兰时期包括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发时期以及伍麦叶王朝,之后就是阿拉伯文學的鼎盛时期-阿拔斯王朝(750-1258)。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及形式也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阿拉伯古代文学发展进程是反应阿拉伯历史变迁过程与文学形态转换的结合,本文由历史背景入手,结合诗人作家生平以及其作品,展现一幅从前至后的历史及文学缩略图。
关键词 阿拉伯古代文学;诗歌;散文
分类号:G112
一、蒙昧时期
蒙昧时期的文学是通过传述者(拉维)之口才得以流传下来的,其实蒙昧时期的诗歌、散文作品有很多但大多已经失传,失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部分作品没有传述人把它们传下来;另一部分作品因为许多传述人在战争中死去所以就消失了。
蒙昧时期的文学是阿拉伯文学的开端,被称作蒙昧一词的原因是这一时期伊斯兰教还未在半岛传播。阿拉伯人能言善辩,有着灵巧的口舌,诗歌种类有爱情诗,赞颂诗,讽刺诗还有哀悼诗。诗歌被视为历史文献,因为其中记录了当时许多的事件,揭示了当时阿拉伯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道德传统和荣誉事件。这同时也在告诉我们,蒙昧时期诗歌的题材并非空无根据,而是来源于诗人的生活经历、当时的社会以至自然环境。
这其中盖斯被公认为蒙昧时期悬诗诗人之首,他是阿萨德国王的儿子,喜欢寻欢作乐,所作诗歌是爱情诗,他是凭吊废墟诗序的开创者,之后有许多诗人开始模仿这一诗序。
朋友,请站住!陪我哭,同纪念:
忆情人,吊旧居,沙丘中,废墟前。
南风北风吹来吹去如穿梭,
落沙却未能将她故居遗迹掩。
此地曾追欢,不堪回首忆当年,
如今遍地羚羊粪,粒粒好似胡椒丸。
仿佛又回到了她们临行那一天,
胶树下,我像啃苦瓜,其苦不堪言。
朋友勒马对我忙慰劝:
“打起精神振作起,切莫太伤感!”
明知人去地空徒伤悲,
但聊治心病,唯有这泪珠一串串
盖斯是第一位采用凭吊废墟、回忆情人这种方式的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他树立了一个榜样,以其美妙的比喻、细腻的描述和修辞手法,成为后代诗人模仿的典范,可以说他把阿拉伯诗歌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盖斯相比,昂泰拉留世的悬诗要少一些,一共75行。部落女奴所生的昂泰拉希望获得身为贵族父亲的认可,奋战沙场杀敌,最终成为部落英雄。他用诗歌表达对堂妹阿布莱的爱慕之情,他的诗歌在展现将士骁勇善战的同时,还展现了出对阿布莱忠贞的爱慕之情。
另外还有中文叫做“草莽诗人”的一类诗人,当时他们在社会上遭受不幸,受人歧视,无依无靠,生活没有保障。为了活下去,不受人欺侮,他们只好去当 “强盗“,用武力夺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他们抢劫的对象是那些为富不仁的富人,而不抢劫那些行善的富人和穷人。诗人在诗里谈论贫穷的原因,还谈论贫穷对他们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为了摆脱贫穷他们还采取进攻富人的冒险行动。这类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动乱的状况。
阿拉伯生活的本质在蒙昧时期就有了雏形,人们所处很多残酷的生活方式是根据人们种族和阶层来区分的。不同生活阶级的诗人用诗歌来抒发时代带给他们的生活情绪,这也就形成了诗歌主题内容的多样化。
二、伊斯兰时期
比起贾希利亚时期,伊斯兰初期的阿拉伯诗坛显得有些沉寂、萧条,不过这种状况到了伍麦叶时期有了改观,随着宗教革命的高潮退去,诗坛又重现了缤纷繁荣的局面。伍麦叶帝国在其建立时期很好地发展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学,政治因素是伍麦叶时期影响文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一时期,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出现了大量政治诗和情诗。“桂冠诗人”法拉兹达格、"宫廷诗人"哲利尔以及“哈里发的诗人”艾赫泰勒,以这三位诗人为代表的对韵讽刺诗使阿拉伯讽刺诗艺术达到了顶峰。
其中爱情诗分为艳情诗和贞情诗,艳情诗的代表诗人是欧麦尔·本·艾比·赖比阿,贞情诗的代表诗人是杰米勒·本·穆阿迈尔。
除了对驳诗和爱情诗,这一时期的政治诗也被分为三大派别:一是哈瓦立吉派,比较激进,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诗歌目的明确,表达坦率直露;二是什叶派,以维护本派政治利益为己任,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宗教色彩浓厚;三是倭马亚派,御用色彩浓厚,满是对权力的赞颂和崇拜,对反对派不屑一顾或公开挑衅。
三、阿拔斯时期
阿拔斯帝国时期的阿拉伯民族是帝国诸多民族中的其中之一,还有很多非阿拉伯民族,特别是波斯人以军事将领、大臣、书记官等身份逐渐渗入阿拉伯帝国国家中心,国家政治稳定并且经济富庶,当时的伊拉克尤为突出,巴格达就成了当时东方世界的中心,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贸易枢纽。
以上的客观外部条件促使诗歌与写作的发展,以及文化发展的繁荣,再有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文学创作并赐予大量的奖赏,不仅诗歌得到发展,阿拔斯时期的散文也出现了很多新形式,比如演讲,书信。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帝国社会成员非阿拉伯成分的增加与多元的混合,在当时流行并对阿拉伯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三种文化:1、纯粹的(阿拉伯)世界文化;2、希腊文化;3、东方文化。文化环境成为了阿拔斯复兴的最强有力的因素之一, 阿拔斯王朝成为当时思想、文学、科学以及文化的集大成之地,同时也是创作与写作的中心。
原有的诗歌主题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淡化,新的诗歌主题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如哲理诗,苏菲诗,苦行诗、咏酒诗等等。这些都是诗歌的主题变化,诗歌的风格和形式依然遵循古代传统,一韵到底。
艾布努瓦斯是在革新文学诗歌领域的典范,艾布努瓦斯诗歌有很多种形式,但以永酒诗著名。他为普通的阿拉伯诗歌增添了新的意象,尤其是“酒”这一意象。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表达形式简洁明了,诗歌中摒弃阿拉伯诗歌传统,拒绝娇柔造作,反映了阿拔斯社会新的奢靡生活和新的文明气象。
家中有了酒,好似黑暗之中曙光露
夜晚走路有了酒,如同有了路标乐心头
坛中的美酒仿佛是雨中的太阳/像葡萄的泪水,也像天堂的佳酿
艾布 努瓦斯甚至担心死后没有酒喝,而提出:
一旦我死了,把我埋在葡萄树下/让葡萄的汁液把我的骨头浸泡
这一时期散文也迅速崛起,当时阿拔斯人掌权,演说的作用衰落,同时受到翻译的影响,各种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外来文化通过翻译媒介和外部民族的加入实现了对散文的影响。阿拔斯时期的散文在主题和形式上不断发展,甚至超越了诗歌。除了演说词、行政文书以外,还出现了小说故事、玛卡梅韵文故事等写作艺术形式。其中对阿拉伯散文的崛起和发展有重大贡献者,首推伊本穆格法。由他在伊历二世纪,公元八世纪阿拔斯时期翻译成阿拉伯语的《卡里莱和笛木乃》是一本故事集。不仅对阿拉伯文学有着重要影响,也对世界文学有着深远影响,各种译本传播于世界各地。
散文方面,还有一位阿拔斯时期反革新文学的代表人物-贾希兹。贾希兹的写作风格都是散文式的,但带有故事性,文笔恢谐幽默,写作遣词造句精细考究,非常有文彩。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动物学》、《修辞学》以及长篇散文故事集《吝啬鬼们》。
此时阿拉伯文学最高成就就是在世界上广受欢迎的《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它是中东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收集、提炼加工而成的,是这个地区广大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聪明才智的结晶。
四、安达卢西亚时期
安达卢西亚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الأندلس,意思是“汪达尔人的土地”。 是阿拉伯人对所占西班牙和葡萄牙领土的总称。自公元711年至公元1492年,时间跨度约八个世纪。
阿拉伯人、柏柏尔人还有当地各民族人民一齐创造了集西方欧洲文化与以阿拉伯语为载体的东方文化的特殊的安达卢西亚文化。“安达卢西亚的文学因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融入东西方文化于一体而繁荣、昌盛。”[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上卷,第464页。]阿拉伯语的诗歌在那里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也是阿拉伯诗体之一的彩诗,亦译二重韵诗或叠韵诗、花韵诗。阿拉伯人称“穆瓦沙赫”,原义为“饰以佩带的”。 佩带使饰主增色,故译为彩诗。这一诗体产生于9世纪阿拉伯人统治下的安达卢西亚(今西班牙南部),后逐渐传至阿拉伯东部地区。彩诗在形式和结构上与阿拉伯传统诗歌有明显不同。传统诗歌每首诗只押一韵,中间不变韵,彩诗则讲究变韵。
五、结语
通过对阿拉伯古代文学的研究发现,时代背景是文学形态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先决条件,时代背景展现诗人作家生活的大环境,“时代铸就人才”在古代同样适用,“人才”的成长反应时代特色,同时他们的成长又反过来在历史长河中影响以后的时代。人的存在短暂,但文学文化的存在却是源远流长。对古代文学的认知帮助了解对一个民族的认识,继而对社会生活本质的认识。从古代文学家和诗人的作品,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与人类社会齐出现同步发展的文学,它既来源于社会,扎根于现实,又对现实社会产生能动的反作用。文学它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而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及其他意识形态乃至于风俗民情,理解它抓住它不仅是精神生活的富足,还是与古人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参考文献:
[1]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上卷》,译林出版社,2010.
[2]希提,《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1995.
[3]蔡伟良 周順贤,《阿拉伯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黎巴嫩]汉纳·法胡里著,郅溥浩译,《阿拉伯文学史》,2008.
209850051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