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1-03-15杨星星王精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建筑学课程思政

杨星星 王精明

[摘 要] 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以“建筑学概论”作为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进行建设。学院党政领导牵头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轮课教学,全体教师集体听课;团队成员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相结合,共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完成后,思政教学效果良好,为后续学院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及教学的全面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建筑学;建筑学概论;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3-0125-04   [收稿日期] 2020-08-31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遴选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发布后,在次月新学期伊始,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召开全院教师大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2019年3月),讨论贯彻《若干意见》相关要求的措施,研究决定将当年秋季学期开课的“建筑学概论”作为本院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建筑学概论”是建筑学专业的导论性课程,课程开设对象为大一新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建筑学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研究热点、学习方法和实践经验进行简练地概括和梳理。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建筑学专业及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有一个较完整的系统认知。作为刚刚走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既有对大学新生活的期待和展望,又有对大学新环境的不适。学生在从中学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和身份的变化,很容易出现学习松懈的情况,并可能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心态,例如颓废、茫然、自卑等[2],因此,对处在人生转折点的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尤为重要。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设计

1.采用轮课教学,专业教师集体听课。“建筑学概论”共16个课时,每周2个课时,全部讲授内容共分8个单元展开:(1)建筑史观;(2)广义建筑学;(3)建筑物质技术性;(4)建筑社会文化性;(5)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6)外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7)当代中国伟大建筑;(8)建筑学发展与前沿。根据教学内容,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由学院党政领导牵头组织,教学团队开展轮课教学,学院党政领导全部参与教学工作,承担教学任务。开课第1个单元由院长负责,其他7个单元根据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特长进行安排,每位教师负责1个单元,所有无课专业教师全程参加听课学习,要求在每1单元课程教学完成后,听课教师利用课间休息对本次课程的思政教学进行评课讨论。

“建筑学概论”课程的8个单元内容在建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多有涉及,这就意味着该门课程的思政教学元素和教学设计可以应用于建筑学专业的其他课程,从而能够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按照每位教师主讲3门专业课程来计算,8位不同教师参与轮课教学可以辐射24门专业课程,这将有效促进所有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实现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2.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开课之初,学院党政领导牵头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教学环节流程(见图1),要求课程组所有教师在自主备课的同时,应当就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3]。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课程组确定思政教学方法设计的总原则,即“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方法融入德育教育”。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入适当的思政教学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如在讲授“建筑社会文化性”章节时,授课教师引入惠州红色史迹的典型代表——广府传统建筑代表“罗浮山冲虚古观”(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与客家传统建筑代表——惠东高潭“百庆楼”(中共东江特委和红二师师部旧址)[4],以此来说明惠州地域内不同民系间建筑文化的差异。同时,介绍这两处红色史迹所承载的红色历史,宣传地方红色文化。再如,在讲授“外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章节时,正逢习近平总书记在希腊访问,授课教师巧妙地将建筑文化交流融汇的相关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希腊访问时在当地报纸发表的《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重要观点相结合,向学生阐释“人类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5],以及“从古老文明中汲取宝贵智慧,以中国方案回应时代命题,这是照鉴的应有之义和当今之策”[6]。

教学中,教师根据所讲授的专业课程知识寻找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见表1),将思政教育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7]。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查、做、演、看、论、拓等方式方法,将思政元素形成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隐性渗透式的手段,在向学生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8]。

三、教学研讨和总结

在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后,学院组织了对全体学生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见表2)。学生对多人轮课的教学做法非常认同,表示能够在入学之初就聆听到很多专业教师的授课受益良多。问卷一共发出73份,收回73份,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生都感觉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家国情怀培养、传统文化认同、学习目标明确和学习动力提升。这表明,教学实现了预定的思政教学目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良好(见图2)。

(一)全面统筹规划,逐步推进

学院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小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规划设计工作,构建学院层级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思政教育体系。各专业分别设置一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思政教育的要求明确写入课程教学大纲,细化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衔接性,将思政目标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常态化。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到由点及面;课程思政元素要彰显课程特色,对标培养目标,关注时政热点问题,融入学科发展前沿;课程思政实施要尊重课程体系,符合教学规律;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坚持理想与现实、显性与隐性、国家与个人、德育与智育四个结合相统一,致力于学生分析思辨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

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从教之要。做好“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体教师要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四)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

学院各教工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课程思政”教研教改为抓手,健全支部党建工作制度,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学院教学管理的融合。各教工党支部在支部活动中应当丰富课程思政工作的交流内容,着力开展“党建+课程思政”模式,引領全院教师党员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四、结语

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效的教研教改工作,作为大学二级学院来说,做好“顶层设计”是推动这项工作开展的基础,而教师则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在“课程思政”教研教改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三全育人”的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开展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张皓月.加强学风建设:从大一新生抓起[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1(4):113-117.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4]陈仕奇.红色遗产保护利用大有可为——惠州红色史迹调研报告[J].广东党史,2006(4):49-54.

[5]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03).

[6]习近平.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N].人民日报,2019-11-11(01).

[7]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2018(2):98-104.

[8]乔玉晶,王义文,张洪鑫.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21):191-193.

猜你喜欢

建筑学课程思政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