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特封杀特朗普账号,美国人在担心什么

2021-03-15邓耿

南风窗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会山推特私权

邓耿

在国会山发生的暴力骚乱活动之后,推特永久封禁了特朗普的账号。在许多人看来,这件事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然而它真正的标志性意义可能远非言论自由一个论域所能承担。

表面上看,推特的这一行动触犯了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利。但从法理上论述,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乃是人民不受政府干预的言论自由,而推特等平台作为私人拥有的公司,本来应当具有限制在它们上面发表信息内容的权利,这就好比其他的杂志、媒体、报纸、电视台等,传媒都会有自己的立场,筛选那些在他们上面发布的信息一样。因此,这一举动本身并不直接与第一修正案相矛盾。

真正直接相关联的法案是1996年制定的《通讯规范法》(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的第230条,它给予了互联网公司几乎不受外界监督的删除和控制其平台上发布言论的权利。当时的立法者是为了鼓励这些公司主动监督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但如今第230条却变成了钳制不同意见的工具,以致近年来已经被舆论贬称为“大技术审查”(Big Techs Censorship)。

就在刚刚过去的岁末年初,参众两院提交的不含实质性修改第230条的“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被特朗普否决,随后国会又以三分之二以上多数推翻了特朗普的否决。可以说,如今政见分歧严重的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就包括了第230条。然而封杀特朗普的举动,引起了人们对于第230条和“大技术审查”的新一轮担忧,《华盛顿邮报》和《福布斯》雜志这样的主流媒体也刊文认为此举不妥。尤其是支持特朗普的人更认为,正是由于两党建制派对于第230条的保护才使得特朗普陷入如今无话可说、无处发声的境地。呼吁废除第230条的声音又一次高涨起来。

言论自由本应当是私权与公权之间的权衡,为什么私权(特朗普)与私权(推特)之间的争论也可以被上升到言论自由的范畴呢?如果墨守法条本身的规训,那么确实无从援引第一修正案,第230条也因此无可厚非。但是推特的规模已经大到了足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地步,表面上看它只是一家私人企业,实质上已经具有了相当程度的公共职能。而这种公共职能又在特朗普“推特治国”的四年中被进一步放大,以至于其言论已经足以影响现实的政治生活,甚至造成一场未遂政变。

不止于此,推特敢于封禁美国在任总统的账号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它所享有的话语权力已经开始跃乎行政权力之上,无论这种权力是否合法。在推特看来,它似乎只是在旧有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行事,但是从正当性的角度思考,推特对于其发布信息的筛选和审查,实质上已经凌驾于美国总统原来享有的权力之上。这就已经不是新闻舆论的“第四权”,而是大数据平台“第零权”的问题了。

政治原本也是源于妥协与想象。在它之前支配人们社会生活的巫术、祭司和神灵也曾被视为不可侵犯的存在,然而政治生活通过对于物质资料和精神生活的支配取代了这一切。大数据平台的“第零权”,会不会在根本上孕育一种打破政治形式的存在、像政治活动家取代萨满巫师那样把政治家们扫入历史的垃圾堆?来自推特的信息支配着手持直播设备、发布着自拍和视频的原住民们攻破国会山,实际上可能预示着新兴平台构建的共识与想象对旧有政治神圣性和权威性的动摇,其更深远的影响或许要在更长远的未来才能体现出来。

猜你喜欢

国会山推特私权
特朗普又“狂飙”了!
涉税信息共享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平衡——以纳税人权利保护为切入
美国政府关门告别2018
警务广角
论对私权限制的限度
推特上的那些事儿
图片新闻
论私权神圣
论私权对公权的冲突与限制
火柴国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