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明珠得胜堡
2021-03-15刘建华
刘建华
历经千百年风尘洗涤,万里长城早已从屏障中退出,它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意志力的骄傲所在,而能为这万里巨龙注入鲜活动力的是那些边塞古堡 。作为九边重镇的大同,古堡林立各具特色。这些古堡宛如珍珠挂坠一般镶嵌在万里长城周边,而得胜古堡便是其中的一颗。
得胜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在大同市北大约45公里。始建于明初,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重要通道。历经几百年,古堡保存相对完好,门楼东西两侧为厚实的黄褐色土墙,尤其东侧墙体棱角分明,十分齐整。门楼砌砖有修补痕迹,门洞上的砖雕图案精巧。门楣上额匾阴刻“保障”二字,门里匾额阴刻“得胜”二字。
据黎中辅《大同县志》载:“堡方二里,高三仞,厚二仞余,门楼二,明嘉靖十八年筑。”据《新荣区文史资料》(第六辑)介绍,嘉靖十八年(公元1538年)修筑时叫“绥虏堡”,万历二年(公元1574)包砖,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七月进一步扩修,堡名改为得胜堡。重修的得胜堡外墙一律下砌石头,上为砖包。堡墙设敌台18个,各置千斤铜炮一门,称“二将军”;瓮城墙上置千斤铜炮一门,称“大将军”;堡墙上女墙跺口各置二百斤重“千腿”铁炮一门。墙四角筑角楼,东墙正中筑钟楼。由此可见古堡的防御地位在当时是何等的重要。
得胜堡是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也是蒙汉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军旅文化、边塞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民族融合文化尤为丰厚。据李大钧、李大宏合著的《大同晋商》介绍,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明王朝在得胜堡举行隆重敕封仪式,封蒙古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后又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开放大同、宣府等地“立互市”。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又在长城沿线新平堡、助马堡等地设10个互市点,马市数十年高度繁荣,推动了明代晋商的兴起。
晋商的发展对推动当时长城内外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李杜诗中所言:“天王有道边城静,上相先谋马市开。”马市的开辟是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由战争到和平的转折点,民族干戈化玉帛,蒙汉民族文化由此走向融合,得胜堡也由此走向鼎盛。
历史的车轮带着时代的风沙滚滚向前,古堡的地位也曾被现代科技所取代。在呜咽的北风中,古堡默默地记下了曾经的刀光剑影,记下了曾经的驼铃声声 ,饮马河在它身边静静地流过,无言的溪水为古堡鸣唱 。
随着经济的发展 ,古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次被世人发现。现今由山西大同通往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国家级主要干线公路由此口通过,境内,得大高速公路、208国道、云丰公路干线、京包铁路、大准铁路等,侧得胜堡东、西平行而过,加之村村通公路等,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极其明显。
交通的便利也引来四方的游客。长城旅游文化委员会更是对古堡大加赞赏,就连著名影星成龙也不住赞叹“超级震撼 ”。成龙的“震撼”是在为祖先的文化还是为祖先的勇气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古堡旧貌换新颜,在沧桑中重新幻化出了久违的笑脸 。
今年,我有幸再次造访得胜古堡。踏着新修建的公路迎古堡而来,带着细细黄土味儿的飒飒秋风扑面而来。远远望着古堡门洞,层层灰砖被岁月的风沙吹打得斑斑駁驳,而门洞高处“保障”二字依然清晰可见。思之有点伤感,“保障”二字石刻几百年,而为保障中原大地安宁的将士却永远长眠于关外。想这小小的堡门中曾疾出如雨的马蹄声,也曾冲出如雷的呐喊与扑向胡人带血的尖刀。英勇的将军怒目圆睁,为永保那猎猎军旗不倒,只为他们要保障中原大地千千万万的父老乡亲。
依堡门而入,在堡门内石刻“得胜”两字,“得胜”两字雄宏而孤傲,刚毅而富柔肠 。这两字浸注了多少国之希望,家之期盼。轻抚古老的城砖,仿佛听得到出征时将领们的誓言,依稀看得到中原慈母白发的等待 ,还有那胡杨林边妻儿的顾盼 。将军出征远,壮士得胜还。举家盼凯旋,得胜门前欢。这小小的堡门,这简单的几个字,在静静的几百年风沙中记下了太多的血雨腥风与侠骨柔肠。
抚今思古,当时的大明王朝由于军备的强大,城堡的坚固,将士的奋勇冲杀 ,终于换来了边塞的安宁。胡儿终于望而生畏,收起了带血的尖刀,铁蹄解散了坚硬的铠甲。明王朝也为了减少战乱之苦,放下成见施行怀柔之政,恩泽长城内外。那时得胜古堡成为联接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商业通道,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民族大团结的新局面:中原地区一队队商旅载着丝绸、茶叶 、豆 、米、粮等由此运往内蒙古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西北民族的牛、羊、马、皮毛也输入中原内地 。被征服的铁蹄诚心归顺,得胜古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迎来四方宾客,宽容的古堡人民早已化干戈为玉帛,让蒙汉民族文化由此走向融合。
往事如一阵烟尘,一阵黄沙飘散到遥远的天际。而大同的历史却以浓墨重彩之笔记下了这颗塞外明珠——得胜古堡。随着古堡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政府也加大了对古堡的修缮和改造,随之而来的网络之声各有所异,有赞赏的,也有大加指责的:说政府用仿古砖对古堡包裹修复,搞成了崭新的仿古建筑,以保护之名进行了破坏行为。还拉出了鲁迅先生 ,讽刺过有土财主将布满铜锈的文物器具擦得锃光瓦亮,以此自得的故事。
为此,我绕堡走了一圈儿 ,细细地对堡中建筑察看一番。发现其实质性的建筑并没有多大的改动,只是对一些坍塌的土墙做了加固。堡门的门洞和上面的石刻并没有改动也没有翻新,依然保留原来的模样。况且成龙还发起寻找失落的古长城砖活动,在挪用长城砖盖房子的地方,给村民们提供新砖换旧砖。现已经有许多村民把自家的古城砖交给政府,希望能够尽快恢复古堡往日的风采。
细细想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 ,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咱们的敦煌莫高窟需要复原,就连云冈石窟不也重新修缮了吗?文化需要传承,古迹需要延续,而历史的风霜血雨会淹没一切。只有代代对古籍的恢复修缮,才能让后代子孙品读历史,欣赏古迹。
当然,我并不建议把古堡推倒重来个仿古建筑,以现代的建筑技术什么样的堡都能建成,但那是对历史的侮辱 。而在原来的基础上小心的清理 ,不漏痕迹的加固,精心设计,让他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赏 ,既没有抹去昨日的历史,又给后人留下客观可想之处 。余私下以为 ,对古堡的修复是合乎历史发展的 。
在历史长河中,牛耳尖刀会远去 ,铮铮铁蹄,声声驼铃会远去,就连这汽笛马达也会走入历史深处。而长城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心底的一根支柱,它会千年不倒,它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古堡是长城的家,是长城精神的归宿,古堡文明一定会源远流长。
朋友,如果你想了解大同的长城,了解大同的古堡,请来得胜堡作客。登上古堡门楼,放眼去望,四边堡墙轮廓完整,墙体规整。让你有一种“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的感觉。再看堡墙外田野辽阔,墙内房舍成片。堡东的饮马河景色优美浑然天成。堡内一条大街从南门向北延伸,穿过一座砖箍方台,方台下有门洞,台上曾建玉皇阁,是典型的“三大街、六小巷”式古村落。让你再品一次辛弃疾的“建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生活。来古堡作客吧,会既看到历史遗存的人文景观,又游览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定会让你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