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与罗马:镜中像

2021-03-15吴阳煜

南风窗 2021年3期
关键词:罗马帝国帝国罗马

吴阳煜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中原这句成语,就来自秦的灭亡。得天下不到二十年即猝亡的大秦帝国,后人似乎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治国理政—即“得鹿”或“失鹿”的警示上,较少从中西“横向”比较的角度着眼。

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多次表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他认为中国从秦汉起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其所谓“现代”,即指一套非血缘、依法理、科层明确且权责明晰的理性化官僚体系。

在西方,无论是共和还是帝制,罗马都是各规模化政治体在观念、法律乃至制度上的政治源流。Pax Americana(“美国治世”),一个人们这样描述美国在二战后取得全球霸主地位的词汇,其词源就来自Pax Romana(“罗马治世”)—公元前27年一直到公元2世纪,在长达200年的“罗马和平”时期,罗马帝国停止扩张,疆域达到极限,繁盛无双。

和秦朝共存于一个时间段的是前帝国时期的罗马共和国。从小邦到地域性大国,再到伟业成形,两个大型帝国都在过去疆域的基础上,通过残酷的对外武力征战,完成最终的统一。它们控制的领土面积相近,统御的人口规模都在千万级以上。有意思的是,古代中国把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称为“大秦”。在辉煌的史册长卷中,两个互为镜像的“大秦”,对各自所代表的文明形成了笼罩性影响。

沿着各自文明延伸的历史长河漂游:在东方,秦之后的两千年里,大一统的帝国形式总是出现周期性的恢复;在西方,罗马之后再无罗马,帝国和中央集权制逐渐衰落,欧洲大陆上萌生了多中心的国家,最终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群。

罗马帝国通过公民权和自治权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使被征服者获得一定程度的权利保护,最大限度减少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摩擦,使得帝国得以巩固。

偏一隅,谋全局

秦和罗马政权能够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独立,在客观因素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们都有天然屏障的隔绝,可以不被完全卷入到东部更发达地区的纷争中。换句话说,秦与罗马帝国最大程度利用“边疆国优势”,得以确保自身在不会遭到强有力外敌吞并的前提下,积攒军事力量,完成统一。

在向中央集权政体过渡的过程中,秦国的疆土已扩张至四川,罗马也在公元前3世纪时将意大利半岛收归囊中。在积累阶段,两个准帝国都利用了一系列高风险的战争,将富饶区域纳入版图。

不过,罗马帝国与秦朝及此后的汉朝相比,就主要政体和行政上的差异,在最初的制度设计上即可见明显的差异。

对于罗马而言,官僚制缺乏的状态,在其共和国时期就已经存在。贵族作为统治者代表和实际的军事指挥官,并没有在追求权力集中化的进程中,为加强国家统治提供正相关的收益。寡头政治制约了罗马帝国国家结构的演进,直至3世纪中叶,罗马帝国才产生趋同于汉朝的官僚组织。

另一边,尽管秦帝国存续的时间远不及罗马帝国,但其制度设计中的官僚化和集权化,为后世政权提供了具有实操意义的先鉴经验。

隨着“商鞅变法”的持续推进,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稳定上升。等公元前247年嬴政即位时,秦国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七国之首。到公元前221年,面临着大一统的开创性局面,秦意识到自身需要建立包括国家行政机构在内、“聚敛化”特征更为明显的政治体系。

按照斯坦福大学教授沃尔特·施德尔的话来说,在这个国家控制程度“规范化”的过程中,自战国时代起就激增的中央集权倾向,造就了此后比前现代欧洲更为强大的国家结构。对于秦国而言,改革早在公元前4至前3世纪就开始了:打破旧贵族的权力;将辖内国土划分为供征兵动员的县制行政区域;在加大奖励军功的同时,强制实施刑法典;并将货币和度量衡标准化。

特别是郡县制安排。嬴政登基后,天下被划分为36个郡,郡的长吏并非世袭,而是由朝廷直接任命。郡下设县的县长亦由中央任命。正是此举有效削弱了世袭贵族的权力和影响,使得秦的中央集权突显了“划时代”的意义。尽管在不同时期有些许微小调整,郡县制在中国此后所有朝代均得以继续推行,最终演变为如今仍在沿用的省和县。

虽然后世研究发现,上述这些措施并未完全落到实处,但秦朝的国家控制力,已经扩展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国家实力和中央政府的治权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权系于一人之手”—秦朝具有动员部署数十万军队、丁役的能力,这是当时乃至之后的欧洲人无法想象的局面。

皇权至上与权力制约

秦制下,郡县制的出现和集权趋势的加强,不断挖空贵族的权力,促进了官僚机构的快速扩张。然而,正是秦朝各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过于严苛,“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招致天下苦秦已久,最终成为破坏其政治稳定的最大负面因素。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汉代政论著作《过秦论》里,贾谊这样总结秦亡的原因。“百代犹行秦法政”,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短命王朝”的突出代表,秦朝对于后来的统治者来说,所提供最大的借鉴经验和反思价值在于,如何围绕中央集权的顶层设计思路,缓和启用严刑峻法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所产生的民愤怨愁。

改朝换代后的汉高祖刘邦,虽然做出一些让步,对立国的功臣和宗室进行了分封,以获取支持、维护国家安定,却仍将全国置于中央政府的牢牢掌控之下,直接继承了秦的根本制度和行政体系。为了巩固政权,汉还在许多方面延续着秦的政策,如维护皇权至上,保障法令统一,沿用秦历、继续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措施。

罗马帝国起步于寡头统治的政治状态。从早期城邦阶段开始,政府就被少数世袭贵族所掌控。他们仰仗社会资本,广泛吸收门客、奴隶和自由民参与行政事务,组织形式相对紧密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仲裁机制—相当于为国家的行政部门配备了“音量更小”的君主。

罗马皇帝虽然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和治国理论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人性平等、个人权利保障、权力的合法性和对权力的制约构成了统治思想理论的核心。

罗马帝国内部,居统治地位的是仅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的罗马公民,其他居民则处于被征服者的地位。

同样建立在血腥暴力征服的基础之上,但罗马帝国同时通过公民权和自治权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使被征服者获得一定程度的权利保护,最大限度减少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摩擦,使得帝国得以巩固。

从公元前295年起,罗马已不再面临具有相当动员潜力的竞争者,对阵的敌国更多是依赖雇佣兵的地中海东南沿海国家,避免了高烈度的旷日持久国家战争,因此不需要像战国时期的秦国一样,为应对灭国的外部危机,才迸发更为迫切的集权化国内改革需求。正因如此,在公元前最后三个世纪中,虽然罗马完成了和秦帝国相似的征服大业,却并未出现类似的政府集权化趋势。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说过这样一段话:“罗马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其他民族都无法与罗马人相比。撒丁尼亚人是野蛮的杂种,犹太民族是命定要从事苦役的。高卢人则是狂妄自大和没有信仰的人。”

可见罗马人对非罗马民族歧视程度之深。罗马帝国内部,居统治地位的是仅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的罗马公民,其他居民则处于被征服者的地位。他们是“罗马人民的财产”,必须屈从于罗马人的统治。可以说,在思想文化方面,罗马帝国始终没有表现出像秦朝和汉朝那样的包容性,遑论出现秦朝国境内那样的民族融合现象。

秦征服山东六国时,在所占之地尽置郡县,将其直接纳入国家管理系统,这些地区和秦地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区别。秦开创大一统王朝后,入仕于秦王朝的官员里,相当一部分就是六国人,甚至还有少数民族。在大秦帝国发动对外战争时,往往有将秦人迁入被征服地、或将被征服地的居民迁入秦地的做法。

“书同文”与通用语

在大秦帝国为促进统一而施行的所有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要素一定包含文字的统一,这与罗马帝国形成鲜明对比。秦朝初年,相同的汉字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已经产生了种种不同的写法。秦将这些文字标准化,使各地之间的书面交流成为可能,中央政府颁布的法令可以在国土内最为偏远的地区施行。

缺少了书面语言这一因素,实在难以想象中国的政治统会一直延续下去。正如英国汉学家鲁唯一在《剑桥中国史》中所提到的,统一文字的重要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罗马帝国早期,东部的“希腊化世界”通行的是希腊文,而西部则使用拉丁文作为日常交流语言。甚至直到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成形时,希腊文仍是东罗马帝国的通用语。

在春秋战国时代,尽管语言并不统一,但各国的文字都是基于甲骨文、金文、篆体字的表意系统沿袭发展,为秦始皇实现“书同文”提供了有利的先天基础。

西方世界使用的字母文字,是一种表音文字,这意味着,字母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在形成一定组合后才被赋予表达能力,任何语言都能以字母文字作为基础。表音文字这一天然特征,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罗马帝国像秦一样实现真正意义“书同文”的程度。

当罗马帝国的统治发生松动后,被征服地区的本土语言文字也跟着“复活”,语言体系和文字体系的割裂潜移默化地导致了政治上的离心力。

随着罗马帝国的疆域逐步扩展到欧洲内陆,直至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作为官方用语的拉丁语,渐渐同化了被征服地区的本地语言。但是,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等文明的起源地区,在罗马人到来之前就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

罗马人虽然实现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却未能最终实现文明的统一。当罗马帝国的统治发生松动后,被征服地区的本土语言文字也跟着“复活”,语言体系和文字体系的割裂潜移默化地导致了政治上的离心力。

时移世易,原来罗马帝国地盘里的拉丁文的“最高地位”也一再易手。伴随着航海贸易、殖民运动的推进,葡萄牙语成为国际贸易的“世界通行语”,德语也一度是波罗的海汉萨同盟各城市和国家間的通用语言。英语自不用说。直到今天,法语仍是非洲和中部和西部许多地区的母语,西班牙语是南、北美洲一些国家的母语,葡萄牙语还是南美洲、非洲一些国家的母语。

今天回看,在先秦时期孕育的统一因素,对秦汉帝国以及“万世一统”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折射出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同样地,站在千年帝国的历史遗产上,如何平衡和保证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凝聚和张力,也是现代欧洲一直在讨论和探索的议题。

猜你喜欢

罗马帝国帝国罗马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地方审判管辖浅析
永恒之城:罗马(二)
永恒之城:罗马(一)
小罗马
“帝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