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微历史·微思考
2021-03-15
1.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你是否有了更多思考?是继续逆流而上还是顺势而下呢?也许李淳墨的选择可以给年轻人一点方向。李淳墨是北大社会学系的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繁华都市,选择入职三峡集团,和一代代三峡人共同保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国重器。她说:“选择不是一瞬间的事,但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到一起,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选项。”愿你也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2.2020年8月,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总决赛上,四川绵阳18岁女孩熊翎好凭借一曲《悲怆奏鸣曲》获得大赛一等奖。她自幼全盲,6岁起学习钢琴,12岁考出十级。没法看谱,她全靠耳朵听,然后把听到的旋律弹出来。虽然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是熊翎好却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我能行”。她说:“音乐是我的全部,琴声响起,我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世界的模样。”钢琴是她的热爱和理想,她希望以后能从事和音乐相关的职业,“把热爱和生存结合到一起,这是最最幸福的事!”
3.不知从何时起,社会对女性身材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不断加深女性的容貌焦虑。难道胖女孩就不能拥有美的权利吗?特大码女装主播苏苏身高173cm,体重200斤。从小就胖的她,甚至走在街上都会被人指指点点,这给了她无法消解的自卑感。为此,苏苏开始注重穿搭,借助衣着打扮来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成为一名女装主播后,她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胖女孩找回自信。她认为,即便每天的工作都是机械重复的,只要能够帮助到那些自卑的胖女孩,便是有意义的。
1.彭伟:明代名士冒襄,诗词书画、花草树木、盆栽奇石,无不喜好。他在《偶得盆中树石记》的開头“辩解”道:“昔人云,‘不作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钱锺书先生似乎领悟到句中妙处,也做了一件“无益”之事,即考证出此句出自《历代名画记》,“昔人”便是唐代画家张彦远。而如今不少人做事,时时考虑收益,处处都有目的,比如读书“有益”,为了考试;考好“有益”,为了工作……还是说回喜欢做“无益”之事的冒襄,明亡后他决不仕清做起了隐士,他也曾散尽家财,赈济灾民,在关键时刻体现了他的担当。
2.阎泽川:宋太宗赵光义喜欢读书,命宰相李昉主持编辑,把许多古籍的重要内容分门别类收进这部叫做《太平编类》《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的书中。其中《太平编类》工程特别浩大,前后编了六年,搜集和摘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古代最富有学术价值的巨著之一。这部书编好后,赵光义看得非常认真,他规定自己每天一定要看三卷。此事记载于《渑水燕谈》卷六,原文是:“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1.陶勇:人性,我认为就像流水,它要靠引导,如果这个环境是一个向善的环境,它就会更好;而如果是一个恶的环境,大家可能都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是处于衣食无忧生活安定的情况下,去评判别人是好是坏。其实,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有一天自己也穷困潦倒,没有任何生活来源,会不受嗟来之食吗?我觉得我未必做得到。人性的善与恶,是在环境中滋生的。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向善的环境,而不是一个向恶的环境。
2.李霖灿:齐白石曾画了三条小鱼,曰《三余图》,鱼余同音,假借通用。他在上面题字云:“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此白石之三余也。”一片闲适从容气象。若推究《三余图》之由来则久矣。原来的三余是:“夜者日之余”——日出而作,所以晚上是我悠闲的时刻;“雨者晴之余”——不能出外耕田,便是我读书作画的机会;“闰者岁之余”——这就是《千字文》上的闰余成岁,又可以从容自在地闲散几天了。“不疾而速”是我国文化上的一项哲学高标。这对于当今的“忙迫癌症”可以说是特效良药:你以忙碌困我,我从容中道,不疾不徐,一片闲适风采。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