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武侠背后的百年世家
2021-03-15
天下風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间一场醉。
武侠的世界里总是少不了故事,它们或悲伤,或喜悦,有些亦不过是风陵渡口夕阳下,少女如彩霞般的梦。
种种故事传说中,武侠作者金庸的家族往事可谓是其中最明媚的一束光。谁让查家的传说只需轻轻翻开一页,刹那间就让人觉得,英雄侠客不止存在于书中的江湖,书外的海宁查氏,才是这个江湖中真正的侠之大者。
一、妙手仁心,江南巨族
查家与海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元至正十七年。当时金庸的祖先查瑜为避战乱,携一家老小匆忙南渡,就此与浙江海宁结缘。
查瑜靠着一身才学,很快在海宁袁花镇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就此在海宁定居。这之后,查氏族人晴耕雨读,诗书传家,渐渐成为当地望族,以致连海宁民谣中都传唱着:“查祝许董周,陈杨在后头”。
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查瑜之子查恕凭借一手的好医术,成为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神医。偏偏查恕不但医术好,为人也心地善良。乡里百姓有人生病,查恕总是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赶去病人家里,有时遇到穷苦百姓,查恕便自掏腰包赠送药材,每次都能药到病除,被百姓们尊称为“查一帖”。
谁料,这个外号却给查恕惹来了不小的麻烦。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江南出了个神医后,命令查恕入宫奉疾,还给查恕封了个太医院正使的官衔。
然而,皇宫里的差事又岂是那么好干的?查恕心思单纯,一心钻研医术,治好了无数王孙贵族的疾病,也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同行的眼中钉肉中刺。
最终,那些嫉妒查恕的人联起手来,暗中害死了查恕,也让海宁查氏,第一次沉寂了下去。
二、举杯对饮,结为莫逆
查恕死后,查氏族人再没有出过著名的太医。他们转战文坛,以明清年间共800多人考中秀才,133人高中进士、举人的辉煌战绩,让康熙帝都忍不住赞誉道:“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可惜,康熙的赏识,远远比不上查继佐明史案带给查家的震撼。清朝初年,有个叫庄廷鑨的江南富户,出钱买了一本旁人没写完的《明史》,而后请来一堆文人雅士,将这部《明史》补写刊刻发行,当成是自己的一项成绩。
为了让自己的成绩看上去更耀眼一些,庄廷鑨在书中的作者名单里,添加了名士查继佐的大名充当门面,可查继佐本人从未参与过编纂《明史》,也并没有同意署名。
这部未经查继佐授权的《明史》随后大量刊行,惹来了清廷的不满,大臣鳌拜随即下令按照书里的作者名单,严查参与《明史》编纂的人员。查继佐就这么受到明史案的牵连,不幸入狱。
这件事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被改写成韦小宝智擒吴之荣,帮助双儿和庄家三少奶奶报仇的精彩桥段,但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韦小宝出手相助,因此解救查继佐的重任,就落到了时任总兵官的吴六奇身上。
说来查继佐与吴六奇的相识,也算是一段传奇。当初吴六奇落魄时,一度沦为乞丐,沿街乞讨一路流浪到海宁。
哪知无巧不巧,那天查继佐刚好在酒楼上喝酒,无意间看到吴六奇虎背熊腰,气质超群,忍不住赞道:“真海内奇杰啊”。
随后,查继佐盛情邀请吴六奇共饮一杯,吴六奇也毫不忸怩,欣欣然与查继佐推杯换盏,二人遂引为莫逆之交。
有道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查继佐与吴六奇痛饮一场后,便重金资助吴六奇还乡,这才让吴六奇得以加入乡勇,而后靠着战功一路升到总兵的高位。
一段传奇往事,让吴六奇始终铭记查继佐的恩情。这直接导致查继佐入狱的消息传来,吴六奇瞬间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为了营救查继佐,吴六奇多方奔走,甚至不惜暗示朝廷道,他愿意率领麾下精兵,继续剿灭南明残余势力,以此来“交换”恩人,终于成功说服康熙释放了查继佐出狱。
查继佐出狱后,为人处世愈发低调,而海宁查家经此一劫,再次沉寂了下去。
三、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时光的脚步转瞬就是百年,待到金庸的祖父查文清科举高中出任丹阳知县后,海宁查氏才再度活跃在人们眼前。
可惜,查家多次出事,似乎没能打消查文清骨子里的热血。当时外国列强作威作福,欺压得百姓苦不堪言,有两个壮士出于义愤,召集百姓连烧多座教堂,狠狠地出了口恶气。
外国列强一见教堂被焚,马上找到清廷官员交涉。朝中官员又怎敢得罪这些“洋大人”,连忙下令让查文清捉拿案犯法办。
查文清收到公文后,心里五味陈杂。他仰望天空,或许想到了查家历经磨难,好不容易再度在官场立足,自己是整个家族的希望……
也或许,那一瞬间查文清想到外国列强欺辱同胞的凶狠,想到《水浒传》中宋江义释晁天王的担当。
一番思索后,查文清毅然收起公文。他悄悄找到那两个为首的壮士,嘱咐他们赶紧逃命,然后告诉上司这次焚烧教堂事件全因外国列强欺辱百姓而起,数百乡民共同反抗,并无为首之人。
上司闻言大怒,反手一个失责之罪扣在查文清头上,逼得查文清只能辞官还乡。
据金庸幼时听叔伯们说,查文清还乡后,依然是一幅热心肠。他散尽家财,资助乡里的孩子们读书,还将家里田地的租金,拿出一部分用来帮助乡里的孤儿寡母。
小时候的金庸,曾一度好奇祖父为了两个不相识的人,丢了乌纱帽也丢了家族的荣耀,到底值不值得,后来金庸懂了,他说祖父用一生教会了他一个道理:不能让外国人欺负祖国同胞!
于是,金庸的笔下涌现出无数反抗压迫,保护百姓的英雄豪杰,特别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那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隐然透着金庸祖父那难凉的热血。
1923年,金庸的祖父在海宁城里安详离世。当初在教案中获救的两人听说后,一路痛哭着从丹阳赶来奔丧,每走一里路就磕一个头,到海宁查家时额头上早已满是鲜血。
这段令人无限感慨的往事,想来也影响了金庸的小说创作。在金庸的笔下,许多主角都在出仕与入仕中纠结。陈家洛选择了西隐回疆,袁承志选择了远走海外,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主角即便看似归隐,心中依然挂念着百姓。
有人说,这是传统文化中,“大隐隐于市”的哲学,也有人说,这是江湖风雨里,“事了拂衣去”的豪迈。但若以金庸的经历来看,这些江湖客的身上,都有一份难凉的热血,亦如经历百年风雨,仍不改初衷的查家。(来源:孟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