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责任与担当”素材运用指导
2021-03-15夏年凤
夏年凤
【2021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3)希腊神话中说,人的一生都在赶路,肩上担负着家庭、朋友、儿女、事业、希望等,历尽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
【名师题解】
本题由3则材料组成,透过材料可以发现,责任与担当是本次作文的中心词。责任与担当是个可大可小的话题。大到国家利益、民族正义,小到每个人的工作职责、生活职责等。在学校里,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充实自己,这是责任与担当;在家里,为自己的父母长辈削一个苹果,承担一些家务,这是责任与担当;走出家门,无意中损坏了公共财务,勇敢地承认过失并积极地补救,这也是责任与担当;将来,建设祖国,保卫家园,做个于社会有用的人更是责任。
无论我们身在哪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做好自己的事,就是责任!并且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这就是有担当!
写作时,应该抓住如何才能做到有责任有担当去构思,去行文。比如,有责任有担当于人生的价值所在,有责任有担当于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意义的探究,等等。
文章构思时,需要一个陈述责任与担当的过程:遇到困厄,初知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挑战目标,经历责任与担当的艰难——逾越内心的障碍阻挡,懂得责任与担当精神的内涵——启示生活,领悟责任与担当的磅礴力量。
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呈现担当责任过程中的精彩场景或细节;若是人物刻画,可以由外在的言行到内在的品格、精神的多角度描摹等;可以对担当责任的镜头进行静态或者动态的描写。若是社会热点现象的追踪,还可以由表及里、由点到面,揭示担当责任的丰富内涵。
【推荐素材】
素材一: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退休的第三天,杨善洲便卷起铺盖上了大山,在油毛毡棚里一住就是9年,植树造林2.5万多亩,染绿了荒无人烟的大亮山。最后,他又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谷文昌同志是河南省林州市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在东山县治风沙时,他带着技术员走遍了全岛412个山头,实地探风口、查沙丘,常是满身泥土,连续3年天一下雨就发动群众冒雨出动,先后种植木麻黃8.2万亩,构建起镇风沙、抗怒涛的绿色长龙。
素材点拨: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这忧不是顾影自怜的小我忧愁,而是家国天下的大我忧责。为天下而忧责,像杨善洲、谷文昌一样埋头实干,才是真正有大担当、尽大责任的表现。
素材二: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即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每个人的苦难,其实都是我们苦难的一部分。
——海明威《老人与海》
素材点拨:当国家、民族需要时,挺身而出,为国之所需,担当起脊梁的重任,就能体现出生命担当的价值;或者,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唯有融入其间,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才能体现出主动担当的要义。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的直观体现。敢于角色担当的人,自然会尊崇自己的内心,收获生命中的荣誉与美好。
素材三:曹操的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题的时候,突然从路旁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嘶叫着奔进了附近的麦子地。待曹操勒住惊马,地里的麦子已被踩倒了一大片。曹操执意要执法官按照军法治罪。执法官想了想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
曹操见大家求情,就用头发来代替首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素材点拨:法律法规、命令规则的作用,就是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让整个社会变得和谐而有秩序。遵守规则,是人们的责任,反之,违反了规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佳作示例】
懂你,担当者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袁政
担当,担起个人的重担,民族与国家的希望。于个人,勇于担当,成就辉煌的人生,于民族、国家,勇于担当,会让民族、国家闪耀在世界之林,永远矗立在苍苍大地之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帝王将相乃至每一个微小的人们都在努力担当着自己的责任。于是,我开始用心读你,懂你——敢于担当者。
懂你,一个人的担当
北风呼啸,万里雪飘。两旁的枯枝上落满了寂寞的雪。枯树站立着,一种荒芜涌上正在古道上乘轿的昭君的心中。享尽了汉室的锦衣玉帛,小家碧玉的她貌美如花。原是可在温室中成长的她,选择了担当起国家的重担,她为国家捐躯,远嫁荒蛮之地,与粗犷而骠悍的匈奴单于结为连理。大义如海,担当时代。如不是她,怎有汉匈初期的和平,怎会有汉朝的休养生息以及趁势积攒力量,最终完败匈奴。她用她的肩膀,扛起和平的大旗。如不是她,怎有汉朝光照四邻,屹立东方。
读你,懂你,王昭君,一个女子,强盛了一个国家,光耀了几朝几代的炎黄子孙。
懂你,一群人的担当
烟波浩渺的海上,几十艘船正劈波斩浪,朝着台湾奔去。这是郑成功的船。炮声轰隆,响彻大江南北。落月的余晖照着亡灵的血。一个个士兵英勇地挥着大刀,一个个士兵倒在血泊。战鼓震天响,无数人死去,血染红了一方海域。他们用执着的信念、勇气、信心担当起国家的使命。当接到任务时,他们便义无反顾地收复台湾,完成大明朝的千古霸业,雄心壮志,为中华民族争了一口气。
读你,懂你,一群可亲可爱的人,你们用勇气担当起重任,迎接国家更美好的未来。你们是一群热爱祖国的人,一群可敬的人:名字叫做担当者!
懂你,一个国家的担当
中国,曾被列强欺负,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华民族的担当之旗再次有人扛起,从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到新中国成立。一代代中华儿女经历过峥嵘岁月,经历过屈辱与坎坷,担当起延续祖先荣光的光荣使命,最终走向辉煌。
自古至今,秦始皇因为担当,扫六国,序九州,修長城,一统江山,威震四方;汉武帝雄才大略,有担当,才会驱逐匈奴,几十万汉家儿郎齐头并进,铮铮铁蹄踏破匈奴的山河,将大汉的旗帜高高插在狼胥山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幼主,北伐中原,让民众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读你,懂你,国家担当,担当国家。而我们作为国家的主人,应当心系祖国和人民,因为“国担”“家当”需要我们用结实的肩膀担起,需要我们用奋斗换取。为了祖国、民族的明天会更好,让我们担当重任,做时代的追梦人,让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真正地懂你,担当者,因为你懂得:担当是墨香氤氲,是书画家的笔走龙蛇。担当是白雪纯洁,是冬季凌寒独自开的墨梅,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担当是落花悄无声息地落下,无怨无悔,化作春泥,滋养来年的生命。
读你,我才懂得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为祖国的明天而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读你千遍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担当者,世界上最美丽的称呼!
【教师评点】文章的构思清晰: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国家、民族的担当。这种由点到面、由个体到群体的辐射,让原本要传达的思想简洁而干净,层次鲜明且阶梯式思维缜密。正是这种发散性思维,让文章“解读的过程”,显得棱角分明。小作者熟知古今的国之担当者,让这篇文章有理有据,论证严密,读来真实可感,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