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伟,知识改变命运

2021-03-15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古文字汉墓改变命运

48岁的蔡伟在贵州安顺学院教三门课,看到学生,他会想到自己。他被知识改变命运,他希望他的学生也如此。

蔡伟是普通人家里的孩子,上学时,他通过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篇优秀古诗文,喜欢上了古文字。高考落榜后,他先后在工厂里打工、在商场摆摊,但日子再艰难,蔡伟的自学一直没中断。他熟悉锦州所有的旧书店,有些书无法外借,他就坐在图书馆里抄。他沉浸在古文字的孤岛里,有人说他饭都吃不饱还琢磨“闲书”不务正业,他从来都不理会。

自学四五年后,24岁的蔡伟寄信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裘锡圭在1997年第1期的《文物》上发表过《〈神乌赋〉初探》,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伟写信表示,“佐子”疑读为“嗟子”,即“嗟”,是叹词。裘锡圭同意了他的看法。两人开始书信往来,畅谈对古文字的研究和见解。

2007年,蔡伟的妻子突然患病,为了多赚些钱,他选择了蹬三轮车。当时裘教授与复旦大学其他教授正在进行《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工作,就让蔡伟来帮助他们。古文字本就难认,多数还模模糊糊,蔡伟一天才能完成一支竹简。进组一年,他的能力有目共睹,几位教授很是欣赏,于是联名上书教育部帮助他获得了博士生资格。

博士毕业的蔡伟,选择了教书育人。课下,他坚持泡在几所知名高校主办的出土文献网站上,看最新的学术观点。但凡出了新材料,他就找来学习。

数年前,他曾回到昔日的摆摊地,曾经一同出摊的4个人,只剩下1个。他记得自己曾是这群摊主里最年轻的,夹在一片吆喝声中,捧着书的他看上去总有些格格不入。

【素材点拨】从锦州三轮车夫到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再到贵州安顺学院老师,回望蔡伟数十年的漫长逆袭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每一次转换身份都异常艰难,啃下来一个又一个“硬骨头”。这位视汉字古文字为生命的“字痴”,历经一番寒彻骨,终得梅花扑鼻香。

【适用话题】知识改变命运;历经一番寒彻骨,终得梅花扑鼻香;坚持;热爱;痴迷……

(南亭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光明網、金台资讯等)

猜你喜欢

古文字汉墓改变命运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纳豆改变命运 养生成就人生
纳豆改变命运养生成就人生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改变命运的8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