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巴林与皮内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2021-03-15石金鑫
杨 光,石金鑫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疼痛科,江苏 盐城 22440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与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及抵抗力低下者,患者出疹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1]。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多为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以及脉冲射频等,但常规的治疗方法只能短暂的缓解患者疼痛感,并不能长久。而普瑞巴林是能调节钙离子通道与电压门控钙通道a2-δ亚基,减少P物质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与疼痛感。皮内注射可快速将消炎药物、神经营养注射到神经末梢,使消炎作用更为迅速与持久[2]。本文采用皮内注普瑞巴林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结果发现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5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2)与观察组(n=23)。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40~65岁,平均(53.29±8.22)岁;病程4~9个月,平均(6.35±1.39)个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1例,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11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1~64岁,平均(53.42±8.15)岁;病程4~9个月,平均(6.39±1.42)个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0例,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1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疼痛位置位于胸部、腰部神经、头部与面部神经支配区;②疼痛时间在1个月以上且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指标在6分以上。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者;②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一皮内注射治疗,根据患者的痛觉敏感区、损组织神经分布进行皮内注射。确认注射部位后,对其进行常规消毒,采用27G针头注射,每次进针约0.1 cm深度,注射后形成两个桔皮样的皮丘,皮丘间隔距离为1~2 cm,治疗结束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注射药物配方为: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5 ml,甲钴胺注射液1 mg,将上述药物溶于0.9%生理盐水,总量为20~30 ml,2~3 d注射1次。注射时间可随疼痛缓解的时间延长,疼痛持续缓解5 d后,可停止治疗。
观察组:普瑞巴林与皮内注射治疗,皮内注射治疗与对照组一致,普瑞巴林:给予患者服用普瑞巴林(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102),75~150 mg/次,2次/d,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配药物剂量。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睡眠情况、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进行评估,主要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越剧烈。睡眠: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4]进行评估,1~3分为睡眠无障碍;4~6分为可疑失眠;7~10分为失眠。IL-6: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检测数据。不良反应:头晕、嗜睡与注射后感染。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AIS评分比较: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VAS、AIS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AI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AIS评分比较分)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L-6水平比较: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IL-6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L-6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L-6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与人体免疫力的下降有关,年龄越大,机体的免疫力就会越低,发病率越高[5]。发病时多为间隔性或持续性疼痛,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和睡眠时间缩短等症状,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修复损伤神经和调节神经功能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据研究发现当前没有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6]。
将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能起到药物优势互补作用,使镇痛、消炎效果更佳。据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AIS评分与IL-6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缓解其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主要是因为①普瑞巴林通过控制中枢敏化来治疗神经受损后的痛觉超敏、感觉异常及自发性疼痛症状,同时蓝斑抑制疼痛传递的作用也得以恢复,从而令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所减轻,此外蓝斑去甲肾上腺素信号的恢复,对于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7-8]。②皮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射到皮肤表下,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也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快速镇痛的方法。使用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与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可有效恢复血管的痉挛症状,扩张血管,隔绝疼痛引起的恶性循环,使神经得以恢复;皮内注药可直接将药物注射到神经末梢,起到快速消炎的作用。皮内注药可调节患者的C纤维敏化以及交感细胞的亢奋状态,从而缓解其周围神经因炎性反应引发的疼痛症状;而注射药液里的利卡多因对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进行了隔绝,促使神经损伤后初级传入的异位冲动性降低,一次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③两种药物的联合,能让药物缓解疼痛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同时通过皮内注射能作用于患者神经末梢,减轻局部神经的炎性反应。此外,联合用药是临床与患者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普瑞巴林与皮内注射所使用的药物,两者相互影响较小,且在用药过程中遵循逐渐加量或减量原则,不会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故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实施普瑞巴林与皮内注射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缓解其疼痛,进而改善睡眠质量,其联合治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