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下作业”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

2021-03-15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井下作业思政作业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1607)

关键字 井下作业;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技能人才

1 引言

井下作业是油气井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保障油气井正常生产的技术手段。油气井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期不停地受到地下油、水、气的腐蚀,以及各种地下应力的作用,从而导致油气井生产设施受到破坏,进而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造成油气井不能正常生产。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大量掌握油气井维修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为油气井及时排除问题与故障、保障生产的需要。

“井下作业”作为高职院校院能源大类石油工程技术类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高、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石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出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使专业课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课程考核等环节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提升适应时代要求的职业素养,积极为石油生产一线输送政治坚定、思想过硬、技术全面的合格人才。

2 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标准

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契机,持续优化石油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石油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将思政教育的精髓融入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在向学生传播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井下作业”任课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系统设计课程内容时,努力做到将思政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专业基础知识传授、专业技术技能训练、职业精神养成、双创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在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由于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得以提升,也促进了学习专业课程积极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契合度需要提高,于是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我们还对“井下作业”课程教学标准重新进行修订,紧跟产业发展动向,注重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对接最新井下作业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根据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度。在“井下作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内容细化,将爱国主义、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等观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素质目标培养,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传递正能量,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表1为“井下作业”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表。

表1 “井下作业”课程思政内容及融入方式设计表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无论期末考核,还是课上教学评价,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通过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对人才培养,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搭建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推进学生人文素质和工匠精神培养。

3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任务

我们深知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性质,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程的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来讲。

我们从课程源头开始,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在“井下作业”课程各个任务之中。例如:我们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引入绪论环节,通过师生共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形式,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主人翁意识;我们还将大庆精神引入小修作业情景,通过检泵操作教学任务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我们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会展初期,由于缺少搅拌设备,为了能够及时制止井喷,奋力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的故事引入到修井液的配置教学情景(含修井液的种类、修井液作用、修井液密度的选择、修井液配置过程、修井液配置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敬岗爱业精神;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李四光为代表大批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抛弃国外的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石油人特有的情怀;我们将创新思想引入压裂酸化的教学内容,通过增产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改进的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正是由于我们很好地完成“井下作业”课程顶层设计,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通过融入不同知识点的讲解、不同技能的传授,多方位、多角度传递给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课程思政真正融入教学目标之中,起到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作用。

4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环节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常常感觉专业课枯燥难以理解,学习起来困难重重。特别是石油工程专业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的学生,对油水井的生产、作业的情况都缺乏了解,尽快让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实践证明,教学成效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果专业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人情境之中,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师就可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让学生感受后表达,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认识,改善行为的教学过程。

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把深奥的知识趣味化、通俗化、实用化,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激发起学生多种学习情趣和爱好,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课程中的相关情境,让学生感知“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涉足其间,仿佛进入了真实的生产场景,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学生受益匪浅。例如在讲述管柱组配这一内容时,我们在前一次课结束前,简单介绍一下管柱组配中可能用到的计算公式及方法,通过学院“井下作业”精品课网站,发布管柱组配任务书,课下安排学生在校内采油实训场去观察管柱及下井工具实体,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5 人一个小组,开展“模拟组配过程”,小组的成员们自己去分工、去协调,完成组配工作,学生自己去丈量油管、绘制抽油机井管柱图、通过计算后进行合理组配。学生深入其中,深度体验,互相讨论,总结出组配管柱应注意的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充分利用多媒体,在传播知识传授技能的同时,教师开展思政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修井人”,在形散神聚中,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借助校史馆、多媒体等设备,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引入课堂教学,做好与课堂所讲知识的深度融合。通过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多种教学方式,巧妙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标。

我们还自主开发微课,编写井下作业富媒体数字化教材,推进课程资源数字化,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修井人”及时撰写了《大港油田页岩油压裂技术》等文章来传播新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们经常转发来自井下作业现场关于打捞方面小技巧的文章,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很自然地联系起来,渗透着大爱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入了专业课堂。

“井下作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情景(即小修作业、大修作业、增产措施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3个项目,58个学习任务[1]。我们从绪论开始做到每一任务都有相应的德育培养目标与之对应。根据情景的需要,沿着从民族自豪感到大庆精神的发扬;从铁人精神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培养;从团队合作到勇于创新;从安全环保到能源的持续发展这一主线,扎扎实实做好“井下作业”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实实在在实现课程和思政的同步推进。通过课程思政开展,思想教育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使得专业课的教学实现了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目的。

5 创新课程评价模式,将思政教育纳入考核体系

我们在日常评价时,每次课前都要根据任务的不同,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设计任务书,课程思政的内容以素质目标的形式出现在任务书中,任务书中三大目标含盖本次课程的所有内容,是对本次课程知识点、基本技能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的巩固和复习,然后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及时给以评价、反馈。最后将包涵井下作业三大情景任务单装订成册,期末发还给学生,用以总复习备用。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对什么是重点,以及重点题型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期末的复习资料也有了。教师对学生们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的行为,按照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公正评价。

在阶段评价时,我们组织学生通过查阅网络、杂志等资料,或者调查走访相关专业人士,来了解自己本专业对本情景内容的需求情况,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撰写一篇如何学好某一方面的小论文或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获得的信息。例如在完成“检泵作业”这个情景的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完成检泵操作,教师还要引导进行深层次的讨论,试着让其撰写《如何延长检泵周期 提高油井生产效率》《抽油杆磨偏的原因分析》《示功图分析与检泵的关系》等方面的小论文,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在小修作业过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的有无;遇到困难的种种表现,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团队中合作意识强弱,资料的收集与资料整理好坏,都要仔细观察,随时指出其存在不足之处,给予必要的指导,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以肯定和表扬,并记录在阶段成绩中。由于加大过程考核,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特别看重石油行业所必备的意志品德方面的考核,真正体现出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

在期末考试评价时,加大实训考核权重的同时,我们引进了带有评分系统的最先进的WS-3 修井模拟考试系统,考核中随机抽取操作项目。还人为设置事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勤于思考,不惧困难的意志品质,从而带动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为其成为未来的修井工匠打下坚实基础。

6 借助知识拓展平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

在“井下作业”每个任务的最后,都增设了能力拓展内容,设计之初,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当前该专业发展最前沿的技术和知晓现场工匠必备的解决专业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此不太感兴趣,认为离自己将来的目标太远,高不可攀,教学效果不佳。后来我们改变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能力拓展的教学设计之中。

首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众多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中选中“技能中国APP”上创新创效栏目提供的素材作为选题,然后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分组开展专题论证,将讨论的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设备,对报告进行可行性实施,并将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一起反馈给“一线生产难题”栏目,通过中石油(内网)实现生产数据的资源共享。

我们在讲修井前的准备工作任务时,选择“修井现场油水落地产生污染的防治”作为知识拓展部分教学内容,师生首先对井下作业操作的过程中原油落地所造成污染的原因分析,一致认为其中最重要防治措施是以下几种:⑴ 铺设防渗布;⑵ 试抽过程有一部分原油可能会进入井场内的土油池;⑶ 井场不具备使用环保装置的条件,无法将土油池里的原油回收打入干线等原因。然后通过在校内实训场地实训实施,发现防污效果不错。后来学生通过中石油(内网)将编写专题报告与实训结果反馈给“一线生产难题”栏目,再通过栏目不断与一线师傅沟通发现,我们只是解决部分污染问题,个别井场仍然还存在污染现象。此时有的学生认为,现场工人师傅都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更是徒劳,开始出现畏难情绪,不愿继续寻找原因。教师此时不能责备学生,而应因势利导,通过组织学生就近实地考察,看到与他们父兄年龄相仿的工人师傅为了保护环境、清除污染,不怕脏累站在冰冷的油水中清污,使他们从情感上拉近与工人师傅的感情,他们切身感受到石油工人的工作的艰辛与伟大,培养了学生尊重劳动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学生为了石油工业进步发展,献身石油工业的决心。

我们不难发现:如此结合专业实际开展课程思政的效果远远好于空洞的说教。随后组织与作业队的工人师傅一道,对可能的污染源一一进行排查,学生的畏难情绪克服了,工作起来就会容易得多,通过多方努力终于发现以下原因:⑴ 散落在油管、抽油杆中的部分原油由于防渗布破裂导致泄漏,在放置和清洗等过程中发生污染;⑵ 某些外力因素导致输油管破裂,造成管线侧漏等突发事故,发生污染。这些才是造成修井作业时污油水落地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师生以及现场工人师傅的努力和付出,现场难题得以解决,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课程思政的开展分不开的。

7 结语

在大力倡导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今天,中国石油工业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许许多多的石油工人师傅辛勤工作,离不开职业教育工作者培养技能人才的辛勤劳动。作为从事高等职业院校石油工程技术类专业教学的教师,只有通过课程思政方式不断引导学生自觉地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使其全身心投入地到中国梦的建设实践中,只有经过持续努力,高等职业院校才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井下作业思政作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低压水切割机解决煤矿井下锚索切割的应用
作业
油气田井下作业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