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文:用一生,育良种
2021-03-15
朱洪文
不同植株、不同穗形、不同颜色……在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田里种植了几千个水稻品种亲本。一季之后,公司董事长朱洪文就要淘汰掉感病、产量不高的品系,再带着杆壮、穗大、粒重、综合性状好的品系到海南、昆明一带加代繁殖。
育种是毕生目标
1978 年,朱洪文从江苏农学院毕业后,便一直从事农业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一粒种子播种下去,能收获几十乃至几百粒种子,千百年来,人们通过优中选优,将农作物的“好基因”保留下来,也与种子积淀了深厚的感情。多年与农业打交道,朱洪文早已把育出适合广大农民种植的好品种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
为了专心育种,2005 年,朱洪文创办了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初创期,很多人劝她:“有些科研专家穷其一生也未能育出一个新品种,你一个普通农技干部,不是异想天开吗?”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是育种的目标。然而,育种并非易事,它凝聚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育种者要综合考虑当地品种育种基础、自然环境、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调整。“同时需要非常好的运气,才能够发现具备优良基因等亲本组合,然后再进行试验设计、配组,经过至十年左右的选育,才能稳定,同时还要经过四年的试验方可成为一个新品种。”即使前路困难重重,朱洪文仍坚持自己的初衷。
朱洪文把对农业的热爱倾注到实际行动中,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床后便一刻不停歇:观察、记录、选种、干农活……一季忙完了,她又赶到南方继续试验。因为长期接触麦穗、籽粒,朱洪文手上皮肤过敏严重,手指关节溃破,要常年贴着创口贴工作。
朱洪文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育种上
经常在烈日下劳作,朱洪文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朋友见到她总要调侃一句:“你怎么最近又黑了一点?”朱洪文笑着回答:“我这是刚去热带旅游回来。”从苏南到苏北再到安徽、云南、海南……都留下了她为育种奔走的脚步。长期忙于科研不回家,朱洪文每年只在春节时休息几天。
为“苏麦”扬名
2011 年,朱洪文将公司落户到高邮八桥农业产业园,组建了省内一流的农作物商业育种基地和加工基地。
2012 年,经过10 年磨砺,朱洪文带领团队育出小麦新品种“丰庆188”,该品种以其优秀的性状、较好的综合抗性、优良的品质,获得国家农业部的破格审定。农业部正式定名时,建议“丰庆188”定名为“苏麦188”,以延续江苏种业历史上曾名扬中外的“苏麦”血统。自此,朱洪文团队所有育出的新品种,都被冠以“苏麦”字号。
2013 年,朱洪文在试验田考察时不慎摔断了脊柱,手术后在背脊留下了四颗钢钉。病床上,她仍惦记着长江流域各试验点的情况,硬是让人将吉普车后座放平改成临时床铺,带上轮椅,赶往各试点查看秧苗长势,完成了当季种质资源观察选择工作。
为了听到农民的反馈,多年来,朱洪文带领团队深入农村,开展育种调查研究。2017年,朱洪文因劳累过度,不慎摔断了手腕,她打着绷带在田里继续选择单株材料。同事劝她好好休息,她笑笑说:“我还能坚持,如果现在不选,过了这几天,就选不出来了。”
继“苏麦188”后,几年时间内,朱洪文团队先后育出多个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苏麦8 号”“苏麦9 号”“苏麦10号”“苏麦11号”“苏麦288号”“苏麦0558号”。其中,“苏麦8号”和“苏麦188”是江苏省主推的“江苏好品种”,“苏麦9号”是安徽省粮补品种。2020年,江苏省测产专家到高邮市临泽镇对“苏麦11号”进行现场收割测产:每亩32万穗、每穗48粒、千粒重45克、实产每亩656.8公斤。“苏麦11号”被专家盛赞为大穗、大粒、不倒伏、后期脱水快的好品种。
一位普通的育种者,先后育出了七个小麦新品种,两个水稻新品种,这在江苏民营企业育种界难得一见。凭借对育种的贡献,朱洪文荣获全国张海银基金种业促进奖。她还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服务高质量发展领航计划百名女企业家、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推广高效农业
去年,朱洪文团队又育出两个小麦新品种、在国家生产试验中有望今年年底通过审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朱洪文通过云课堂、视频教学、田头讲解等方式向各地农户传授种植经验,推广稻麦良种。公司年销售额达7000 万元,销售网络遍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几个品种的推广面积超千万亩,平均每亩增产25 公斤,创造出超5 亿元的经济效益。
作为共产党员、扬州市人大代表,朱洪文经常建言献策,为促进地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当好“代言人”。她提出的关于加大地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农田良种补贴等建议和意见都得到了政府的采纳。朱洪文吸纳当地及周边数十户农户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帮助和带动了一批农村妇女、种粮大户增收致富。
如今,朱洪文已积累稻麦种质资源5000 余份,承担国家、省级试验十余项。“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上,打赢种子翻身仗我有责任培育出好品种,让更多老百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