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

2021-03-15陈丹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方法策略教育教学

陈丹

摘  要:音乐作为小学必学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陶冶情操,丰富艺术情感的主要形式,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态律动也逐渐的融入到了小学音乐教学之中,让小学生摆脱传统形式下固有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动起来,随着音乐轻松舞动起来,将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学生愿意自己去主动学习,去发现音乐之美,加强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体态律动指的是人的身体随着节拍进行有规律的摇摆、跳跃等动作,将全身心的注意力都投入到音乐之中,让身体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单一的音乐教学可能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音乐课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需要进行考试,所以许多小学生会将音乐课堂作为一种完全的放松课堂,并不会主动的去进行相关学习,这样音乐这一课程就无法发挥出作用。将体态律动融入到音乐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更好的达到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一、营造活跃氛围,激发音乐兴趣

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的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流和表达。教师直接让学生运用肢体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容易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并表达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经常性的进行打拍子、跺脚等肢体行为,加深学生对节拍的感受,激发学生肢体表达欲望

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这一课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云南风情图片,播放《金孔雀轻轻跳》舞蹈视频,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跟随音乐轻轻起舞,模仿视频中傣族舞的动作,并邀请学生共同跳舞。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放飞自我。教师:“同学们,这段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形象?”学生:“金孔雀。”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表演小动物的形象,看看哪个小组模仿的最像?”学生在活跃的音乐氛围中积极表现自己,根据教师用音乐播放的声音,模仿小孔雀低头、展翅、开屏等动作随后,教师讲解用肢体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的方法。

二、设计合理教学方式

要想保证课堂的有效运行,就要考虑不同学生接受新教学方式的程度。虽然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要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新的方式,也有个别的例子在传统教学中掌握的乐理知识非常好,换了新模式之后开始出现听不懂的现象。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能力设计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体态律动的有效运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收获。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现象呢?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可以及时给学生灌输团结互助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分成小组,不断的渗透团结合作的意识。在组内成员听不懂需要帮助的情况下,让其他小组成员及时帮衬。

三、精心设计音乐动作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所表现的体态律动,让学生的动作可以变得更加优美和统一,也可以在这样的规划下,让学生感受到体态律动教学和音乐的魅力,在音乐教学中加深对音乐的印象和理解,也将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上去。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将自身的肢体动作变得丰富,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上课之前需要将体态律动和音乐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然后教师设计出所要表现的肢体动作,让优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教学变得更有魅力。

四、感受音乐情感

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控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感。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音乐与肢体动作相互融合。只有通过节奏的练习,才能创造出更适合学生提升感知音乐和情感能力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共鸣能力,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感较强的歌曲。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都抓住节拍的节奏,并且有助于帮助律动的练习。比如在学唱《国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敬礼的手势和在唱国歌时的神情来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爱国情感和对祖国的尊敬。

五、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体态呼吸练习

虽然很多小学的音乐教学老师非常提倡小组合作的模式,但并没有用好小组合作。同时在新课标中仍然提倡合作学习的模式,但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致力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才能够打造更加高效的音乐课堂,使音乐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比如,在学习《难忘的歌》的时候,老师也要求先明确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歌曲,学会掌握不同音乐的节奏,然后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去感知音乐所传达的感情,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比如,在本节课的进行过程当中,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在每一个小组内选举一名小组长,来配合老师的工作,监督小组内成员们的学习情况和进度。教师可以分别的为每一个小组播放不同的歌曲,让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律动,感受音调。比如,老师可以让他们在唱高中音時候,伸展自己的胳膊,在唱中音的时候,平放自己的双手,唱低音的时候放松自己的双臂来感受音调的变化以及节奏的快慢。等到每个小组完成音乐的学习之后,再把学生们集合在一起进行音乐心得的分享和交流节奏特点。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能够自由的表现自己,在脑海中做自己想到的新动作,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来感受音调,从而完成音乐的鉴赏。

和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相比,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如果可以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加入进去,能够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学生也可以在这样的音乐学习中对音乐有更多地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讲解教材中音乐知识的过程当中,对于体态律动的教学形式灵活地进行应用,除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内容的赏析能力、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探究性,同时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欲望。教师在应用体态律动教育理念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事先充分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体会音乐的节奏,通过体态律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音调与节奏之间的紧密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雪.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6-7.

[2]方卉.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读写算,2021(22):87-88.

[3]余胜男.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探究[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12):36-36.

3594500338246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方法策略教育教学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