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21-03-15耿喜晓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植树校园思维

耿喜晓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扮演的角色分别为主动传输者和被动接受者,虽然教师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但就是在这种付出较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效率却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对教学观念的认识不足。在新时期的教改后,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不能占有学生的主体位置。通过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教学效果很显著。在主导地位的趋势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得到极大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本就来源于生活,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之所以总是认为数学难学,与数学与生活两者分离有直接关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之中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数学”。

“身份证”是每个学生将来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了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不但是生活必須,从中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数字密切相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访问、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有关身份证的信息,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但带回了有关信息,同时也带回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面对这些数学问题,教学中不是靠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讲解每个号码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集思广益展开讨论,解决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习知识为了应用,学生了解有关身份证的知识和编码方法后,启发学生生活中还有什么与数字有关,使学生懂得数字编码的运用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也是科学发展的象征。整个过程采用“实践——研究——再实践”的方式。活动中教师没有束缚学生手脚,而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土壤和水份,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你将来的身份证号可能是多少?”“开展秋季校运动会你能给每个班的运动员编号码吗?”问题逐层递进,使学生思维上台阶,营造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在“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研究邮政编码的编排意图,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符合学生爱动脑、喜发明的特征,达到了提高兴趣的目的。这种学生应用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再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二、让校园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做出正确解答。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自常见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学生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一起合作探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个人的或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问题的答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在于“导”,具体应体现在启发、点拨、设疑和解惑上。能让学生先说的尽可能让学生说,能让学生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激发。正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四、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所以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

1035500520285

猜你喜欢

植树校园思维
去植树
植树真快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植树
春天到了,植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