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探讨

2021-03-15黄显超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黄显超

摘  要: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一定的困境,主要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较大转变,传承人群数量减少,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淡化,甚至出现生存危机。

关键词:创新视角;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我国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各个地区深化和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问题研究实践活动,以设计创新视角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途径,有效转化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意义和价值,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口头和个人教育进行传承发展,例如民族口头文艺、民间艺术等,主要通过个人交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经济等多种不同相关因素的影响,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难以起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播成效。文化和个人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海量信息数据和多渠道传播方式的影响,同时相关继承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较大困难,难以维持基础生活。另外,人们在较长时间没有正确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传播的重要意义,缺乏相应的保护工作措施,造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变化中消失。

现阶段,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高度重视,清晰认识到其重要价值,在各个地区创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处,创建了相应的岗位,通过专业人才进行有效管理。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传播的过程中,采用相关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保障,管理质量和效率较差等问题。因此,人们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进行更多的强调和关注,全面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重要优势和作用,不断扩大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实现更多的社会大众对其接受和认可,保证其更好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更加满足新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持续发展途径

(一)创新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认可度

当今是新媒体的信息化时代,具有一定符合象征含义的文化,具有较大的传播潜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相应的民族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区域限制性和文化偏向性,在当地的人民群众中进行广泛传播,但是外地社会大众对其的相关知识内容了解较少,不利于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例如:右江瑶族服饰制作技艺是流传于桂西百色市右江区及周边各县蓝靛瑶聚居区的民间服饰制作手工技艺。该手工技艺传承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其劣势充分发展成为传播的优势,全面有效利用右江瑶族服饰制作技艺的独特性,不断增强其传播的速度,拓展传播范围,增强其在社会大众传播的影响力。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心、建立右江瑶族服饰制作技艺创新研究基地,同时邀请该技艺的相关传承人和专家进行共同探讨,研究出更加适合右江瑶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发展的模式,积极创建右江瑶族服饰制作技艺的文化产业品牌,促进更多社会人民群众对右江瑶族服饰知识内容的了解和正确认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右江瑶族服饰文化的认可度,具有加强的认同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右江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活动中。

(二)设计创新,实现现代价值

部分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们日常生活具有紧密关系,实现设计创新,联系现代生活方式,实现现代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当传统手工工艺和現代社会文化理念、生产生活方式的关联被割裂的情况下,就会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破坏其发展依赖的土壤和空间。传统手工艺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人们建立关联,促进其在人们现代生活中持续发展。传统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变迁中没有转变其原有功能,进而难以满足现代化人们的实际需求,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社会中面临生存问题。当今社会中实现“非遗”的持续发展,需要全面利用新时期先进技术和条件实现其价值和意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活力。例如,右江麽乜,2012年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麽乜是桂西壮族地区在端午时节用于安神镇惊、辟邪解毒,招百福、除凶秽的香囊配饰物。“麽乜”通过当地壮族人的世代传承和演变,渐渐加入艾草、菖蒲等中草药,使“麽乜”具有驱蚊虫,怯邪去病作用。“右江麽乜”在2015年6月荣获百色右江端午龙舟文化“右江麽乜”设计制作大赛铜奖。2015年9月刺绣作品《足迹》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铜奖。2016年9月作品《两小无猜》获得广西工艺美术“八桂天工奖”银奖。2018年9月作品《壮魂之躯》获得广西工艺美术(旅游工艺品)“八桂天工奖”银奖。2018年制作的《五色彩布箩筐-庆丰收》在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2020年、2021年连续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人们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和实践活动创建其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联系,促进其重新成为人们生活和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而有效促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生根发芽和成长发展。

(三)整合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和价值

基于创新视角下,从不同途径有效转化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传统手工艺普遍遵守“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主要采用植物纤维等自然材料。因此,相关人员可以借助传统手工艺素材,全面提高产品的生态价值。另外,传统手工艺技艺精湛,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和样式,人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符号全面提高产品的审美价值。传统手工艺技艺和加工流程或者工艺品大多展现出当地独特风俗习惯,人们可以借助这些要素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全面提高产品的人文价值,塑造传统手工艺文化形象和社会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信息资源,具有重要价值,是历史的真实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文化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人们要加强保护工作力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更加符合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持续性发展原则,实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的。

参考文献:

[1]范圣玺,邓碧波.设计创新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0(2):5-5.

[2]邹芸.以四川为例的文化生态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今古文创,2021(9):2-2.

[3]张盼盼.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项城汝阳刘毛笔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3):2-2.

3699501908277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