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理论下的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实践探究
2021-03-14苏艳平
苏艳平
摘 要:现阶段初中生谈“写”色变,写作已经成为制约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最大因素,也是语文教学中的短板,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本文研究的方向。本文将以“以读促写”理论为依托,从“读”什么和怎么写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以读促写 初中 记叙文写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3.018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仔细研读不难发现“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重真实、轻技法。可这一个“真”字,却让学生和教师大为为难。这种氛围下,将“以读促写”与记叙文写作教学结合,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一、“以读促写”的重要作用
《中学语文与教学论》中说道:“纵观苏教版的写作体系,可以看出三个特点,……二是读写结合。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事理说明’,共选了五篇说明文,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写简单的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联系紧密。”严华银在分析洪宗礼写作思想时也对苏教版教材的编写做了解读,他认为苏教版教材“将阅读与写作双线并行,分则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合则浑然而为完整的一体。……阅读部分为写作部分打下写作知识、写作内容和形式、写作方法、技巧和规律的基础……”可见,在教材中运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理念是具有可行性的。
二、“以读促写”的内涵界定
“读写结合”的观点不仅强调阅读为提高写作服务,还强调写作可以为提高阅读水平服务。本文研究方向为前者——“以读促写”,是想通过对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探究,寻找出一系列能够促进写作的资源,并使其为初中写作教学服务。用“以读促写”的理念用师生手头共同拥有的教材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教师教授时有本可依。
三、“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1.寻找素材 联想积累
“读”是用好教材,用教材中的文章作为撬动学生“写”的支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依据课本中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寻找相似或是相反的角度去拓展思维。
例如,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中的《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写了四季之景,教师可以由此培养学生学习写景。《春》《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描写了该季节最富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该季节的特点。山水、风雨、花草,是它们构成了四季中最美的风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再去思考,还有什么景物可以成为一个季节的代表呢?学生可以想到太阳、泥土、叶片、小鸟、农作物、四季中的人们,等等。
学生也能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在教授《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春天感受到的是风雨绵柔的,你有过风雨交加的感觉吗?”记得班上有一个小女孩立即回答“下雨天走夜路,好恐怖!”她在当天的小练笔中这样写道:
……刚坐上车子,一股风迎面扑来,车子飞快地往前冲,无数的雨滴打在身上,风吹在身上,雨打在脸上,车子快得连雨伞也不想打了,生怕伞身立即被掀起,强大的风力使我感觉不到空中的雨滴。渐渐地车子行驶到一望无边的田野中,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黑色。雨滴打在耳朵上感到一丝疼痛,眼前没有半点光亮,孤独、寂静地在这儿驶过。风的力量足以把眼镜吹下来,耳朵里只听见了风的声音,当车子驶过,地上泛起了水花,分不清是哪儿,安静得有点儿吓人……
由读懂读透写景的文章到习作中灵活运用插入景物描写,这能解决学生写什么的困惑。
2.依托文本 巧列提纲
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往往会是对一件事或是一个中心说不全面,说不具体。学生要学会把一个中心或一件事分成几个方面或是几个不同的角度,每个方面、每个角度都写细致,问题就会大有改观。教师可以通过教会学生列提纲来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
列提纲,最左边写要叙说的事情或是要表现的主题,紧接着往右标一个大括号起隔断作用,大括号右边则是写你想从几个方面或角度来描写这件事或表现这个主题。一般情况下,若是要表现事物逐渐深入的过程或是抒发的情感愈加强烈,则用递进型结构;若是写游记或是介绍事物,就用线性结构,通过时间顺序或地点的转换来安排描写的角度或方面,使得描写更全面、更具体。若是叙说的事、景的概念较为空泛,就用聚合型结构,围绕中心想一想,它由哪些方面组成,再逐一描写,文章就不会不具体了。
例如,在教授《〈长征〉节选》时,教师播放红军队伍雨中前行的片段,请学生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视频虽只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长,但信息量很大,学生不可能记住那么多内容,没有事先想好,文章就会特别空洞。下面是一位学生的写作:
唱歌:越来越高亢
红军过沼泽 首长:脱下外套,带领同志
戴眼镜的人:眼睛上全是雾气
接下来,根据这几个方面进行再创作:
红军战士们要过沼泽地,天上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如同数不清的长针快速的洒落下来。在红军战士们有些慌张的时候,首长突然脱下了外套,带领同志们一起前行。开始是首长一个唱歌,随即歌声越来越高亢,给人以战胜困难的自信和力量。首长带领着大家,手挽着手,一步一步地前进。其中有一位同志戴着眼镜,他的眼睛上布满了层层白雾,地上积水越来越高,红军们却没有打伞,他们迎着风雨只为走出沼泽地,为了革命,为了人民……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再创作,让学生领会列提纲的方法,并由此拓展到自己的日常练笔中,很好地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3.依托资源 提升作文
教材中有些课文语言生动,其中不乏修辞、叠词、拟声词、长短句相间、描写中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学生平时就可以摘抄诵读吸收这些语言精华,通过扩写和续写的方法“吐纳”。扩写、续写课文,是因为文中有现成的美句,学生在扩和续的同时,能做到仿,通过仿熟悉该课文的“语言环境”,当学生真正浸入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就能把先前积累的东西自由地运用起来,从而激发自己的灵感。
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学生文章中动作、情景、环境等方面写得笼统,要及时指出来,并要求学生对这些地方再加工,这是就使学生将平时积累的语言,在一个陌生的语境中,重新组织运用。
选入教材的文本技法精湛,文学家们将自己娴熟的写作手法运用到文本中,使得文章回味无穷。
例如,《海燕》一文中侧面烘托、对比、象征的手法运用得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写作手法。教学中,如果另起话题让学生仿写,会让学生无从下笔。因而教授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续写海燕搏击暴风雨,要求写到环境、写到文中出现过的其他海鸟。文章对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环境和其他海鸟的描写十分精妙,学生只要发挥想象,暴风雨来了,这一切会是怎样即可。
海燕搏击暴风雨(节选)
乌云看着海燕的一步步逼近,它耐不住了,直向海燕压去,这一次海燕遍体鳞伤,它想要继续飞翔,却怎么也飞不起来,直向海面落去。海燕流泪了,因为它没能成功,没能迎接到光明,它心里很是不甘。就在这时,海燕被稳稳地接住了,它低头一看,竟然是一只海鸥,再抬头一看,那些之前因为害怕而不敢战斗的海鸟们,一个个都冲向了前线,就连陆地上的企鹅也扭动着肥胖的身体与狂风搏斗。海燕笑了,它抖了抖羽毛,不顾疼痛,与战友们共同前进。海鸟们齐声叫喊着,叫喊声震慑大地,就连雷声也吓坏了,狂风也被震散。
小作者把原文中的对比手法,改成了侧面描写,完成了写作要求,又不拘泥于原文。
由此,将“以读促写”的方法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旨在最大限度开发写作教学中对教材的利用率,用师生接触最多的文本解决写作教学中无本可依的困境,同时提升阅读教学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写作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
[2] 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寫导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
[4] 于漪《于漪教师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5]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72550190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