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区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探究
——以陇东南漆艺美术人才培养为例

2021-03-13刘洋

西部皮革 2021年5期
关键词:漆艺天水一带一路

刘洋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天水 741000)

1 “一带一路”视角下区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育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政策的构建,其意义在于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区域合作与交流,在其中,艺术作为一种无声的语汇,其形象且生动的为观者讲述着滋养其生长的区域文化样貌,正如法国历史学家丹纳所看待艺术视角那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面貌取决于种族、种族和环境,所以艺术可理解为文明的视觉表征,在“一带一路”的文明交流中,如何将本区域与众不同的文化样貌呈现给其他国家的观者,让他们了解中国五千年生动的历史文化,成为艺术创作者与教育者需要思索的问题,即对于自我文明异质性的思考。

在这一思考的延展中,区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育将有助于教育者与创作者去把握文化的特异性,从而构建属于本区域具有特色性且当代性的艺术样貌,而区域文化自觉意识的构建,需要教育者辩证的去理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艺术的发展自身便具有着承续性,艺术自身的形式语言与审美观念在不断的沉积之中,为艺术新的发展建立了基点,并且通过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回望,形成自我文化身份的建立,而创新则在于前人与自我的超越,呈现当代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指向。

因此,为了将这一思索更为具象化,笔者将区域文化定义为本区域即有的传统文化面貌,而自觉意识则指向创新,即如何以当代性与当下性的视角去重新进行传统的更新与承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曾叙述道:“从观念角度去联接传统,把本土文化的思维方式(特别是东方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加以澄照,在思想观念上遥接先哲的智慧,才能形成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的真正关联,其次,需要作语言上的转换,再则,需要贴近文化‘现场’(因为‘当代性’的意义和作用于当代社会,需要营造触及当下文化问题的‘现场’)”[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者陈岸瑛也强调,传统需要进行一种自我内部的当下超越[2],从而完成时空维度文化间隔的弥合,所以区域文化自觉的意识的构建,需要站在传统的内部,进行当下的澄明,从而使其成为联通传统与当下的桥梁。

“一带一路”为沿线高校提供了新的文化思考点,在这一过程之中,作为高校的一线教学者应立足于区域文化自觉意识,进行文化与艺术的深度发掘与创作,培育学生广博的文化视角以及民族文化的自信意识,在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之中,需要立足于“在地性”,并且将当下的思索与思考融入其中,为“一带一路”增添富有魅力的区域文化之美。

2 高校人才培养的“在地性”

高校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遵循即有的学科规律;另一方面应突出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而使得高校与地方形成互融式结构,使得高校发挥其在产学研与服务地方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在“一带一路”宏观政策的构架下,区域文化的特色性挖掘,将形成文化有机的对话关系,向沿线各国进行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展示,所以高校人才培养的“在地性”成为笔者在教学与创作之中不断思索的重要议题,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思索,笔者将陇南漆艺工艺传统与工艺美术教学进行融合,在这一过程之中,去探寻系统且完善的人才创新培养机制。

天水师范学院坐落于素有“甘肃小江南”之称的天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其工艺美术的发展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成就,尤其是漆艺工艺,《诗经,秦风》有云“阪有漆、隰有栗”,为秦地产漆最早的记载,甘肃地区作为古代秦人的主要所在地,这一地区的漆艺艺术得到了长足且良好的发展。而天水漆器作为陇东南地区漆艺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且当地盛产作为漆器原材料的大漆,为漆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天水漆器曾在全国漆艺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形成了具有本区域特色的漆艺样貌,这一传统之中蕴涵着这一区域往昔先民对于自然之物审美理念的倾注,所以对于本地漆艺的发掘,一方面是对于这一重要的文化艺术遗存的保护,通过相关漆艺图文资料的收集,形成完善的视觉文献资料库,便于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深化研究;另一方面,其为教学与创作提供了具有本区域特色的文化汲养,使得天水师范学院的工艺美术教学形成了区域特质性,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贡献自身重要的力量。

并且,拥有7000 余年历史的中国漆艺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传统艺术中的一种典型,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代表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在漆的流动之中,沉积着文化的丰富性。

漆艺艺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材料物质属性、文化性、艺术性,使得它可以作为传播中国文化、输出中国精神的物质载体,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全球化语境之下,对于培育国民与学生“文化自信”的要求,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既往先民的智慧与审美的承载,对于它的保护与传承将有助于文化记忆与文化自信的构筑,并且将为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明悠久的历史,而在当下,如何使得这一悠久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学院教学进行结合成为笔者思索的重要议题,在上文的叙述之中,可以看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在地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得高校的办学与时代、区域的发展进行联通,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学院通过这一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从而形成当代学院教育与传统的联通,在下文之中,将根据笔者在教学之中的种种尝试,对于漆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思索。

3 多样联动机制下的漆艺美术人才培养

基于上述的探究,本节将继续以漆艺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进行探究,以微观具体的视角观照区域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以使得问题的叙述更为明确且清晰,在目前,大漆技艺的继承发展在现代社会之中会存在一些困难,例如人才培养的断节、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思辨以及如何将当下的审美意蕴进入融合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在于漆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关注于对传统工艺的保护,更需要全国美术教育结合时代发展的改革,对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创新,才能源源不断的输出手工艺人才,所以基于这一思考点,笔者提出了多样联动机制下的漆艺美术人才培养方案,以多样路径的构造,进行漆艺人才的培养(如图1)。

工艺美术专业的改革是以学院教学与技艺实践相结合为主,以传统天水漆艺制作技艺传承为核心,所以对于原有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单向接受的模式需要进行打破,构建产、学、研的教学体系,以多维性的知识教授与学习为主导,而这一过程之中,产学研团队的打造非常的重要,正如设计学者王受之所述,企业对于市场与消费者的敏感远高于高校,所以需要重视企业在教学环节之中的重要角色,所以在团队的打造之中,应纳入企业一线的漆艺工作者,以让教师与学生更加深度地了解市场、企业与漆艺三者的关系,抓住消费者审美需要,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其教学与研究职能,让学生掌握漆艺的相关知识,并且在思维创新层面进行培育,使得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作意识,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这一专业技能领域中的水平,从而与企业形成双向互动关系,从而完成产学业紧密的结合。

图1 《脱胎立体漆艺》天水师范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团队制 19x14x29CM 2019年

文创教学理念的构造,文创的核心在于文化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艺术是生活的呈现,而生活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艺术也需要紧扣时代,不断发展,去表达当下时代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在艺术语言层面不断的进行实验,所以基于这一思考,笔者在文创教学理念的构造之中,首先要求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传统底蕴,基于地方漆艺文化传统资源进行人类学调研与考察,形成文脉性的漆艺文化形态的构造,打破学院教学原有的课堂壁垒,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体系,形成课堂教学的“在地性”,通过与传统的对话关系的构建,让学生真正深入民间传统工艺的认知之中,去真正感知与了解漆艺,在此基础之上,去进行当下新型的审美形态与思维的融入,充分激发与尊重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性,使得传统样貌构建出新的审美延展,在原有区域文化特色基础之上形成新的样貌,这样的创新才是有源之水(如图2)。

图2 带领天水师范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赴天水市飞天雕漆厂参观学习 2019年

并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大漆的制作工艺以及其中的各种材料属性,从而使得学生熟料的掌握制作流程,让有形的艺术表达语言去完美的承载其新的理念,使得学生避免自我观念与实践的脱节,并且在这一环节之中,笔者重视市场与竞赛的导向下的课程目标环节的设置,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实操环节训练。

在多样联动机制的构造之中,真正使得人才培养贴近生活与时代,让学生形成扎实的实践能力与有效的创新意识,在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之美的感染之下,培育其民族文化自信意识与区域文化自觉意识,为祖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漆艺天水一带一路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天水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