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纺织“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1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五届年会在北京召开
2021-03-13
2021年,全球仍然处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势下,但2021年作为我国新三十年的起点,一方面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也就是说,2021年国家的宏观政策,既要保持短期稳大局,同时要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旧模式转换和新旧结构转换,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战略定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1月16日,主题为“构筑纺织‘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五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对《当前纺织经济形势与“十四五”发展要点》进行了介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则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进行了解读。
“十四五”,纺织业高质量发展局面良好
“过去的一年是令人记忆深刻的一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纺织行业作为以生产消费品为主的产业受到了巨大影响。”高勇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纺织业主要运行指标出现了下滑。在各项指标中,除出口增长为正、产业用纺织品高增长、化纤略有增长外,其他指标都为负增长,行业利润比前两年略有下降。但2020年纺织行业在经济运行中依然不乏积极表现:
一是经济运行触底回升。自2020年3月起,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生活也逐步恢复正常,纺织行业各项运行指标增速均呈现持续回升走势。
二是内需市场持续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零售额同比降幅从年初的超过30%,逐步收窄至1—11月的7.9%,尤其8月份以后,单月零售额一直保持正增长;网上销售由于更加符合疫情之下安全、便捷的消费需要,恢复更为迅速。至7月底,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规模已超过上年同期水平,1—11月同比增长5.9%。
三是出口竞争力稳定释放。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912.2亿美元,同比增长9.6%,出口规模接近行业在2014年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对出口拉动作用突出,占行业出口总额比重达25%左右,纺织行业出口结构发生变化,纺织品出口额首次超过服装,占出口总额比重达52.8%。但服装出口形势上半年较为严峻,下半年随着海外经济重启,我国纺织产业体系的完善和供应链运转的稳定等优势显现,才使服装出口逐步好转。至年底,出口额降幅已收窄至6.4%,自8月份起单月出口额均实现正增长。
四是产业链部分环节表现良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防疫物资拉动下,经济运行态势持续良好,1—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8.6%。家纺行业生产及盈利规模均已超过上年同期水平,1—11月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0.3%和21.7%。总体看,2020年出口增长主要还是靠防疫纺织品来拉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去年可谓“一枝独秀”。
高勇谈道,回看过去5年,我国纺织行业在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的基础上继续实现长足发展,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尤其随着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稳步增强,纺织行业不仅保持了产业体系完整、供给规模稳定的优势,全产业链先进、优质、绿色制造的水平也显著提升。我国纺织行业在“十一五”时期构想的纺织强国目标基本实现。
具体表现在:一是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约占全世界50%,化纤产量约占70%,出口总额约占三分之一;二是我国纺织产业链从门类品种、产出品质、生产效率以及自主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普遍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且不存在严重短板环节,这也给纺织行业在我国“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我国纺织产业体系最完全,可以说,全世界任何与纺织相关的体系中国全都有,甚至国外都没有的我们也有。
另外,根据中国工程院对我国26个制造行业开展的竞争力评估结果,纺织工业是我国在全世界居于先进位置的五大产业之一,在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中处于第一梯队。其中5个行业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5个行业之一的“纺织工业”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当然,我国要在“十四五”期间继续保持强国地位,还要面临诸多危机与问题。比如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的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贸合作机制发生改变,总需求增长放缓,贸易环境风险持续存在等等。尤其全球疫情还在持续发展,我国纺织工业所面临的国际纺织产业分工合作格局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我国纺织行业参与国际贸易、投资以及供应链合作的难度,必将有所增加。
不过,纺织行业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内需市场潜力还将继续发挥,纺织行业在“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仍然会有良好局面,其发展重点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坚持自主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基础高端化。主要为:一是现阶段加快纤维新材料研发,发展配套专用技术装备,填补产业链尖端技术空白。目前,我国在高性能纤维、高新纤维领域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因此要把高性能纤维、绿色纤维的基础提升,发展绿色纤维,并在绿色纤维里重点发展生物纤维和原料,开发出差别化产品。还要创新更加多元化的纤维原料技术,解决石化原料比重偏高的问题,提升产业链安全可控性,稳固地融入到国内大循环中。
二是坚持提升绿色制造能力,打通可持续发展路径。绿色制造是“十四五”期间发展重点,要大力研发并推广应用纺织绿色制造技术,着重推进生态印染加工关键技术突破,发展高效低耗及短流程印染技术、非水介质印染技术、绿色纺织化学品、印染废水高效低成本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等,进一步优化纺织面料的品种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加快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提高整体技术水平,解决制约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发展的技术瓶颈,增强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是要重点发展高端纺织制品,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地位。我国纤维产量目前世界最大,其中包括服装、家用纺织品和无纺布。可以说,现在世界的服装大牌或家纺大牌都在中国加工,我国的加工能力、加工装备、加工工艺水平领先于任何国家。但纺织成品的短板依然存在,所以,我国在纺织工业达到世界最大规模的同时,也要尽快提升纺织成品水平。
四是要大力发展纺织智能制造,持续优化生产效率与生产模式,保障产业稳定、安全地发展。还要加快发展纺织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组建有效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专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跨领域企业协同创新,形成龙头企业先行推进、大批“专精特”企业深度参与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通过智能制造技术突破,持续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化解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保障国内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二个方面,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调整为发展主线,强化对需求侧的引导作用,推进纺织产业体系现代化。主要是:
第一,大力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纺织产业体系价值创造能力,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及跨产业链融通创新,以及相关产业链配套产品和关键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带动纺织全产业体系结构升级。尤其要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进一步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在纤维加工总量中所占比重。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总量已超过家用纺织品成为除服装之外第二大品类,但“十四五”期间,仍要坚持把产业用纺织品的产能、规模、水平、质量继续提升扩大。另外,还要结合消费市场个性化发展趋势,拓宽纺织产业链增值空间。
第二,立足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区域结构优化调整。主要是进行纺织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区域布局和资源结构布局,而区域布局仍然是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并以中西部地区特色资源条件为基础,不断地完善产业体系、服务配套和综合投资环境,形成有序分工合作、高效满足内需、助力新型城镇化纺织产业布局体系。此外,还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对国际供应链优质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跨国并购、股权合作等方式,高质量获取技术、品牌、渠道、高端制造及人才等海外优质资源;在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选择适宜地区,稳妥推动制造产能国际化布局,促进产业资源优进优出,与国内产业布局实现协同、互促发展。
开局之年,我国如何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作为本届论坛邀请的宏观经济专家,张燕生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大势,解读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张燕生称,在全球经济发展大局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大势之一是世界会陷入冲突对抗的陷阱。因此,我国未来发展有可能面临三个陷阱:
一是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会威胁到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也就是说,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会影响到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科学判断。因此,要辩证地看待机遇期的概念,那就是,在大变局中“危”与“机”同生并存。
二是萨缪尔森陷阱,是指产业升级换代为中国诸多产业带来各个层面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由此产生的国际贸易深刻变化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国内政治有重大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已经引起国际政治的连锁反应;由于中国还未能找到及时有效地调整与他国贸易利益分配的方式,因此进入了一个与他国矛盾冲突的多发期。也就是说,中国未来发展可能要动美国和欧洲的奶酪,因为中国的互补性结构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出现竞争性结构,就要面临如何形成更高层次的互补性结构,因此怎样打造国际利益共同体而不是冲突共同体,是一个问题。
三是金德尔伯格陷阱,是指在全球权力转移过程中,如果新兴大国不能承担领导责任,就会导致国际公共产品短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混乱和安全失序;同样也是指,没有国家有能力或者虽然有能力却没有意愿和手段来领导世界、承担国际公共产品成本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谁对世界负责任的问题?因为现在世界最糟糕的就是没有世界政府。
全球经济发展大势之二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变化。张燕生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可以看作是一个浪漫的时代,那是一个只关注效率、利润和福利最大化的时代,但那个浪漫的时代已经结束。主要表现在:一是超级全球化时代结束了,全球化进入到下半场,风险冲突对抗上升。二是全球贸易投资黄金时代结束了。三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合作的时代变了,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使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变得更短、更本地化、更区域化,同时更具有弹性和韧性,更能满足新生代个性化需求。另外,在新时代,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医药供应链、健康供应链、人工智能供应链,将成为市场成长性最好的行业;而纺织产业的数字化、服务化、专业化、国际化,也正在成为新趋势。纺织产业正在和生活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公共性服务深度融合。
中国如何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张燕生表示,如果说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那2021年则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新三十年开局的起步年。纺织工业在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推动了市场化和工业化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中,用三大攻坚战解决了贫困问题;在未来新三十年,纺织工业要想满足新生代的新需求,仅有中国大脑并不够,还需要世界大脑。汗水驱动的时代已然过去,现在要走向科技创新的时代。
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三个新”:一是纺织行业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如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正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让人才成为第一资源、让发展成为第一要义;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未来三十年,国家会采取一系列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政策。
张燕生介绍,2035年,我国人均GDP有可能超过2万美金,进入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50年,我国人均GDP有可能超过4万美金。纺织工业会涉及现代化经济体系,尤其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所以,如何牢牢地把握实体经济坚实基础不动摇?如何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现代金融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纺织现代化?如何形成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都会成为我国今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1年,全球仍然处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势下,但2021年作为我国新三十年的起点,一方面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也就是说,2021年国家的宏观政策,既要保持短期稳大局,同时要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旧模式转换和新旧结构转换,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