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陕西省工业低碳转型

2021-03-12康玉泉

现代企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比重陕西

康玉泉

一、陕西工业发展与碳排放现状

1.工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碳排放增速下降。陕西工业经过“十一五”时期以能源和资源产业引领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从2011年开始进入结构调整的“转型换挡”时期,工业增长从高速向中低速增长转变,进入新常态阶段。2007年,陕西工业全部增加值为2544.41亿元,增长速度为18.7%;从2011年开始,全部工业增加值增加速度开始下降,从2011年的17.1%下降至2018年底的9.2%。与此同时,陕西工业能源消耗标准煤增总量虽然增加,但增长速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此相对应,陕西工业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量虽然从2007年的11203.6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23916.2万吨,但年增长速度却从2007年的11.8%下降至2018年的1.4%。尽管在2009~2010年期间碳排放增速由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作用而有所反弹,但总体来看,陕西工业碳排放年增长速度在研究期间持续下降。

2.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尽管陕西工业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能源和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而且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能源强度从2007年0.7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18年的0.36吨标准煤/万元,平均每年下降幅度为6.2%。碳排放强度从2007年1.97吨碳/万元下降至2018年的0.95吨碳/万元,平均每年下降幅度为5.8%。尽管陕西工业能源消费增速放缓,单位增加值能耗逐渐下降,但与其他省份相比,陕西省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产出率仍然偏低。2018年陕西单位GDP 能耗下降率在全国排22位,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全国排名第24位,能源产出率在全国排名第16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工业发展与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拐点显现。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Grossman和Krueger

(1995)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加以描述,认为环境污染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逐渐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环境污染程度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环境污染程度减缓,环境质量改善。

为验证陕西工业发展与碳排放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显示的相互变化关系,利用2000~2018年工业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工业总产值进行分析。数据表明,陕西人均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3.13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4.23万元;人均工业碳排放量从2000年的21.9吨增长到2012年的89.23吨,之后随着人均工业总产值的增加,人均碳排放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但也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18年人均工业碳排放达到86.23吨。可以看出,在2000~2018年期间,工业碳排放随着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其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工业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以经初步显现。

二、陕西工业低碳转型面临的问题

1.工业结构重型化仍未根本改变。工业行业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低能耗、低排放的轻工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和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行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显然,重化工行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越大,越不利于碳排放减少。根据陕西省工业行业能源消耗状况,以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来观察工业结构的变化。 2007年,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和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例分比为80.7%和34.7%。从2007年开始,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工业生产总值份额缓慢上升,2012年达到最大值38.51%,随后开始缓慢下降,2018年这一比例降至33.15%。但在这一时期,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基本稳定,始终保持在80%以上。

总体来看,虽然陕西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在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之后开始出现改变的迹象,但是工业的重型化特征并未根本改变,而且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的仍然保持稳定。因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促进生产要素由高排放的重化工业行业向技术集约的高新技术行业流动,优化行业结构,加快高能耗行业产业升级,是工陕西业低碳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

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难以改变。陕西省工业消耗的各类一次能源中,煤炭所占的比重最大,在2007~2018年间这一比重平均达到76.1%。按照IPCC给出的碳排放量估计方法,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高于其它能源。因此,在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时,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越大,碳排放量则越大,反之,碳排放量则减少,能源结构变化会对碳排放变化产生较大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煤炭在陕西工业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从2008年的78.2%下降至2011年的77.3%。从2011年开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从77.3%增加至2013年的78.6%。在2013~2018年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从78.6%下降至74.9%。这一变化表明自“十八大”以来,由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陕西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逐步向好的趋势。总体来看,尽管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斷加强,但受资源禀赋的制约,并考虑到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仍难以改变。

3.新兴产业还未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自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后,陕西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26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8%。近年来,战略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13至2018年期间,其增速连续保持两位数,年均增长13.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陕西GDP的比重连年稳步提升,由2010年的9.4%上长升至2018年的最高值10.8%。分产业看,2018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四大产业,实现总产值3515.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71.4%。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陕西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对经济贡献明显增强。尽管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仍未成为陕西工业发展的新动能。首先,产业整体规模偏小。2018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刚突破10%,产业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规模效应不明显。其次,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战略新兴产业还未出现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头部企业,本地产业链不完整,尚未形成产业聚集。在产业布局上,虽有一些产业基地和园区,但大多处在起步阶段,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产业优势,产业的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再其次,技术进步有待加强。虽然有少部分领域的核心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从总体上看,陕西省战略新兴产业还未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支撑引领作用。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陕西工业低碳增长路径

1.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技术交流与扩散。第一,推进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其向绿色化转变。大力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用能效率;加快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使节能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取得较大进展;深入推进工业清洁生产,抓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推动企业加快落后技术设备的淘汰。第二,加快低碳技术和节能技术创新。研发碳封存和捕捉、新型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的应用和扩展技术、生态恢复等低碳必要的基础技术;提升二氧化碳收集利用技术,加快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技术利用,打造二氧化碳收集、转化、加工、储运产业链。第三,加快战略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掌握产业竞争的主导权。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缺乏核心技术将会处于工业价值链的低端,无法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陕西具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这是陕西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第一,聚力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契机,优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化发展,加速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加强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第二,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提升其绿色化水平。合理布局能源产业,做优化工产业,做强装备制造业,做大汽车制造业,推进现有支柱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金属冶业、建材工业、光伏产业以及食品保健业技术升级,提升智能化、循环化、绿色化发展水平。第三,化解过剩产能。对于煤炭、石油、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推进兼并重组压减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减少同业无序竞争;把握“一带一路”机遇,有序推动过剩产能走出去,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化解过剩产能。

3.优化能源结构,助推工业低碳转型。第一,加快新能源发展,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从土地使用、税费上缴、行业补贴等方面着手,扶持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及地热、垃圾发電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实施“光伏+”综合利用工程,推进分布式光伏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削减煤炭消费数量。加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推广使用优质煤、兰炭等洁净型煤,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煤改地热能,减少或替代燃煤使用。严格用煤标准,加强对煤炭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第三,加强企业能源和碳资产管理。加强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预警监测,支持引导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鼓励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探索完善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支持政策。

4.完善市场机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工业低碳转型。 第一,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健全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等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培育以合同能源管理资产和碳资产交易为特色的资产交易平台。第二,完善价格收费政策。加快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健全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落实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阶梯电价政策,促进节能降耗;完善天然气价格政策;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全面推行居民阶梯气价。第三,完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广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以及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制度;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一般项目(2018KRM038)]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比重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