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和对策
2021-03-12张翠容
张翠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党员发展工作是党的各级组织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党的后备军,入党积极分子是一个热心向党靠拢,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的群体。能否更好地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这是各级党组织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地勘单位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现状
1.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表现为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不够,培养工作滞后,积极分子后备人才“储备”缺乏。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和源头,积极分子队伍越大,发展党员才有保证。有些单位往往只注重每年发展党员,而忽视了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教育培养,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迟迟没有落实到支部,落实培养联系人,工作反应滞后,培养意识不强,影响了积极分子追求上进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组织培养模式与积极分子心理追求的反差。
2.关门培养。在积极分子培养方法上,单位组织部门与群众联系不够,与相关部门联系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大家认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组织部门内部的事,往往只是支部報名单,组织部门定对象,选送党校培训,明确专人谈谈话,搞好材料报党委,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关门培养教育的方法,势必对新党员的质量有所影响。
3.短程培养。在多数的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单位履行的大都还是短时间范围的行为。特别是由于地勘行业野外作业的特点,人员分散、工作面广、点多线长,相比而言工作难度更大。所以有些同志甚至认为,既然党章规定,递交入党申请书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要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核考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不过是阶段性的、短程的行为。
4.定势培养。大多数同志认为,一个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发展对象后,入党只不过是时间和程序问题。他们从思想上没有严格要求自己,认为入党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什么优越感,形成了一种反正他们要加入党组织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惰性思维,时间长了会抹杀自己上进的追求。
5.单一性培养。当前,地勘单位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大都还是停留在较为单一的层面上。一方面培养方式不多,主要是靠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性、综合性的培养措施,一些基层单位党组织因人员较分散,形式较单一,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对业务型、技能型骨干人才重视不够,没有能够及时引导,未能更好地与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形成锻炼造就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格局。
以上几种现象,在不少地勘单位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我们应该重视这些现象,找出问题,剖析原因,改进不足,探求更科学、更合理的培养模式,以更利于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二、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建议和对策
培养发展党员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要使党组织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进一步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用上搞好党的建设,在管好“口内”,疏通“出口”的同时,坚持严格把好“入口关”。
1.坚持先进性,改关门培养为公开培养,创新工作模式。(1)要对入党积极分子民主推荐实行评议制。入党积极分子在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的前提下,应先由党小组向支部提名推荐,再由支部向基层党委推荐,组织部门应在一定的时限内作出反应,并反馈落实培养支部及培养联系人,及时深入党外群众了解积极分子的各方面状况,接受群众民主评议,有利于党组织进一步掌握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建立相应的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2)要对入党对象材料实行预审制。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把好材料预审关,审议的内容包括入党对象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在群众中的满意程度如何、材料是否齐全、发展程序是否规范等。在对入党对象材料审议的基础上,基层党委还要深入该入党对象所在党支部进行考察,具体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全面了解入党对象的总体表现。通过调查了解,对暂时不具备入党条件的,要将党内外群众的意见综合反馈给所在党支部,由党支部书记或支委负责找入党对象谈话,指明努力方向,引导他们继续努力努力,创造条件早日入党。(3)要对发展党员工作实行公示制。公示要坚持实事求是、党员群众公认、照章办事三条原则。为了有效地解决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保证新党员的质量,防止少数支部不按发展党员工作的规定发展党员,杜绝发生“近亲繁殖”、“好人主义”等不良现象,避免形成“家族支部”、“亲朋支部”。支部要将拟发展对象或拟转正预备党员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培养考察情况等,张榜公布或以其他形式向党内外干部、群众进行公示,坚持做到公示的内容规范、时间规范、形式规范、管理规范。公示期内,党员群众可以对公示对象的个人素质、现实表现、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所有党支部(总支)或上级党组织反映,通过公示增强发展党员工作过程的透明度,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2.坚持责任制,改短程培养为全程培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1)抓培养责任制。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高度,本着对党组织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循发展党员工作方针,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认真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编制的《广西发展党员工作全程纪实表》的程序和要求,细化工作流程,符合每一个阶段的培养内容,把关好全链条、全过程工作。党委每年要制订培养发展党员的目标和计划,各党支部要压实工作责任,把目标和计划落实到年度工作当中,党支部书记是培养发展党员的第一责任人。年底党委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党支部及党务干部考核的指标依据,建立起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的工作责任机制。(2)抓考察跟踪制。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要坚持系统考察。既要横看到边,全面了解,又要纵看到底,看转化、看发展、看提高。无论是党内外群众反馈的信息,还是党组织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要向入党积极分子及时指出,并提出努力的目标,具体的要求,改进措施,明确专人进行监督、了解、教育,注重观后效,求实效,体现人性化的培养教育模式。(3)抓失误追究制。对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发挥传、帮、带作用是各个部门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各级党组织应严肃党的纪律,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共同把好每一个“入口”关,不能偷工减料、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应付了之。对党支部不按规定程序培养发展党员的,应追究党支部书记的责任。
3.坚持党员标准,改单一性培养为综合性培养,确保党员质量。(1)学习培训看提高。严格执行发展对象集中学习培训制度。党支部要积极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支部组织的日常活动,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使他们的政治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岗位锻炼看实绩。地质行业是艰苦行业,野外地质队员长年与山为伴、风餐露宿,只有熱爱地质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创造一流的成绩;只有坚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弘扬继承地质“三光荣”精神,沉得下身子,不怕苦,不怕累,才能真正体会地质工作苦中有乐的喜悦。在基层党组织中,对培养发展党员工作,我们经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最促成效的一句话是:把业务骨干发展成为共产党员,把共产党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两手抓,双促进,共融合。(3)关键时刻看表现。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既要在思想上提出高要求,又要在工作上提出高标准。要敢于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和艰苦复杂的环境中锻炼。对他们既要看实绩,又要看群众公认度,尤其要看关键时刻的表现 ,是否能够经受住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的磨炼,是否能够经受住名、利、权、色的考验,如地质勘查的重点项目、大型攻坚项目、复杂艰巨项目等,更要考验干部是否能在关键时刻站得稳、顶得住、拿得下,这既是工作能力的考验,也是政治品格和党性修养的历练。(4)综合素质看提高。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要求,不仅要看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的表现和思想道德品质的状况,还要看能、才、绩,看理论修养、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要更加注重全面提高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决策指挥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工作创新能力, 真正成为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
习近平同志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源于各级党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工作,这是一项长期、伟大、系统的工程。长期以来,地勘各级基层党组织积极弘扬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为党和国家基础性地质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能源支撑。在新时期党建引导下, 希望各级地勘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创新,规范党员培养、教育和发展工作,增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让党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