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四共”企业区域党建联盟探索与实践
2021-03-12牛文军唐婧
牛文军 唐婧
近年来,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相继推动区域党建联盟,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抱团发展。通过区域党建联盟的方式,促进企业与外部各领域密切联系,与内部各要素深度融合,使党建工作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丰富了载体、升级了平台,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更加有力、更为聚焦、更有成效。面对严峻形势和发展任务,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行业性优势和整体性优势,着力推行工作联络共商、资源联用共享、服务联动共融、机制联建共进的“四联四共”模式,大力推动“差异化发展的同时进行协调发展”,写好“区域党建联盟”这篇“大文章”。
一、工作要联络共商
工作联络共商,是企业推行区域党建联盟的第一原则,更是区域党建联盟的核心要义之一。党建联盟,关键在“联”。企业通过联盟各方日常联系联络和大事要事共议共商,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支持最大化、安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1.要在党建工作上联络共商。企业推行区域党建联盟,党建工作是基础性工作。联盟各方只有真正将党建工作放置于同一平台统筹考虑,才能达到聚力合力的效果。在形式上,联盟各方可以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育、组建联盟机构、冠名授牌、签订党建联盟结对协议等方式,增强身份认同,明确联盟各方的责权利。在内容上,可以通过共创党建平台、混编党支部(党小组)、轮流主办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推动理论联学、党日联过、活动联办、党课联上,把分散的组织活动变成联盟大课堂,丰富共建载体与内涵。在机制上,联合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联盟各方比学赶超、示范引领,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岗位见行动”的工作格局,真正把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强大领导力,把党建的动员能力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能力。
2.要在业务工作上联络共商。以党建带动发展,是“党建联盟”的生命线。企业推行区域党建联盟,党建工作更是纽带性工作。企业要以党建工作为纽带和桥梁,将业务工作共融于党建工作,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改革发展资源,将党建工作成果有效转化为引领自身高质量发展上。要与驻地政府、政府各部门、科研院所、社区等联盟内其他社会组织加强沟通联系,尤其是要将业务工作往来关系制度化常态化,打破以往的区域、信息壁垒,推动资源要素跨区域、跨行业高效整合。要创新工作载体平台,畅通业务工作流程,从机制上解决企业“孤身奋战”“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凝聚联盟各方的力量,为我所用、促进发展。要围绕中心工作精心谋划品牌项目创建,将品牌项目创建与经济发展、效能服务等工作统筹推进,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赢双丰。
二、资源要联用共享
资源联用共享,是企业推行区域党建联盟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企业只有将联盟各方的资源充分利用、合理利用、科学利用,并将企业自身的资源库最大限度开放互用,企业与联盟各方的关系和粘合才会越牢固,联盟的信赖度、持久性才会得以延续和夯实,联盟的初衷才会得以实现和巩固。
1.要在人力资源上联用共享。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可以通过与联盟各方协议互派管理干部、专业技术骨干等方式,加强人力资源的交流互通,尤其是要借助联盟平台打通人才流通渠道,重点解决企业领军人才或关键岗位人才紧缺现状。同时,要借助联盟各方的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员工、管理干部队伍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企业人才资源整体素质和水平。区域党建联盟的成立,势必会带来创新氛围的形成和人才的充分流动,为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可能。
2.要在信息资源上联用共享。打破地域限制、体制障碍和行业壁垒,跳出固有组织体系的框架实现交流互动,畅通信息渠道是关键。通过区域党建联盟,企业可以建立区域化党建资源清单,实现与联盟各方信息互通、信息共享。通过组建微信公众号、QQ群、联盟网站等载体,企业与联盟各方可以随时沟通工作中需要协调的事项,可以随时通报联合项目的进展情况,可以随时分享联盟内各组织的发展动态,以便增进彼此交流,促进团结协作。
3.要在条件资源上联用共享。企业和联盟各方通过对所属党建阵地、文化场所、运动场所、后勤生活场所等非生产或工作核心区域等进行相互开放、统筹使用,打破区域条块限制,以实现条件资源的有效融合、充分利用。同时,要最大限度建设好使用好已有的党建活动站點,统筹打造符合企业特色的党建活动基地。条件资源的联用共享,无疑对促进企业员工与联盟各方的人员密切交流,增进大家相互了解,共同营造联盟氛围等作用巨大。
三、服务要联动共融
服务联动共融,是企业推行区域党建联盟的有效载体。服务社会是企业和联盟内其他社会组织共同的社会责任。企业要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主动与联盟各方对接合作,制定服务治理需求清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工作突破,把服务对象的期盼作为努力方向,使党建工作融入服务全流程,以此推动区域党建联盟“联出实质”“联出实效”。
1.要在服务社区建设上联动共融。社区是企业驻地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更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基地”。企业要不断增强“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责任意识,主动融入驻地社区,建立企业社区协调联动机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要通过共驻共建,不断增强服务社区功能,将企业内部的服务平台与社区有效对接,深入推进党员、党建活动进社区服务社区群众常态化,共同打造和谐平安的社区面貌。这既是回馈社区,也是为企业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在服务公益事业上联动共融。企业组织或参与公益事业,既是回馈社会支持、回应社会期望、塑造品牌形象、履行企业责任的必然选择,更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借助区域党建联盟,企业可以与联盟各方一道,通过公益捐赠、设立公益基金会、与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在救灾济困、扶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科技推广、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多种公益事业领域,广泛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将服务公益事业烙上深深的企业党建特色。
3.要在服务精准扶贫上联动共融。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主导力量之外,企业也逐渐成为响应和参与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的中坚力量,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精准扶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绝非单打独斗的獨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合力的交响乐。在区域党建联盟的驱动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联盟各方的资源,发挥自身的人才、科技、金融、产销等优势,创新“党建+扶贫”模式,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要充分对接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探索推进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等扶贫模式,为帮扶地“量身定制”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益性、更符合当地特色的扶贫方案和帮扶项目,使精准扶贫“接地气”“真解渴”。
四、机制要联建共进
机制联建共进,是企业推行区域党建联盟的制胜法宝,更是联盟持续运转、健康运行的关键举措。为促进企业区域党建联盟能够落地见效、历久弥新,不沦为“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就要在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上做足文章出实招,确保区域党建联盟做细做实见成效。
1.要在合作机制上联建共进。企业要将区域党建联盟纳入自身发展规划,与企业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加强与联盟各方的横向联接,积极协作、共同组建日常工作机构,科学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和工作程序;要定时、定点、定主题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协调解决业务工作所遇的困境;要结合联盟各方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制定兼具各方特色的党建工作规划,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让合作制度化常态化。
2.要在评价机制上联建共进。企业要建立与联盟各方共商、共享、共融、共进的共建评价反馈制度,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以写实的形式总结参与共建工作的实际情况,从中及时发现共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梳理总结共建过程中培育的优秀案例加以宣传推广。要对投身区域党建联盟的融入度、联盟各方的配合度、党建联盟对中心工作的引领度等开展自评,并科学分析研判发展走势,合理利用评价结果,指导改进具体工作措施。
3.要在监督机制上联建共进。企业要对联盟组织实施的工作举措和方案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问效,通过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及时间图,推动联盟各方职责分工明确,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要建立联合监督问责制度,加强过程监控,对出现的不适应新形势的情况,要及时协商沟通,作出符合联盟各方利益的回应或调整,确保工作推进更加顺畅。要建立民主监督机制,邀请联盟各方的普通党员、普通职工等共同参与,接受民主监督与评议,督促共建工作扎实推进。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兰成渝输油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