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企业可持续竞争战略

2021-03-12徐杨

现代企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服务型客户绿色

徐杨

我国“十三五”规划时期中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遵循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今市场竞争态势愈发激烈,制造企业实施绿色发展的同时正面临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2020年7月,由工信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清晰描绘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路径和目标远景,为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探索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制造企业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内部的“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单一售卖产品和生产组装产品为主向“产品+服务”以及“制造+服务”。同时因消费者个性化、情感化、定制化与差异化等多元化需求逐渐显现,双重产出的企业可更有效、更充分及更迅速地满足客户及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的制造企业重视服务资源的融入但不脱离制造业,故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所以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始终致力于创造出一种新的、可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与“创新”结合而形成的“绿色创新”是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衍生的一种具体手段,其本质是企业创新活动给环境创造的积极意义与价值。实施“绿色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方式。绿色创新是一次全方位的产业革命,它包括低能耗的绿色产业、“黑色产业”的“绿化” 、研发和利用新能源以及節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等。绿色创新要求企业在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及全产业链管理等方面应用创新的手段进行价值创造以提升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同时,关注创新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即要求企业必须坚定将绿色创新置于竞争战略层面,在创新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均实现从观念到执行的全方位绿色转型。

一、绿色创新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应用

1.资源管理中的企业绿色资源投入重构能力。“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的制造企业相较传统企业,所具有的最大优势是资源储备的多元化,即将多种资源组合所形成的绿色创新能力反作用于资源,以进行重构优化配置。在企业新的绿色文化指引下:引进并培养更多绿色设计及绿色服务创新型人才;重新调整资金在绿色产品研发与绿色服务创新的投入比例;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据绿色创新从而配置环保型基础设施与服务媒介;在产品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优先选择可循环使用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原材料;供应链上下游协同进行绿色创新并提供绿色服务内容,重塑绿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绿色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实时进行绿色知识等输入、更新及扩散管理等。

2.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企业绿色商业模式设计规划能力。随着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带有环保特征的绿色商业模式也逐渐显现。企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及自然三者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需要自主协调其内外部各个要素以形成完整高效、绿色互联的新型业务运营系统。应用绿色创新的“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的制造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中要求优先将关键业务转为以绿色服务为导向,通过绿色服务模式创新对企业内部对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等进行调整;为保证生产制造与服务业务间协同发展,企业需重构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推出绿色品牌,互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构建新型客户渠道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为在“制造+服务”共同作用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需企业具备强大的融资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以构建绿色盈利模式等。

3.产品设计中的企业个性化绿色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当下为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社会层面要求产品制造企业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再循环来适当产出产品,并把产品废弃问题如回收再利用等作为设计需求纳入其设计过程中。“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的制造企业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多元资源及对于新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其发展态势,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与终端消费者间的响应及互动性大大增强。为响应社会层面的绿色设计需求,企业可借助互联网等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并分析客户的行为信息、数据等资源,最终实现以客户为导向并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一对一个性化绿色产品设计,催生客户参与的协同研发、远程监控和实时诊断、智能化绿色服务等一系列绿色服务制造新模式,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外部环境资源的浪费。

4.生产过程中的企业大规模定制化绿色生产制造能力。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是制造业对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急需绿色技术创新来降低其过程中的资源损耗并解决可持续利用的问题。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实现产品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负面影响、人类健康损害与社会危害降到最小的同时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从外部看,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升级使得制造业朝着更加服务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品质高、成本低方向发展;从内部看,各个部门间的分工责权更加明确且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绿色知识共享及绿色服务升级等行为,最终形成绿色资源的动态整合和高效集成。从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时代转到大批量定制的信息经济时代,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形成高效率、低损耗的生产模式为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制造提供了有力条件。

5.营销中的企业绿色信息化营销能力。信息化营销摒弃传统营销方式所采用的“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长链条营销渠道,降低企业内外部成本(含对外部资源的损耗)的同时增加了产品时效性,即为一种绿色营销手段。产出的产品与服务进入商业化阶段后,工作重点将转变为为销售而生产,通过营销进行沟通、发现需求并开拓市场,最终实现与客户进行价值交换的目标从而使企业获得根本成功。“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的制造企业的绿色技术开发全流程需要与营销部门通力协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及客户主导的绿色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既可确保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效能,又能获得更高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由于创新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绿色创新受企业战略决策、研发投入、执行实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企业通过绿色创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并不会立刻显现,而是具有滞后性,这就需企业在借助绿色创新创造企业绿色竞争力方面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与决心。

二、“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企业可持续竞争战略

1.最大化利用绿色资源,实施个性定制化绿色“制造+服务”多元发展模式。企业的绿色创新是集人力、物力、财力、外部环境等绿色资源为一体的生产力新组合,其提供绿色“产品+服务”组合包的形式,实现了我国制造企业为顺应社会、经济、环境发展与更好满足客户需求而实现的价值链提升和延伸,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的企业使用新兴信息化资源、制造资源与服务资源优势并将其进行合理调整重构,充分利用内部的人才优势,对从各种边缘端口处收集来的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及处理,最终选择合适且个性定制化的绿色解决方案。

2.设计规划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绿色商业模式,进行绿色价值创造与实现。“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的企业要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并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标。企业通过面向客户需求创造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使用创造的降低污染消耗、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借助新型技术收集并准确分析客户需求,合理配置并提高企业内外部资源利用率,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绿色价值创造。同时,企业应围绕客户需求,借助新创造的技术体系及新型技术构建绿色价值传递渠道及绿色社会关系网络以实现绿色价值。

3.以创新为导向,构建个性化绿色产品与服务设计研发与信息沟通管理平台。“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企业实施绿色创新,创建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并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首要之举。绿色产品及服务设计研发的产出应在全生命周期内尽可能创造环境效益最大化,因而必须通过构建扁平化且以人为本的组织结构以及相应平台机制,协同各个部门在沟通管理方面实现信息传递的对称性与及时性。同时,企业需保障绿色创新与跨部门协作的资金充足,即在资本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风险投资是企业进行突破性创新并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4.强化绿色人才管理机制,深入可持续发展教育。“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的企业全产业链中的各种绿色创新活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绿色发展意识、绿色知识管理与绿色技能培训,增强员工的绿色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另一方面,需要其客户具备相应绿色意识与能力,企业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帮助客户提升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理解认知以及参与企业战略实施的能力。企业亦需要加大服务型制造人才的培养力度,对其针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理念进行教育。

5.紧跟政府政策步伐,敏锐洞察社会发展模式并与时俱进实施绿色创新。“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的企业应充分发觉信息社会时代下诞生的新兴信息化资源、新经济模式、新商业模式等,并充分利用新背景下所盛行的绿色环保及可持续理念,该因素是企业形成绿色竞争力的强有力保障。同时,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与产业政策的变化也在持续调节鼓励创新的方向和力度,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与发展绿色高技术产品。在政策支持背景下,企业需具备并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继而形成企业绿色竞争力并提升其长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三、小结

绿色创新对于“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下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赢得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打破困扰制造业多年以来的低水平大规模生产以及产能过剩导致的高外部成本等问题,通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标加速经济增长,继而促进企业生产力升级。企业走“绿色创新”道路,以多产业融合为背景,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始终贯彻“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变革与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猜你喜欢

服务型客户绿色
绿色低碳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