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遗憾走向未来
2021-03-12王源
王源
在辛丑年的開端,想跟大家分享一部2004年上映的电影《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个概念在1963年由气象学家洛伦茨提出,他还有一个经典的比喻:“一只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翅膀,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龙卷风。”
这和我们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能产生很大影响。
带着这样的了解,我打开这部影片,思考也多了几分。《蝴蝶效应》讲述了大学生伊万穿越时空,想要改变过去的故事。伊万一直被痛苦的童年回忆困扰,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像黑洞一样缠绕、蚕食着他的心。心理医生鼓励他把发生的事情详细记录在日记里,某一天,他意外发现这本日记可以带他回到过去。
慢慢地,缺失的记忆在伊万脑海中铺展,他发现自己曾经的错误之举,竟让身边的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于是,他决定带着成年伊万的记忆回到过去,通过对关键行为的改变弥补种种过失。然而,每一次跨越时空的更改,就像南美洲那只拍动翅膀的蝴蝶一样,最终招致了令他更加无法接受的结局。
事实上,这部电影拍摄了多个版本的结局,而我看的导演剪辑版则是众多结局中更为残酷的一个。在这个版本的故事里,伊万选择让自己从未诞生于这个世界,只有这样,他的亲人、爱人和朋友才能免于伤害。
在浩瀚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们每个人既是生物学意义的“人”,也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层面,我们的身份由各种各样的关系构成。你可能是某个人的孩子、朋友,或是父亲、母亲。这也是伊万始终想要改写命运的出发点:让亲人免于病痛,让爱人收获幸福,让朋友过上正常的人生……然而,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弥补遗憾也好,填补缺失也罢,终归是一种影像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根本没有回到过去重新选择的机会。
很多人曾问我:如果有机会重来,还会选择现在的生活和事业吗?我的答案是:会。即便有所失去,但人生不就是怎么选择都会有缺憾吗?与其幻想其他结局,不如努力过好当下。我们对未来最大的期许,原本就是带着遗憾走向更美好的未知。
(所有稿费均捐给源公益专项基金,以支持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