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戈公省人工岛区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2021-03-12祁泽鹏
周 烨,金 璐,祁泽鹏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引 言
城市绿地主要是指城市内部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作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化类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1]。城市绿地系统对整个城市空间形态、景观环境、生态微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规划用地位于柬埔寨戈公省西南向磅逊湾内,人工岛占地450 hm²,是新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居住、商务于一体的高效、绿色、有序岛屿。人工岛与主城区隔海相望,两者均位于规划的主景观廊道上。本文以人工岛及滨海主城区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为切入点,探索滨水绿地规划的解决方案,提供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
1 绿地系统
本次规划在系统组织上主要侧重绿地组织和水系组织两个方面。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远期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中绿地系统中“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指标规定不低于 12 m2/人。人工岛总规划人口约4.5 万人,总绿地和广场用地宜达到54 hm²。
1.1 绿地组织
1)绿地布局
绿地和城市空间耦合是绿地空间存在于城市中的基本方式,表现为镶嵌性、伴生性、动态性三个方面的特点[2],根据绿地所处城市空间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对绿地进行处理,常规的绿地布局形态主要为块状、带状、楔形和混合式,本次规划中主要运用了块状、带状绿地布局方式。
块状:块状绿地是规划中较为常见的绿地形态,通常通过镶嵌的方式存在于地块当中。规划中需要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 m2/人,滨海主城滨海部分多采用块状绿地和其他功能绿地相结合的规划方式,通过控制不同等级的公园服务半径,将若干块状绿地均布。另外每个15 分钟、10 分钟、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备相应块状绿地单元,使以各级公园为主的块状绿地服务范围能覆盖整个用地。
带状:防护类绿地、道路两侧绿地、滨水绿地、绿化走廊等具有“线性”这一共同特征,具有高度的“伴生性”,它们的布置通常是带状的。防护类绿地主要位于人工岛西南侧,主要起防风和防灾目的,北侧绿地主要防止码头区域的污染。道路两侧绿地主要设置于交通性主干道两侧,起到交通防尘防噪声和保持安全距离的作用。滨水绿地、绿化走廊则主要为漫步道,布置在人工岛生活性、景观性干道的两侧或景观轴线上。这些带状绿化,有很强的视觉延续性,能够在隔离、美化的同时丰富人工岛绿地构架体系,并将块状绿地串联起来。
人工岛通过道路两侧绿地、滨水绿地、绿化走廊等将点状公园绿地串连起来,一条带状绿地串连若干点状绿地,然后再通过其他方向带状绿地汇聚为网状,绿网上散布斑块状自然或人工绿地,伴随着植物的生长变化,整个人工岛被纵横交错的带状绿地贯通布置,人工岛绿化率高达41 %,这种混合形式绿地规划方式能够将整个城市的绿地系统整体考虑,使绿地系统更明确、合理。
2)绿地生态
绿地系统具有改善微气候、减少地表径流、防风减灾、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主要体现在屏障功能、容纳功能和围合功能三个方面。
带状绿地具有很强的屏障功能,人工岛西北侧的带状绿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隔绝西侧港口的噪声和粉尘影响,起到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负氧离子、净化空气的作用;大型块状绿地具有城市容纳功能,对建筑物、人具有优良的包容性,可以规划建设多种场所。新城中心绿地广场就属于这一类型。在城市中,建筑是主要的室内场所容器,而绿地和广场则承担室外容器的作用。绿地系统能够和任何其他城市元素进行融合并且呈现出协调的特质;由于绿色植物的层次、种类、布局多样,在城市设计中也经常被用来围合空间,绿地系统能够呈现通透感的围合属性,使人在其中产生安全感的同时又不至于形成压迫感。人工岛的边缘多采用了这样的规划方法来围合岛内空间。
图1 人工岛及滨海城区规划
2.2 水系组织
以往对于绿地系统的规划多强调绿地的规划方法而忽略水系的作用,水系是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绿地系统乃至整个规划中起着聚焦、调蓄、连接等作用,可以说是城市规划的“血液”。在绿地系统规划中,蓝和绿是缺一不可的。
1)水系空间
人工岛位于整个项目最南侧,与主城区滨水岸线隔海相望。主城区由于原生态保护的原因,保留了南侧自然岸线,仅在沿海侧道路到达段加以工程修饰。人工岛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点,需要展示其生动的规划和良好的景观,并在创造较长的人工生态岸线。
规划选择“凤凰”的意向作为人工岛初始平面形态。凤凰被称为佛界的神鸟,海岛形状源于其涅槃时的形态,周围散落的小岛象征涅 槃时迸发的火焰。在人工岛线条形态的选择上采用混合型的处理方式,将半几何形态的曲线作为岛屿岸线的主要构成方式,利用多次重复的构图形成人工岛双侧的“羽翼”。这种流线形的岸线处理方式能够减少海水对护岸的冲击和泥沙淤积,同时能呈现顺滑的岸线形态,给人良好的视觉感观。人工岛内部规划多个不同形态的淡水、海水湖,与外部海水相互映衬,形成复合的水系空间。
2)水系循环
规划用地中部为缓坡山地,最高峰为239 m,面积约5.6 km2,用地及周边仅南侧及湿地局部有季节性河流,雨季会有大量雨水流入周围地块,为了有效地组织雨水、防旱排涝,在山体南侧低高程处设置人工湖,用于收集雨季大量雨水、防止城市内涝、进行淡水储存。从雨洪管理要求出发,以生态廊道为骨架,布置汇水廊道、水系和储水绿地,构建场地雨洪管理设施空间格局[3],实现水循环再生;并通过设置透水铺装、植被渗沟、下沉绿地等要素打造海绵城市。
3)水系生态
绿地系统中水系的作用还存在于其生态的调节和提供丰富多样的景观。绿地水系能够维持原有自然生态和形成大量新的湿地、滨水绿地区域。这些区域地形条件复杂、微生物丰富,能为鸟类、陆生昆虫提供栖息繁衍的条件,促进水生动物繁衍,形成自然生物链。同时湿地等生态屏障能够较好的降解空气粉尘、转化污染物[4],构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2 绿地与其它用地的组织
2.1 绿地与居住用地
为了形成滨水新城主轴庄重、宽阔、连续、有仪式感的绿廊系统,主城绿地与居住用地的布局方式上多采用对称式、间隔式、环绕式等处理方式,排列方式规整,绿地和居住用地进行几何式的拼接,中部轴线地段预留宽阔的带状绿地。这种处理方式能形成规整的布局和直线的道路网。
用地东南侧原址有大块湿地保护区。规划将原有湿地定义为湿地公园,面积约4.7 km2。保留自然景观作为生态绿地,其边缘和地形表面不进行过度修饰,保留不小于50 m 自然过渡带,居住用地围绕湿地公园进行布置,布局随性自然。既保持了自然地形地貌和绿地斑块形态,又能使绿地与居住用地有机结合,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2.2 绿地与交通用地
该项目的道路系统是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道路网格,连接所有组团,不同等级道路两侧布置一定间距的隔离绿地,形成道路绿廊。这些隔离绿地基本为平行向双线,主要起到降低交通噪声、减少交通污染的作用。
2.3 绿地与工业用地
规划中南侧布置港口和人工岛。港口多为二类工业用地,含少量三类工业用地,污染较严重;人工岛则侧重绿色休闲,两者较难兼容。
柬埔寨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5 月到10 月)中的风向主要是西南风,旱季(11 月到次年4 月)中的风向主要是东北风和南风。规划设计中将人工岛放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人工岛与港口保持 1 500 m 安全距离,同时在人工岛靠近港口一侧设置宽200 m 的绿化防护带,这样的设计最大程度减少港口对人工岛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了人工岛良好的生态和景观。
3 绿地与护岸及景观设计
3.1 绿地护岸设计
人工岛对于沿海视野和游人的亲海性有较高需求,规划将于远期在外侧进行防波堤设计,以降低护岸顶高程,为景观创造良好的条件。
鉴于斜坡式护岸有良好的亲水性,审美性也较好,外侧护岸采用斜坡式护岸[5],斜坡上配合自然景观、踏步台地、建筑物来弱化提防内外高差。内侧岸线可采用缓坡式护岸及人工沙滩相结合的处理方式,采用自然缓坡式护岸,仅需按土壤安息角(30°)进行放坡,土壤分层压实,面层铺设砂石或种植绿植即可[6]。这种岸线形态自然,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容纳性好,能形成多种类型的亲人空间。
3.2 绿地景观设计
人工岛在景观设计上强调景观序列和景观层次。人工岛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每部分由4~5 个指状路域向外延伸,看似重复实则略带差异,给人以动态的韵律感,增强了景观序列感,并且重复的环境能使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人工岛的绿地设计利用这种方法增加景观和人的交互性。
人工岛外侧海面具有良好的天然视野,所以在景观层次的布置上要考虑远景、中景和近景的构成。“指形”岛体以内湖为中心的景观作为近景,以热带植物例如椰子树和棕榈树作为中景,借助宽阔的海面及海上的游船等作为远景,向海侧形成远中近三个层级的景观。景观高度由海滩向海水侧逐渐降低;植被宜选用热带植物和耐盐碱植物进行种植。紧凑的绿地景观更容易凸显海水的开阔性,为滨海景观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
4 结 语
本次研究选择了柬埔寨戈公省人工岛区域绿地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实现了绿地与岛屿的交融共生的角度,分析了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绿地与其他功能用地的组织、绿地与工程及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对滨水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