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2021-03-12张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肢体下肢血栓

张琳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骨盆、大腿骨折。患者骨折后肢体肿胀、血液淤滞、长时间卧床、血流速度减缓是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因素。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改善下肢骨折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需要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通过为下肢骨折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的方式,明确有效护理方法对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接诊的104 例下肢骨折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骨折,且无手术禁忌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 例。对照组中男29 例,女23 例;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36.3±11.8)岁;左下肢骨折30 例,右下肢骨折22 例。观察组中男30 例,女22 例;年龄24~68 岁,平均年龄(36.9±11.9)岁;左下肢骨折29 例,右下肢23 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术后帮助患者抬高患肢,提醒家属按摩患肢,活动末端肢体,以预防血栓形成;遵循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提供各类基础性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骨折后,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普遍会因多种因素出现害怕,由此衍生出烦躁、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2]。对此,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明确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有效疏导。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保持充足的耐心,应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说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促使患者与家属积极配合,提高患者认知度,调整情绪状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督促患者主动学习,提高护理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 病情评估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手术耐受性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性因素进行评估。年龄较大的患者系统功能下降,身体应激能力下降。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加强预防,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3]。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针对突发肢体肿胀与疼痛的患者,需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在术后3~5 d 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最迟2 周,护理人员须立即告知医师,尽早治疗。

1.2.3 健康宣教 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需采取制动措施,同时卧床时间比较长,致使周围静脉舒张,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很容易形成静脉血栓。护理人员应向患者阐明,并根据其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日常生活与护理,做好基础性护理。鼓励患者多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骨头汤等[4]。术后尽早进行锻炼,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根据康复需要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量的增加应以不增加患者疼痛为宜。叮嘱患者戒烟酒,保持清淡易于消化的饮食,满足机体营养需要。

1.2.4 术后康复性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应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可指导患者进行踝泵练习、股四头肌收缩训练,使患者掌握动作要领,以加速静脉回流。指导患者肌肉张缩训练,抬高患肢20~30°,被动活动应以患者舒适性为主,不可在膝下垫枕,让患者抬高整个下肢,避免在膝下垫坚硬物品,以免对腘静脉产生压迫。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手掌根部按揉下肢肌肉,以加快血液流动,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血栓产生。指导患者直腿抬高训练,锻炼肌肉,为后期下床活动做好准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装置足背动脉情况,确定肢体肿胀程度,如出现异常需立即告知医师。患者下地活动时应使用弹力绷带,以减轻下肢水肿,加快静脉血回流,避免血栓形成[5]。术后患者还应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止血药物不宜长时间使用,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床上活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肿胀率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SAS、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情况,SAS 与SDS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肿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 评分和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 评分和SA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DS 评分和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肿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手术后,创伤区域会引起下肢局部肿胀对静脉产生压迫致使静脉回流变缓,同时患者长时间卧床,肌泵对静脉血管的挤压不够影响静脉回流,致使血液逐渐形成高凝状态[6]。患者手术操作后会导致血小板反应性增高,高凝状血小板凝聚能力会明显增强,降低血液内纤维蛋白溶解能力,血液淤滞形成静脉血栓。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脱落血栓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影响[7]。因此,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需要予以有效的治疗措施,加强康复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肢体肿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 评分和SA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调整患者情绪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综上所述,为下肢骨折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在调整患者负性情绪状态的同时减少患者肢体肿胀的发生,降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肢体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肢体语言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