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路径
2021-03-12
大数据是指通过相关新型模式进行“处理”或“提纯”后,具有极强决策支持价值、洞察发掘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信息数据。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数据和内容创造的行业,大数据的驱动作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在文化产业内外聚集、融合与共享。财经类高校长期致力于相关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分工很细,因此,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嵌入社会网络之中并受其影响的。
一、大数据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由于没有明确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分类标准,财经类高校基本上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教学资源以及社会用人需求对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但由于财经类高校的专业学科基础不外乎是经济类或管理类,因而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方面差别并不大,于是,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普遍存在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特色不特等问题,并直接导致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前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
2.专业设置难以对接产业发展需要。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财经类高校学科门类少,专业跨度小,专业方向趋同,在人才培养上分工很细,专业学科设置往往匹配学校的教研行政单位的设置,给在才智、情感、想象力等方面有着特殊且更高要求,需要在产业对接的特定情境下“个性化定制”而不是“批量生产”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困惑。
3.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财经类高校长期以来专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金融机构、工商企业输送大量高端应用型人才。这种方式极不利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与学术型人才培养中要求的厚基础、跨学科等特殊性要求相去甚远。“互联网+”强大的整合能力实现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要把握行业发展脉络,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才能适应行业的人才需求。
二、大数据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对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三创”人才培养而言,创意是艺术类专业培养之核心,是学生提出创造性设想的过程;创新是专业培养之精髓,是学生实施创造性想法的过程;而创业是专业之价值体现,是学生通过某种方式将创造性观点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过程。学生唯有“想得到”,才可能“做得到”,只有基于创意提出这一优势,才能推动设计类专业学生跨入创新、创业的队伍,因此,在人才培养中三者的逻辑关系为“有创意、能创新、会创业”。“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指向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业管理能力的全面培养。
三、大数据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1.行业关系嵌入。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能完成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三创”人才的培养必须嵌入行业关系,联合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行业、企业、学院三方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如创意产业孵化园区、区域科教城的创业园区或互联网整合资源的创业平台等,为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创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训练基地,并通过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实际项目引导学生将创意思维转化为创意产品,使得学生在提供创意、实践创新的同时能兼顾创业管理而成为高端复合型人才。高校可与文化企业加强合作,校企双方可采用每年选定学生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多途径培养和输送当前行业紧缺、企业急需的文化产业高素质技能人才。
2.高校关系嵌入。高校需完善大数据背景下的文化产业人才的教学形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而理论教学重在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在大数据背景下,人才配备的不仅是头脑里的知识,更是要如何从众多数据中攫取出能为自己提供创意的、可以有效利用的数据。高校还应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资源。培养人才离不开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所以应当加大力度重点引进对专业把控度好、熟知行业动态或为国内知名文化创意专家作为专业学科带头人,制订相应的学科计划与培养方案。
四、大数据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从国家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跨界”与“融合”已经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关键词,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将会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全新思路。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文化+”成为关键词,“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等的跨界融合,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推动下“文化+科技”正被深入推进,文化企业积极创新生产、传播方式,提高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也崭露头角。
跨界融合催生了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实践证明,同时具备专业素养、文化素质与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未来文创发展要靠复合型人才来推动,财经类高校对于文化人才的培养应注重知识结构的复合性,使学生同时具备技术视角和技术能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产教融合这一培养路径能助推企业、高校、政府、社会共同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路径。
财经类高校在跨界融合的基础上,仍应坚持特色化和创新性。特色是学校专业生存的板块,各财经类高校应明确自身的特色,财经类高校的文化产业专业,可以确定为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产业技术经济、文化和旅游管理、文化创意等细分方向,每个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使文化产业人才更加多元化,在行业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