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评价需求的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类目的匹配研究

2021-03-12邱均平周子番

关键词:一流期刊分类

邱均平,舒 非,卢 坚,周子番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a.中国科教评价硏究院;b.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c.图书馆;d.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1]。在目前对一流学科进行评价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中,科睿唯安(Clarivate)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学科排名被认为是评价国际学科水平及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2-3],但其22个学科的分类体系与我国以教育部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分类体系为基础建立的108个一流学科并不匹配。如果单纯以ESI评价体系来考量中国内地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则大多数高校不能进入排名,就无法测量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科发展状况;而如果单纯以国内学科评价体系来进行考量,则又难以实现中国高校学科发展的国际化[4]。鉴于此,本研究组以ESI体系中22个学科和我国“双一流”建设中108个一流学科的匹配问题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类学原理,通过学科映射表创造性地将二者相结合,期待打通中外两套评价体系因学科分类不匹配而导致的评价隔阂,为科学评价中国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可能,同时,也希望为中国特色与国际影响力相结合的学科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提供依据。

一、学科参与国际评估是“双一流”建设的需要

学科参与国际评估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后,以国际标准来诊断学科发展状况,以期找出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建设,争取早日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5]。早在2015年10月,国务院就颁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勾画了中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宏伟蓝图[6]。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提出要以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和方式[7]。事实上,没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同样,没有世界一流的学科评价体系也不可能有一流的学科建设。中国高校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成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学科,则必须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而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国际化的评估体系下加以检验[8]。ESI等世界著名学术评价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本质特征,从统计学意义上揭示了指标体系所反映的国际共识,对中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9]。“总体方案”指出,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要积极引入和参与学科的国际评估与认证,切实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可以预见的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高校开展和参与学科国际评估是大势所趋。

实践中,开展或参与国际学科评价的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是以国际一流学科为参照系,以国际标准和视角梳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明确存在的问题、发展瓶颈以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助推学科内涵提升和长远发展;二是提升学科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向深层次发展;三是探索学科评估方式的改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学科评估模式及组织管理体系,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10]。

二、国际学科分类的进展

学科分类系统在国际科学计量学与科研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12],所有的科研文献按主题被分入不同学科,让我们可以研究不同学科的发展演变[13]并进行学科评估[14]。国际学科分类通常基于期刊的分类标准,虽然这种分类系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像Nature、Science、PNAS这样的综合性期刊很难被分到任何一个单一的学科中,但它仍然被Web of Science和Scopus等国际主要引文数据库所使用。与基于期刊进行学科分类相对应的是基于文章进行学科分类——比如我国的中图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能够避免综合性期刊无法分类的问题,在分类的准确度上较期刊分类更为精确[15]。但是,由于国外的期刊文章没有使用中图分类法进行检索,所以很难基于文章进行精确的学科分类。

表1对目前国际上使用的主要分类系统进行了总结,发现不同国际学科分类系统的差别不仅仅在于学科数量,也在于学科的架构——有的分类系统只是简单地在一个级别上进行学科分类,而有的分类系统则对学科进行不同级别分类(比如分成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在所有这些国际学科分类系统中,大多数仍是基于期刊分类的学科分类系统。

表1 主要国际学科分类系统

在目前国际主流的学科分类系统中,Web of Science学科目录(WoS Categories)是最为流行的一个——所有被 Web of Science检索的期刊(包括SCI、SSCI和AHCI)根据其内容被归类进入一个或多个学科目录之中。同时,由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内还有其他语种数据库(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为了统一数据库的分类系统,Web of Science又推出另外一个分类系统——研究领域(Research Area),250多个学科目录可以通过其内部的转换表对应到150多个研究领域中。而基本科学指标(ESI)则是Web of Science在其学科目录基础上开发的新的分类系统。

除此之外,Scopus将其检索的期刊分类至一个有27个一级学科和324个二级学科的学科分类系统。有的学科分类系统则是在Web of Science学科目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比如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就将Web of Science检索期刊重新进行分类,创建了自己的14个一级学科和144个二级学科的分类系统,与Web of Science学科目录不同的是每一种期刊只能对应到一个学科中。与此类似的还有Science-Metrix学科分类和ECOOM学科分类。也有的学科分类系统并没有预设的学科分类目录,而是通过论文或期刊的引用关系聚类形成学科,比如UCSD学科分类和Leiden排名学科分类,这样的分类系统往往可以基于文章进行学科分类。

三、ESI学科分类的特点和不足

虽然ESI学科评估体系被广泛接受且成为国际学科评估的重要方法[3],但其学科分类体系与我国传统的学科分类体系的不匹配给学科评估带来了极大困难——即如何将ESI的评估数据对应到国内的相应学科,而错误或不恰当的对应将影响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5]。

(一)ESI学科评估体系

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简称ESI)是科睿唯安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准评价数据库。ESI基于Web of Science下面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科学引文索引)和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期刊中挑选了约12 000种期刊,对其过去11年收录的期刊论文(文章类型仅限于article 和review),从引文分析角度对22个学科之下的国家/地区、研究机构、学科、期刊及科学家进行统计和排序,形成若干个子数据库,其中ESI全球前1%学科数据库在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ESI由于具有数据权威、客观、可量化、更新及时、可国际比较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大学排名、科技评价和学科评估中。近年我国教育部门和各省市在评价高等学校科研绩效时,已越来越多地采用ESI学科分类和评价体系[16]。

(二)ESI分类特点及不足

1.论文分类基于期刊,学科分类偏重自然科学

根据2019年5月更新的数据,近10年(统计时间为2009年1月1日到2019年2月28日)ESI累计收录了11 934种SCIE和SSCI期刊的1 472万多条文献数据。ESI数据库并非如国内很多数据库对单篇文献进行学科分类,而是以期刊为单位对文献进行归类。对于SCIE和SSCI的绝大多数期刊,ESI数据库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归入22个学科领域(表2)中,另有58种被称为多学科的综合期刊(如Science、Nature等),则基于单篇文献的引文归属来划分。从22个学科领域、期刊数和入榜机构数量来看,ESI的学科领域分布并不均衡,明显偏重于自然科学和临床医学,而且有些期刊的学科划分也不准确[17]。

2.学科设置粗细不一,分类不尽完善

ESI分类缺少对人文学科的领域划分,同时,对社会科学领域分类太笼统,仅有“社会科学总论”和“经济学与商学”2个学科领域,因此,利用ESI对高校学科整体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时,对以人文学科见长的高校造成极大的不公,同时对社会科学的适用性也比较有限。此外,对某些学科领域划分不科学。例如,生命科学学科领域划分过细,包含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生态学4个学科领域,而工程学等学科领域划分又过于宽泛,一个“工程学”学科领域囊括了教育部一级学科目录中的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建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等数十个一级学科。

3.以大学科设置类别,不利于专业机构和院系评价

ESI分类中22个学科领域是SCIE和SSCI庞大学科体系(171个学科)的缩略版,由于ESI数据库的着眼点是学科整体的宏观分析,大学科的划分使每个学科的论文基数很大,一些随期刊被误归学科的论文很少,不具有统计意义,这种简化的分类方式对大学科范畴的组织或者国家的宏观整体分析影响不大。但不容忽视的是,利用ESI数据库对小单位的研究成果,如某一院系或某一专业机构的科研产出进行评价时,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18]。

表2 ESI22个学科领域及期刊种数

(三)ESI学科分类与一流学科匹配的必要性

虽然ESI学科评估是国际学科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但ESI学科分类与我国的世界一流学科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分类体系,无法直接将它们对应起来,这给其在“双一流”学科评估中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虽然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名单已经公布,但学科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何将108个一流学科与22个ESI学科对应起来成为一流学科评估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只有将两个分类体系进行比较准确的匹配,才能在世界一流学科评估中对ESI数据进行准确的应用。

四、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类目的匹配

ESI学科分类是科睿唯安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开发出来的分类系统,WoS核心库共检索了32 998种期刊,分属250多个WoS学科(WoS Category);而科睿唯安在其中选择了11 934种期刊作为ESI来源期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2个ESI学科。在这11 934种期刊中,每种期刊可能属于一个或多个WoS学科,但只属于一个ESI学科,而我们可以通过期刊在两个学科分类中的交叉重合实现WoS学科到ESI 学科的映射。

另一方面,“双一流”建设中的许多一流学科来源于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而科睿唯安已经将其中部分一级学科与WoS学科分类实现了映射,这也为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类目进行匹配提供了可能性。

(一)匹配路径

在教育部公布的108个一流学科中有96个学科是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而其他12个学科则是“自定”的学科,这些“自定”学科有些是交叉学科,有些是二级学科,有些则是一个学科门类(比如农学、工程学),无法对应到教育部的学科分类中。而在这96个可以对应的一级学科中,又只有74个学科可以直接通过科睿唯安的《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分类类别映射表》映射到不同的WoS学科分类中。所以,根据不同情况(如图1所示),我们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类目的匹配。

科睿唯安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的学科分类,将110个一级学科中的77个实现了与WoS学科分类的映射,而这里面包括74个入选“双一流”的一流学科,我们可以直接将这74个学科对应到一个或多个WoS学科中。除了将教育部学科分类与WoS学科实现对应的映射表,科睿唯安还有另外的一个内部对应表格,可以将中图分类号与WoS学科实现对应。对于余下22个一级学科以及12个“自定”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它们与中图分类号的对应,间接地与WoS学科实现对应。当所有108个一流学科完成与相应WoS学科的对应后,我们再根据WoS学科分类与ESI学科分类的期刊交叉重合情况将所有一流学科与ESI学科分类实现映射。

图1 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类目的匹配路径

(二)匹配方法

虽然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类目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实现映射,但映射的结果将1个一流学科对应到多个ESI学科中(比如哲学就可以对应到Social Sciences, General、Psychiatry/psychology、Clinical Medicine、Economics & Business、Mathematics、Multidisciplinary、Computer Science等7个ESI学科),还不能完全实现两者之间的匹配,没有达到分类评价的全部目的。所以,我们仍然需要通过一流学科在不同ESI学科中的发文量,来判断其对应的主要ESI学科及次要ESI学科,从而实现完全匹配。本研究我们主要使用以下四个指标来进行最后的匹配。

1.期刊分布

根据我们的匹配路径,一篇一流学科的文章发表在不同的Web of Science期刊上,而这些期刊又被划到不同的ESI学科,从而形成一个一流学科在不同ESI学科中的映射或分布——包括所发表的Web of Science期刊在不同ESI学科中的分布和所发表文章在不同ESI学科中的分布。一流学科所发表论文期刊数量在不同ESI学科中的分布将显示出不同ESI学科在其对应一流学科中的权重,从而发现哪一个ESI学科是其主要对应学科。比如法学所对应的Web of Science期刊共有226种,分布在Social Sciences,General、Psychiatry/Psychology、Clinical Medicine、Economics & Business、Pharmacology & Toxicology、Agricultural Sciences和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共7个ESI学科;但其中80%以上的期刊(181种)都属于Social Sciences, General,所以法学所对应的主要ESI学科应该是Social Sciences, General。

2.文章分布

与期刊分布一样,同一学科在对应ESI期刊上所发表文章数量在不同ESI学科的分布也可以显示ESI学科与所在一流学科的对应度。考虑到不同ESI期刊发文量的差异,文章分布指标是对期刊分布指标的一个重要补充。比如农业工程所对应的Web of Science期刊只有13种,其中10种都被划分在ESI学科Agricultural Sciences中,如果只考虑期刊分布,显然农业工程只是单一地对应Agricultural Sciences。然而,在2008年至2017年这十年里,农业工程对应的Web of Science期刊共发表了32 729篇文章,其中只有13 913篇文章(43%)属于Agricultural Sciences;与此同时,其对应的一本属于Biology & Biochemistry的期刊却发表了15 084篇文章(46%),这种情况下我们将Agricultural Sciences和Biology & Biochemistry两个都作为农业工程的对应ESI学科。

3.中国文章分布

因为ESI学科与一流学科的匹配结果将用于对国内一流学科的评估,考虑到国内作者对于不同ESI期刊发文的倾向性,我们也需要将对应ESI期刊中来自国内的文章在不同ESI学科的分布作为一个匹配指标。比如在政治学对应的ESI期刊中,93%的期刊以及91%的文章都属于Social Sciences, General,然而国内政治学学者所发表的文章有30%却发表在属于Economics & Business的ESI期刊中。如果仅仅考虑期刊分布和文章分布,Economics & Business将不会与政治学匹配,结果评估中我们将忽略这30%的国内文章。

4.中国第一作者文章分布

考虑到第一作者文章在国内科研评估中的重要性,我们将中国第一作者文章分布也纳入匹配的指标,作为中国文章分布指标的一个补充。比如民族学所对应的Web of Science期刊分属于Social Sciences, General、Psychiatry/Psychology和clinical Medicine3个学科,数据显示国内民族学学者有21%的文章发表在ESI学科Psychiatry/Psychology所属的期刊上,然而中国学者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却只有9%,所以我们不认为Psychiatry/Psychology是民族学的对应ESI学科。

通过上述四个指标,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ESI学科在对应的一流学科中的权重。如果某一学科的文章大多数都发表于某一ESI学科所属的期刊,我们就可以认定这一ESI学科是这个一流学科的主要ESI 对应学科;与此同时,如果某一ESI学科在其对应的一流学科中的权重没有过半但在某些指标中仍有一定比例(比如30%),我们则可以认为它是这个一流学科的次要ESI对应学科。在上面政治学的例子中,我们从学科发文量权重认定Social Sciences, General是政治学的主要ESI对应学科,但考虑到有30%的国内政治学文章投到属于Economics & Business的期刊,故我们将Economics & Business认定为政治学的次要ESI对应学科。在未来的一流学科评估中,主要ESI对应学科和次要ESI对应学科在评估中的权重可以有所不同,但这已经超越了本文所涵盖的内容。

五、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类目的匹配结果分析

为了保证匹配结果的可靠性,我们提取了10年(2008—2017年)所有发表的WoS文章及其期刊信息,通过对Web of Science文章及其期刊进行映射——我们发现108个一流学科所对应ESI学科分类数量差异极大,比如外国语言文学仅仅对应了1个ESI学科,而生物学则对应了20个ESI学科。然后,我们采用上面所描述的方法使用四个变量就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进行匹配,最后完成匹配。

匹配的结果如表3所示,在108个一流学科中,有75个学科只对应1个ESI学科(1个主要ESI对应学科),而余下33个学科除了对应1个主要ESI学科外,还对应了1个或2个次要ESI学科,其中矿业工程、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别对应了3个ESI学科(1个主要和2个次要)。

表3 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类目的匹配结果

续表

续表

通过对匹配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规律性的结论。

(1)绝大多数一流学科可以匹配到1个占有绝对优势的主要ESI学科。在108个一流学科中,有91个学科匹配的主要ESI学科在其发文量中所占的权重占到一半以上,从而成为其主要ESI对应学科。其中有77个一流学科其发文量的60%以上集中在某一ESI学科,分别有56、36和11个一流学科其发文量的70%、80%或90%集中于1个ESI学科。

(2)中国学者的发文倾向性决定次要ESI对应学科。在某些学科中,中国学者对不同ESI期刊有着明显的发文倾向,这也形成了许多次要ESI对应学科。比如法学,其88%的期刊、61%的WoS文章和51%的国内WoS文章都属于Social Sciences, General,但与此同时,过去10年仍有28%的国内文章发表在Clinical Medicine所属的ESI期刊中。为了避免将这28%的国内文章排除在未来的学科评估之外,我们将Clinical Medicine列为法学的次要ESI对应学科。

(3)“自定”一流学科的匹配与某些学科出现重复。在“双一流”评估中,有部分高校被允许推荐“自定”学科进入一流学科,而这些学科与原有的一级学科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并在匹配中得到了反映。比如统计学与运筹学,作为一级学科其对应的ESI学科是Mathematics,统计学与运筹学作为“自定”学科也匹配在Mathematics中。又比如农学和工程学这两个一流学科,其实它们是高于一级学科的学科门类,在匹配时直接对应到ESI学科Agricultural Sciences和Engineering中。

(4)部分ESI学科匹配大量一流学科。108个一流学科与22个ESI学科匹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1个ESI学科匹配多个一流学科的情况。然而在匹配结果中我们发现,有部分ESI学科所匹配的一流学科数量大大超过5的平均值。比如Social Sciences, General就匹配了33个一流学科,而Engineering了匹配了25个一流学科。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ESI学科分类自身的局限性,将所有的社会科学和工程分别归为一类,必然出现1个ESI学科涵盖许多学科的现象。

六、研究小结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是构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基础。ESI作为国际学科评估的重要计量工具,已经被应用于“双一流”建设的学科评估之中,而其与国内现有的学科分类无法很好对应的缺陷严重影响了ESI数据在学科评估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研究通过学科映射表将ESI学科分类中的22个学科和我国“双一流”建设中的108个一流学科进行了匹配,使得准确、可靠地使用ESI数据对一流学科进行学科评估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一流期刊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期刊审稿进度表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