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豆腐
2021-03-11苗连贵
苗连贵
朱元璋坐稳江山后,尝尽宫中珍馐美味,一日,与马皇后忆苦思甜,念及贫贱时想吃豆腐而不得,叹息不已。马皇后进言:大明初立,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陛下当以节俭治天下。朱元璋称:“善!”此后他不但自己每顿饭上一盘豆腐,作为崇尚俭朴、禁止奢华的象征,还明谕后世也照此执行,使皇子皇孙们“知外间辛苦也”。这成为明朝的一条皇家家规。
但随着大明帝国财力增长,立国之初的窘况已有改观,节俭之风渐行渐远。从弘治年间始,由于政策放宽,宫廷、官府多事游宴,大把花银子,公款吃喝,蔚成风气。明孝宗爱惜臣下,虑及官员夜宴后,骑马醉归,“无处讨灯火”——那时没有路灯,街上黑咕隆咚,“酒驾”危险,于是敕令各官饮酒回家,商家铺户都要灯笼传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夜宴之盛。
朱元璋老皇帝每餐吃豆腐的祖训,传到后世,这豆腐就变味了。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故事:明代京城官署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门,皇帝用膳后,穷酸的翰林们就向光禄寺讨要剩下的御膳,以解馋或曰改善一下生活。一天皇帝饭毕,一个年轻的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一盘豆腐,大为懊恼,放在桌上生闷气。一个积年的老翰林见了,十分高兴,“你不吃,在下就不客气啦。”端起豆腐,大饱而去。你道真是豆腐?原来这洁白无瑕看似豆腐的东西,却是用几百、上千只鸟的脑髓做成的,但谁敢说它不是豆腐?皇帝高兴吃一两口,不高兴还不动箸呢。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倒是想有些作为的,勤于政事,宵衣旰食,也学太祖皇帝吃野蔬粝食。但御膳房为他加工的野菜却是有品位的:先将菜放在生鹅肚子里入锅焖煮,鹅熟,取出菜,用酒浸,再淋以香油,拌以调料,装盘上桌。皇帝夹一筷尝尝,味道不错嘛,谁说百姓吃糠咽菜苦?催逼各地饷银、赋税愈急。
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或为执行朱皇帝“每餐吃豆腐”政策不力?
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落难时,饿了几天几夜,中途遇到两个乞丐,便向他们讨要点吃的。两个乞丐用馊掉的豆腐、烂白菜给他熬了一碗汤菜,朱元璋吃后觉得非常好吃,浑身有了力气,便问乞丐这菜叫什么名字,乞丐也蒙圈啊,这菜还能叫啥,就随便起了一个名字: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谢过乞丐后继續前行,终于成就伟业。当了皇帝的朱元璋每天山珍海味,觉得无趣,突然想起落难时吃的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汤,便下令寻找当时的乞丐,来给他炖珍珠翡翠白玉汤。
虽然这是一段传说,但传到今天也算家喻户晓,生动的故事比真正的历史还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