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1-03-11陈吉珍
陈吉珍
[摘 要]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确定了判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还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外界的事物很容易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让学生更多的接收到积极阳光的事物,会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成功激发自己的全部潜能,呈现出理想的状态。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年龄比较小,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心思单纯,自控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有不好的习惯和想法,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很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这对其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能不仅仅只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应该要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心理健康的教学任务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从这部分来看,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因此,老师可以借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判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人,拥有正常的认知能力,能够正确客观的反映外界的事物,正视自己,客观看待事实,接受现实,并且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情感,对于生活中的挫折能够做到乐观看待,不过分放大自己的情绪,能够控制不良情绪的发酵;有比较强的耐挫力,有正常的行为反应和坚定的意志,不会轻易被生活中的苦难打到;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够和他人保持正常的社交状态,有正常的交友观念;拥有良好的自我评价体系,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了解自己,能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不盲目自信或过分贬低自己;拥有正常的智力,心理年龄符合生理年龄。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智能發展教育、非智力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抗挫性教育、健全人格教育,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坚定的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友好的社交能力,能够保持自我独立的同时,融入社会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1.通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语文老师想要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重视教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放松学生在课堂中紧绷的状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在课堂中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言论,让学生在课堂中做到敢说敢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就需要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当学生出现不恰当的想法时,老师要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改变错误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此外老师还可以结合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课题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环节中,不知不觉的树立起健康的心理状态。
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中,老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饰演课文中的角色,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表演。同时,无论学生是否是表演者,都能够通过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度。此外,在进行情境教学时,老师也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心理状态,以鼓励的方式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从而学会去尊重他人。
2.培养阅读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生在课外的阅读中,可以学到优良的品质,拥有健全的人格,从而完成对人格的塑造。阅读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时,应该注意对于课外读物的选择,要贴合学生的心理生长状况,筛选书目进行推荐。
比如在进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课外文章的阅读时,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平凡的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的斗士,身份的转变很好地表现出其即便在艰苦环境中也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的不易。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树立起积极生活的态度,面对困难时也更加有韧性;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面对今后生活的困难。
3.以鼓励评价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所以很容易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其自信心,不断的否定自己的成就,影响其面对生活的态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了解自己。对于学生的优点老师要给予表扬,而对于学生身上的缺点,老师切忌不要用否定打压的方式进行教育,应该要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是积极的课堂表现,并没有给予过多的积极回馈。老师平淡的反应会让学生不再热衷于在课堂中表现自己,打压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心理比较敏感,或者是自身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老师如果对其态度比较冷淡,或者长期处于忽视的状态,很容易会让学生否定自己,届时学生将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老师应该要积极的给予学生反馈,如在学生回答对了问题之后,要多给鼓励性的话语,可以结合鼓掌竖大拇指的手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老师的热情。此外老师还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4.通过合作的方式,加强交流与沟通
小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还比较淡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的加入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思维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学习模式下的乐趣。
比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中,老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自助游来介绍西沙群岛,用这种方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交流,加深对彼此之间的认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合作学习中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密切关注小组的研究动向,对于学生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引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沟通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打开心扉,变得更加积极开朗。
5.老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想要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心理状态,其自身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老师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思想观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说服学生。
比如学习《一面五星红旗》时,老师可以用自身的爱国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也具备同样浓厚的爱国情绪,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中的情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有趣的课堂授课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可以通过课文学习来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基本教学,还能够利用各种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积极生活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娇玲.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之探究[J].未来英才,2015(3).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