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刻本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笔法”与“刀法”为例

2021-03-11秦嘉霖刘维尚

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字库字体设计笔法

秦嘉霖 刘维尚

摘要:结合字体设计案例研究宋刻本中的行笔规律和刻字规则,达到提升汉字设计艺术性和设计质量的目的。本文从“笔法”与“刀法”的双重角度分析宋代刻本中书法意蕴与刻本字形在当代字库字体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宋刻本丰富了字体创作灵感,促进了文字造形路径建立,有利于汉字字体设计走向科学化、体系化。研究宋代刻本中笔法与刀法对汉字设计的作用,有助于发挥宋刻本的经济、艺术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向适应当代视觉设计的良性转化。

关键词:宋代刻本 笔法与刀法 字体设计 字库 雕版印刷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2-0080-03

引言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是我国古代文化和美学的一个高峰,为后世留下了尤为珍贵的文化宝库,其中就包括宋代书法与宋代刻本技艺。从这些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极其珍贵的宋版刻本古籍中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美的见解。【1】时至今日,宋代刻本中的一些观念与法则,仍对当代字库字体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一、笔法与刀法

刻本是以雕版印刷技术制作的纸质书籍。宋刻本字体的典型形态虽不能称之为书体,却与宋代书法同气连枝。在宋代时期书法艺术的横向推演中,宋刻本字体是处于实用性的一极,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极则是纯艺术的行草书法。这两个体系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经过对现存的宋代刻本字形分析(见表1),可以归纳为“刀法”与“笔法”两个方面。

笔法即是书写者在执笔时通过控制笔尖的施力、手腕的移转、行笔的速度,进行书写时所遵循的原则和使用的技巧。黄宾虹提出了用笔“四要素”:“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2】。“笔法”关注的是从书写的轻重、浓淡、快慢、曲直以及布白的变化中体现书法的精神内涵书法意蕴的表达。宋代书风在追随欧、柳、颜、褚等名家的书法风格的同时,也受到苏轼、米芾、黄庭坚等宋代书法大家观念的浸染,这关联到禅宗对书法的影响上一“即心即佛”,提倡在人的内心世界中认识自己、发现佛性,这种观点在书法中引申为鼓励书法创作者自我个性的彰显和创新意识的表达。

而“刀法”则是与“笔法”相对应的概念,最显著区别就在于工具的使用,顾名思义,“刀法”中的“刀”就是指雕版印刷的刻刀;再者操作主体不同,刻字工匠才是操持“刀法”的主导者,为了适应阳文反字雕刻方式、木材的纹理变化,雕版与书写的顺序、力道以及方式是迥异的【3】。这种图形化、重边界、重实形的特质是刻本字形的重要特征。宋代刻本“以刀代笔”的形式是对宋代书法在实用性上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风格在发展史上不是不变的,而是融合、演变和发展的,因此宋刻本字形不仅会显示出对其中一种或几种书体风格的追随,更会在不同流派、不同观念的碰撞中呈现出丰富多变的瑰丽字形体系。

二、笔法一宋代书法意韵在字体设计中的运用

尽管当代字体设计与宋代书法之间相差着长达几世纪的时间跨度,但文化就像民族的基因一样,传统书法观念深深影响着当下人们对汉字美学的认知活动。这种书法观、美学观不可能是静止的,它们随着时代发展衍生出与所处时代相适应的具象形态。因此可以认为汉字字体现代造形原理的产生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完全依附于西方文字造形理论,而是与中国传统书法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如图为影响笔法产生的几个重要因素(见图1)。当代字体设计中的笔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九宫格”与现代字体网格系统

在书法临帖时会用到绘制有若干方框的格子纸即九宫格;在字体绘制阶段也同样需要用到特定的格子,这种格子有两层边界框,控制着字体的字身和字面大小,框内排布着密集的小方格用来辅助绘图者进行更精细的字形绘制。九宫格不仅可以辅助书法仿写训练,更能够将书法空间、书法布局、书体结构的理解在大量书写训练的潜移默化中渗透给练习者。而字体绘制所用的格子作为字体绘制最基本场景是对“九宫格”作用的规范和升级,不仅可以帮助字体绘制专员统一字体中宫松紧、重心高低,还能帮助修正间架结构甚至规范字形笔画粗细。

(二)书法布白原理与字体空间灰度

书法中留白即是讲究书写的疏密有致,这种留有余地的布局有助于視觉的延伸和意境的渲染。如果放到现代字体造形视域下,这种理念会被用于文字黑白度的处理上,这里的“黑”是字体的形,而“白”是除了字形之外的负空间。如果字体负空间过大,那这个字在视觉上比其他字略大,反之亦然。【4】因此字体设计要追求所有字具有统一的灰度阈值。但并不是要求所有字的灰度完全相同,因为在阅读时视线随着文字的牵引而移动,正常情境下文中每个字的灰度不同、特征明显、易于抓取,视线游移在排版形成的不规则的负空间布白是符合阅读习惯的。在假设的文字灰度完全一致的场景中,虽然排版整齐划一,却削弱了每个字的特征,加重眼睛识别的负担。

(三)“宋人尚意”与创意字设计

宋代书法注重情绪的抒发和情境的表达,不拘泥于固有的书写模式。苏东坡主张“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强调的是书法个性和感性的表达。【5】在当代字体造形中同样需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平衡好字体特征与标准化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优质的字形表达应尽量避免“弃神取形”的风格提取方法,尤其是在创意类字体的创作中,应该避免为了贴合主题而采用元素的盲目堆砌和笔形的过分装饰这样粗浅的设计尝试,而更应该明确设计的出发点,在字体间架、笔形、装饰和风格相互作用之中追求字体内涵和意蕴,发掘字体的内在气质和韵味,由内而外的彰显字体的情感和神韵。

笔墨当追随时代。而对当下要建立的现代字体造形理论而言对书法精神的探索不应该只着眼于表象,更应该发掘现象背后的深意。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字体设计参与者对传统书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将对中国传统书法的理解与现代字体造形理论相结合促进字体文化创新和良性发展。

三、刀法一宋代刻本字形在字体设计中的运用

(一)宋代刻本字形是现代宋体字的发源

北宋早期印刷字体仍仿照唐代式样,书风上也追随唐代书法名家,推崇的是欧体、柳体、颜体,南宋时期刻本字体有了从楷体到印刷字体的显著变化。究其原因是当时的工匠为了提高雕刻速度改变了完全按照书写体镌刻的方式,在字形上进行了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改进。经过对比分析(见表2)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笔形高度几何化。能明显看出这些刻本字形都具有笔画端正平直的共同点。同时为了行刀便捷和适应雕版木料纹理特性,将横刻的略细竖则较粗,将撇、捺、钩、挑这些有弧度的笔画处理的硬直且棱角分明。其二,宋體字笔画装饰部分的出现。朱熹所著南宋《大学章句集注》和南宋淳熙年间刻本《诗集传》的字形展示,它们笔画末端都有装饰角即当代字体设计理论所称的“字脚”。“字脚”几乎可以等同于西文字体中“衬线”的概念,是宋体字笔画两端的装饰部分,最早就是出现在南宋刻本字形中(见图2)。其成因有两个,首先宋体字是从楷书演化过来的,向右上倾斜的行笔趋势是在模仿楷体的运笔;另一个形成原因则是为了实用性的考虑,加粗笔画的末端可以有效缓解书籍在频繁阅读和长时间存放过程中造成的油墨磨蚀的问题。

(二)宋代刻本字形在汉字字库设计中的应用

“刀法”之于宋代刻本字形,既是法则也是风格,如图为影响刀法产生的几个重要因素(见图3)。宋代是刻本技艺发展的黄金时期,宋代刻本版面疏朗、字迹挺秀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风格特征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美感,因此是当代字体设计与文字造形的重要素材来源。宋代刻本字形大多出自书籍中内文部分,在这种使用需求下要求雕版字形的制作中对识别性和长篇文章的阅读性有充分的考量,尽量保持笔画粗细、字形大小、重心位置的一致性。【6】在这种特征下,现代字体设计中涌现出一批由古籍刻本字形开发生成的电脑字体库。以此为基础,涵盖下面两类。

1.摹拓型:通过描摹的方式进行字体的制作,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还原古籍文字的原貌、保留其精神。代表性的有汉仪昌黎宋刻本,风格严谨工整、字迹斑驳有韵味,兼具识别性和观赏性(见图4)。该字体的复刻原型是南宋廖莹中世彩堂本《昌黎先生集》。在这款字体的复刻过程中,将原本古籍具有的木板材质纹理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因此具备疏朗朴拙的古典韵味。在文字的简化和识别性的兼顾上都做出了相应的优化和调整,但因为保留了古籍中的大部分字形,也始终没有脱离古籍竖版文字所形成的既定框架,所以这款字体在横向排版中字面大小不一的情况会相对明显。然而也是这款字体所呈现的独特性和差异化所在。李佛君“朱熹刻宋”字体设计以宋本朱熹注《大学章句》刻本字形为蓝本。承继了原刻本字形整体风格气势雄健酣畅洒脱。(见图5)按照作者的意思来讲,创作此字体时保留了原刻本中的大部分字型,对古籍文字的残缺处进行了修复或者补完,以求呈现宋代刻本字的原始风貌。这款字体最终呈现刚正俊美、利落浑厚兼有颜楷风骨;因为是摹拓类型的字体对字面、重心和中宫不加调整,所以这款字仍适合竖版排列,尤其适合缩小字间距的密排版排列,这样的版式既符合宋刻本古籍印刷的排列规则,且欣赏时视线随着文字的大小变化形成一种律动感,使文字在有识别性的同时又有了装饰性。

2.写意型:首先在矢量绘图软件中确定字库风格、绘制模板字,在这个过程中要预设好字体的间架结构、重心和中宫,还要敲定笔画粗细和黑白度等,有了最初几十个字的奠基,就可以扩展为几百字、几千字在这期间还要基于视错觉对字体进行微调以控制风格的一致性。【7】例如今田欣一设计的陈起体与龙爪体。陈起体设计的蓝本源自于南宋《群贤小集》,整体风格上受欧阳询书风影响简洁清爽、疏朗挺直,字型略显修长没有过多装饰。设计龙爪体的原型是来自南宋孝宗《周礼》卷九。这一版本的《周礼》具有“蜀大字”的显著特征,被认为是四川木板雕刻印刷技艺巅峰时期的代表。这套字体在行笔中有“龙爪”的显著特征而得名(见图6)。“汉字的识别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单字的识别,也就是字形要能被轻松识别;二是篇章的识读,就是字形组成篇章的时候,也要能被顺畅的阅读。”【8】方正宋刻本秀楷的灵感源于南宋《攻媳先生文集》。字体设计师在保留刻本手工质感和遵从排版字标准之间掌控平衡。该字体对刻本字手工技艺的古典韵味做了一定程度的保留,可以发现同一笔画在同一字不同位置或在不同字之间的形态都有变化,(见图7)列举的这些字的“心字底”几乎都不相同,这种差异既是为了与不同字体部件相适应的细微调整,也能呈现更加古朴的手工质感。【9】笔者设计的“南风宋刻”同样也属于此种类型。(见图8)“南风宋刻”字形灵感来源于宋刻本《醉翁琴趣外篇》,其古籍的字形具有宋代雕版字形的强烈特色,于是尝试绘制了一款继承其风貌的排版字体。在这次尝试之中,对笔画细节和古籍字形的处理进行了细致的权衡,试图平衡好刻本风格和字体统一性之间的关系。该作品获得了2019hiii Typography排版类专业组银奖。

结语

研究宋刻本字形的结字准则有助于字体设计程式化,从宋代刻本和古代书法风格中汲取灵感有助于提升字体设计的格调、提高字体造形的质量。同时数字字体库开发有利于宋刻本文化精神的继承和传承,增加了传统文化为适应当下社会艺术环境而转型的可操作性,对文化产业繁荣具有现实意义。【10】

如图归纳了宋刻本、笔法、刀法以及字体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路径(见图9)。宋代书风赋予当代字体设计以精神引领,使字体设计者站在书写的角度探究书法的气韵和精神内核,促进当代字体设计的人文化、情感化,提升字体造形的艺术感和美感。而宋代刻本字形可以从更加直接的方式,给予当代字体设计素材来源,使得设计者在追本溯源中不断涌现发掘新字体的灵感。对宋代刻本中“笔法”与“刀法”的梳理是使传统文字造形技艺走向科学化和体系化的必要条件,字体设计追求个性,也要考虑共性。在这种宋代字形美学的探究中,不同用途、不同结构、不同复杂程度的字体设计能得到更多有价值的见解,将个性融于共性、将形态与意蕴结合于一身,从而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一切的创造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论是展眼于设计这个门类,还是回归到字体设计行业本身,创造行为都是以发现为依托的。这里所说的“发现”可以是对自然的感受和顿悟,也可能是对身处这个时代的情感抒发,更有可是对几千年流传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对古典文化的开发可能才是最好的保护。字体设计师开始从宋代书风和刻本字形中萃取灵感并将构想实现出来使它能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字体设计就成为了宋代刻本与大众之间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愈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宋代字形美学的研究只是其中的一环。文化就是“水之源”、“树之根”,以此为给养当代字体设计的灵感定不会枯竭。

基金项目:本文属2018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HB18-ZD008)、2019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9YS005)课题论文。

参考文献

【1】辛德勇.中国印刷史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2】李亮.宋代版刻楷书对书法创作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7(23):32.

【3】谭昕.大雅之成——仿宋字体的演变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4】周汝昌著,周伦玲编.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蒋勋汉字书法之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王静艳,朱史霞汉字字体设计的重心概念辨析【J】.包装工程,2018,39(24):39-42.

【7】周博.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8】李海平汉字字形学新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

【9】张孜颖.宋明雕刻本字体演变研究——宋体字发展探寻【D】.湖南师范大学,2015.

【10】(墨)克里斯托巴尔埃内斯特罗萨,(西)劳拉梅塞格尔(阿根廷)何塞斯卡廖内.如何创作字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字库字体设计笔法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对蒙古文字研究与信息发布互动平台网站建设的探讨
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探析
高校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谈字体设计在商业运用中的创新与表达
字库在设计中的局限性——以食品包装为例
字库字体侵权系列案例分析研究
《左传》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