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机设计的湘西竹编创新设计研究∗
2021-03-11张艺鸿刘文金肖德荣唐立华
张艺鸿 刘文金 肖德荣 唐立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我国拥有丰富的竹资源, 是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并形成了独特的竹编织工艺[1-2],其中湘西竹编以具有典型湖湘特征的传统编织技艺而闻名于世。传统湘西竹编制品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生产、生活器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竹编制品正逐渐丧失其原有使用价值[3],因此,必须摆脱过去单纯以功能为导向的竹编造物方式,找到适合湘西竹编发展的模式,进行大胆创新[4],注重并开发材质特性,运用当代设计理念提高产品文化内涵,实现产品转型升级。本文基于传统湘西竹编产品设计现状,提出将有机设计引入传统湘西竹编创新设计,分析并总结了有机设计竹编产品的特征、优势及其表现形式,并以竹编灯具设计为例进行设计实践,探索湘西竹编创新设计方法。
1 湘西竹编产品设计现状
湘西又称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有土家、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群体聚集,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产业落后,是国家西部开发和扶贫攻坚主战场。近年来,湘西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湘西竹编手工艺,也经历了从农耕生活用品到工艺品的转变。但以笔者在湘西永顺县芙蓉镇、万坪镇及凤凰镇等地的竹编产品调研情况来看,湘西竹编产品设计还存在以下不足。
1.1 产品类型保守
目前,湘西竹编产品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传统竹编为主的生活用竹编产品,另一类是以旅游工艺品为主的观赏性竹编产品[5-6]。传统湘西竹编以编织生活、生产工具为主,如背篓、竹篮、簸箕、箩篼、鱼篓等。虽然竹编品种繁多,但都已不适应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7-8]。而景区内的竹编工艺品店,也以传统竹编器具的精编织为主,即主要为等比缩小的精细化传统竹编用品[9],如图1 所示,这表明手工艺者依然停留在过去的造物思想中,没有从根本上改造竹编产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图1 以传统竹编用品为原型的等比缩小竹编工艺品Fig.1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bamboo weaving crafts based on traditional bamboo weaving products
1.2 功能单一
传统湘西竹编产品以收纳性容器最为常见,主要用于粮食储存、物品搬运、遮阳避雨、取凉等。而在现代社会,竹编产品被大量物美价廉的工业制品所替代,生活用竹编产品几乎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1.3 形式美感不足
湘西竹编产品讲究形态对称,给人中规中矩的质朴之感。尤其是收纳性竹编产品,虽然产品的深度、直径、外轮廓弧度等不同,但都不能跳脱出容器的基本形态。图2 为笔者在湘西调研所拍摄的部分收纳性竹编产品,色彩以土家、苗族少数民族服饰中惯用的色彩居多,如红、黑、蓝、绿等对比强烈的鲜艳颜色[5],具有民族感;编织形式上,融合了一些外来竹编技艺,如瓷胎竹编、字画编、乱编法等,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湘西竹编的编织内容,但这些技艺都以直接使用为主,缺乏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整体上,目前的湘西竹编产品设计依旧缺乏形式美感。
图2 各种形制的收纳性竹编产品Fig.2 Various forms of storage bamboo products
2 基于有机设计的竹编产品特性分析
有机设计是20 世纪60 年代流行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是将产品的各个部分根据材料、结构和使用目的和谐、有机地组织在一起[10-11],这种整体性的设计被称为“活的艺术” 。在造型上,设计的产品不由纯粹的几何形构成,不讲究对称,常以曲线或曲面创造自然的线条和外观[12-13],称之为有机形态。竹编技艺可以实现产品的一体化成型,从这个角度而言,竹编与有机设计契合度很高。
相较于传统湘西竹编,基于有机设计的竹编产品在形态、情感表达、环境协调这三个维度均表现出独特性与优势,可以很好地弥补当前湘西竹编产品设计存在的不足。
2.1 形态有机性
有机设计在竹编产品中最直观的表征便是有机形态,强调产品形态上的自然衔接与一体性[14],形态自然、流畅、具有伸展性。竹编是利用竹材本身的物理韧性,将竹丝和竹篾挑压穿插编织成型[15-16],同样具有良好的伸展性。而竹篾良好的韧性和弯曲能力、灵活多变的可控性使其能够根据产品造型需要实现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有机形态与竹编的造型工艺不谋而合,与传统湘西竹编器具相比,有机形态的竹编产品不再局限于形态的对称和传统功能的羁绊,而是充分发掘竹材在产品设计表现中的潜力,产品更具趣味性和现代感。
2.2 情感丰富性
具有有机性质的竹编产品,可带给人们更为舒适自然的情感体验[17-18]。用仿生学塑造的有机形态竹编产品极富生命力,如图3 模仿竹笋形态制成的竹编落地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从而走进自然,亲近自然。采用乱编法,即通过控制竹编的挑压关系和走向编织而成的有机竹编造型,可带给人们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如图4 的竹编家具,采取无规则编织的方法形成如云朵般的造型,给人以无限遐想。
图3 仿竹笋形态竹编落地灯Fig.3 Bamboo floor lamp imitating bamboo shoot
图4 采用乱编法的有机形态竹编家具Fig.4 Organic bamboo furniture of random weaving
2.3 环境协调性
传统湘西竹编是功能至上的产物,而有机设计注重产品与环境的融合,因此在产品形式上除了保证使用功能外,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匹配,营造和谐的氛围[19]。有机设计的竹编产品具有更好的环境协调性及适应性。
3 有机设计竹编产品的形态表现形式
根据有机形态竹编产品的表面特征,可将其形态表现形式归纳为凹凸式、螺旋式和仿生式,如图5 所示。
图5 有机形态竹编产品表现形式Fig.5 Expression form of organic bamboo products
3.1 凹凸式
凹凸式有机竹编表面呈现凹凸之态,可表现为竹编整体形态的凹凸,也可以是竹编表面凸起的菱角,造型圆润、可爱。乱编法适用于凹凸式形态的编织。
3.2 螺旋式
螺旋形结构是自然界中较为普遍的形态[20]。螺旋结构有一种变化美,常被应用于现代建筑、工业生产中。竹编产品的螺旋结构分为线螺旋和面螺旋,用竹篾或竹丝螺旋直接编排的螺旋样式,称为线螺旋,以平面竹编形式进行面的缠绕,则为面螺旋。螺旋形式的竹编产品更具有逻辑感和现代感。
3.3 仿生式
仿生式竹编是运用具象仿生、抽象仿生或意向形态仿生设计方法获得产品形态[21-22]。仿生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设计方法,仿生设计产品形态具有情趣性、有机性、亲和性等多种特征。灵活运用仿生设计,可以创造更多新奇有趣的竹编形态。
4 基于有机设计的湘西竹编创新设计方法
针对湘西竹编产品种类保守、功能单一、形式美感不足的设计现状,展开基于有机设计的湘西竹编创新设计探索。本文结合设计案例主要介绍仿生设计法与基于传统竹编器型的变形法两种创新设计方法。
4.1 融合湘西元素的仿生设计法
湘西竹编的外观造型,如图案纹样、色彩,均受土家、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从乡土美学视域的角度,发掘湘西竹编的基本特征,融合当地地域文化特色[23],有助于湘西竹编的发展和创新。因此,通过挖掘湘西竹编中的编织图案、纹样、色彩等文化基因[24],提取特色元素,对这些元素进行具象仿生或抽象仿生,从而创造新的产品形态。
图6 的飞鱼竹编吊灯,是笔者取湘西竹编中常见的“鱼纹”元素仿生设计而成。鱼纹寓意富贵有余、年年有余。飞鱼灯借用鱼的造型,以有机形态的编织样式表示吉祥寓意。其底部采用红、黑、白3 种颜色的金属材料捏制成鱼的形状,然后再用竹篾往上编织完成整个吊灯制作。这组仿生设计的吊灯,仿佛一群会飞的鱼飘浮在空中,富有装饰性和趣味性[25]。
图6 飞鱼竹编灯仿生设计Fig.6 Bionic design of flying fish bamboo weaving lamp
4.2 基于传统竹编器型的变形法
传统湘西竹编用品的样式较为保守和单一,很难适应当代审美和生活需求。为了打破传统器型的束缚,引入有机形态的表现形式,如螺旋式、凹凸式等,对传统竹编器具形态进行再设计。以最常见的收纳性竹编用品为例,首先提取和分析器具剖面造型,得到如图7 所示的剖面造型图。然后在这些基本造型上进行螺旋或凹凸式表达,得到具有有机特性的竹编产品形态。
以图7h竹夫人为例,对其进行凹凸式有机变形,可得到图8 所示的a类造型效果,可以用于落地灯、干花花瓶等;若对其进行螺旋式的有机变形,则得到图8 所示的b类效果。这种基于有机变形设计法,对改善竹编产品固有形象,增强视觉吸引力,增加竹编产品种类大有裨益。
图7 传统湘西竹编器具剖面造型图Fig.7 Sectional modeling drawing of traditional western Hunan province bamboo weaving utensils
图8 基于传统湘西竹编器型的变形设计Fig.8 The deform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Hunan province bamboo weaving
5 结语
湘西竹编产品的创新,应充分考虑当前设计现状,并结合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有机设计的竹编产品在形态、情感表达、环境协调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很好地弥补当前湘西竹编产品设计存在的不足。基于有机设计的湘西竹编产品创新设计,可以丰富竹编产品类型,满足新的功能需求,创造既有现代感,同时又富有自然美,能为人们带来更多舒适自然的情感体验的竹编产品,是解决湘西竹编设计现状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打开湘西竹编产品市场销路的一个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