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山水画中“农民”入画

2021-03-11詹泽慧哈尔滨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物画山水画画家

□詹泽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绘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几千年来留下的珍品不可胜数。中国画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作为中国的国粹,其形式与内容都是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思想变化的真实写照。纵观中国画发展历程,入画内容与中国社会史的发展一一对应,尤其是“农民”,其地位在几千年的朝代更迭中变化明显,与之对应的“农民”入画也经历了不同的过程。点景人物作为构成山水画的元素,能够点明主题,平衡画面的内容结构,成为画龙点睛之笔,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总的来说,“农民”作为点景人物,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占比较少,人物画中单纯刻画农夫形象的作品未曾出现,在山水画中将农夫形象作为点景人物的作品亦屈指可数。新时代以来,“农民”作为人物画的主体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山水画中农民形象仍然极少。因此,研究山水画中“农民”入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将会为山水画注入新鲜血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秦唐间“农民”入画原因分析

《春秋左传》有言:“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这很好地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结构。西周实行分封制,于是产生了地位次于天子的贵族。在宗法制的约束下,天子、诸侯、百官、庶人等地位依次降低。西周春秋时期,社会等级结构可分为六个等级十个层次,如图1 所示[1]。西周春秋时期的绘画尽管停留在青铜纹饰,其线条也已经可以表现当时社会的庄重与神秘。

秦朝统一六国后,始皇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正式形成,成为社会主要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导致社会等级结构的剧变。秦唐时期,社会等级结构变化较小,共由八个等级组成,即第一等级为皇帝,第二等级为宗室贵族,第三等级为贵族官僚,第四等级为士族,第五等级为弟子员,第六等级为平民,第七等级为半贱民,第八等级为贱民,其结构如图2 所示。

图1 西周社会等级结构

图2 秦唐间社会等级结构

秦汉时期,绘画种类和形式比较丰富,除帛画外,还有壁画、画像石等。帛画主要描绘神话故事,画像砖石则以描绘现实生活居多,画面淳朴自然、线条灵动,充满生活气息。出土于四川大邑的东汉时期《弋射收获画像砖》,描绘了农民在农田里耕作的景象。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士人自我觉醒的时期,其表现在绘画上就是其绘画作品充满了个体意识和人文主义的精神气质。在此期间,人物画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山水仅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中。隋唐时期,尤其是在唐代,中国绘画进入了人才辈出的鼎盛时期,山水也逐渐从人物画中抽离出来。自六朝以来的青山绿水,到盛唐时发展为设色富丽的金山碧水和清秀淡雅的水墨山水,前者为工笔画开启了先声,后者为写意画创立了典范。但此时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中并没有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影子。初唐画家阎立本的传世名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皆是人物画的佳作,其中主体人物是处在最高社会等级的帝王。中唐时期,张萱、周昉在人物画上别开生面,以画处于较高地位的宫苑仕女为主,仍没有着眼于下层社会。

二、“农民”入画在宋清间的发展

宋元明清时期,地主所有制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其阶层分级归纳如图3 所示。社会等级在宋代的变化,促使了人物画、山水画取材变得广泛,商人、农民开始进入画家眼帘。

图3 宋清间社会等级结构

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向多元化发展,反映世俗生活的作品有所增加,由此出现了许多著名画家,如人物画大家顾闳中、李公麟等。《韩熙载夜宴图》形神兼具,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名作,但其反映的依然是上层社会的生活。

随着宋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精神独立,以表现民情为主题的风俗画有了很大发展。《清明上河图》首屈一指,记录了汴梁城和汴河两岸的世俗人情。我们可以从中分析社会等级与入画内容的关联。整幅作品构图为全景式构图,作品中的人物无论从数量还是阶层来讲都十分丰富,从人物的服饰可以区分出官、医、僧、道、吏、匠、农、商等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图中的一个局部描绘了几户农家和正在溉田的农夫。此时,绘画作品的创作题材由达官贵人转向平民百姓,受众阶层也逐渐转向社会底层。

宋代画家马远所作的《踏歌图》,描绘了山下、田边小路上,四位老农欢歌前行的画面。最前面的老农向后张望,中间的两人,后者抓着前者的腰带,弯腰屈膝,最后的老农肩上扛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挑着葫芦,像是获得了丰收。在画面的左下角有一位妇人和一个孩子,他们带着愉悦的表情回首翘望。人物形象表现细致,无论从动作、表情上还是从衣着上,都细致地刻画出农民欢歌笑语、洒脱轻松的姿态。人物动作幅度较大、很有张力,衣褶线条勾勒清晰准确,而衣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山水画的意境。画家显然对画面中的衣服颜色做了处理,符合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粗布衣衫。人物面部刻画到位,五官特征描绘清楚,人物表情细腻,线条有力准确,整体人物形象精神有力,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气神和画家想要渲染的情感。人物形象各不相同,布局合理,前后相互映衬,看起来比较疏远,实则关系密切。画中的农民形象从人物动作到人物关系的呼应,不仅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还点明了“踏歌”的主题,画面氛围活泼,调动起画面整体的感觉。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阐释道:“有时或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2]。

北宋郭熙的《早春图》中点景人物成组出现,共有四组:农夫、僧侣、渔夫及农人一家。农夫挑物前行,农人一家离船登岸而归,画面呈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一组有两个人,一个人头戴斗笠望向远方,另一个人则肩挑重物。另一组人物由一只小狗为首,跟着的农夫和小孩挑着物品。还有两组场景分别是渔夫靠岸和僧侣徒步。画中的点景人物描绘较为细致,五官用点来表示,但服饰刻画详尽。在《踏歌图》的线条表达方式方面,马远刻画的人物表情细腻,衣着线条刚劲有力,将农民欢乐的气息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早春图》中的人物线条柔和,屈膝弯腰的姿态表现十分到位。不同的表现方式传递出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图中点景人物十分渺小,却是画中的点睛之笔。人物虽小,但不是独立的个体,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用何种表现形式进行刻画等,都是经过画家精心安排并推敲塑造而成,传递出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同身受。又到了耕种时节,一家人乘船归来,开始春天农活的忙碌,万物生机勃勃。这样的景象符合整幅作品的气韵。点景人物虽小却不可忽视,好的点睛之笔可以使整幅作品更加生动。

元代,统治者废弃了画院,画工们没有寄身之所,使得传统的画工画一蹶不振,而文人画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创造出绘画史上文人画的最高成就。

明清时期,中国画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宫廷绘画复兴,二是出现文人画向商品画的转变,三是西洋绘画的作品和技法传入中国。清代末年,中国传统绘画在社会变革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完成了向近代绘画的转轨,其所展现出来的新的精神风貌成为现代绘画的前奏,也出现了“农民”入画的作品。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耕织图》一册,共四十六幅,描绘了一些劳动场景,如灌溉、采桑、择茧等。山水的场景加上工细的点景人物,细致地表现出农夫及妇人耕耘生活的场景。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社会等级结构是皇帝-贵族官僚-绅衿-平民-半贱民-贱民奴隶。广义的“农民”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身份卑微,这也是“农民”入画较少的根本原因。等级制度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婚丧、节日娱乐、医疗等多个方面,也表现在观念和对社会问题的处理上,对中国绘画的取景同样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封建地主制度受到了很大冲击,农民的范畴也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尽管土地政策不断发生变化,但社会等级制度已经荡然无存。农民不仅作为工农联盟的一分子,更是当代第一产业的主要贡献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农民”进入人物画的取景范围,在山水画中也偶有出现。

三、近现代“农民”入画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水画中出现的农民形象的数量相比之前有明显的增加。举国上下百废待兴,劳动人民都忙于建设和生产,画家投身于写生创作中。傅抱石、陆俨少与方众济等画家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形象。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在建设时期,因此山水画以写生写实为主。在一批画家不断摸索中,点景随着山水画的改变进入现实主义题材。不同的作品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对点景人物进行描绘,如《一个小生产队》《农业学大寨》《桂西春晓》等作品都描绘了国家建设的场景。画中的点景人物数量较多,身体和衣物大多有着色,脸部做简单处理。入画的场面不再是古代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又或是隐士在无人的山中躲避战乱的场景。“农民”入画成为当时真实生活的写照,画中的农民体现了新中国建设时期农民生活及当时的真实状况,也充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许之情。作为山水画中的点景、房子、人物等在内容上发生了改变,山水画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画家借鉴了西方的绘画技巧,使得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内容、形式、构图、笔墨语言等都有所改变。

蒋骥在《读画纪闻》中指出:“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3]农人一家离船而归,可以表现早春生机勃勃的感受,老农踏歌而归的景象传递出欢乐的气氛,单从意境上来说足以传达很多的情感,用笔的刚劲与柔和依然有不同的感受,点明并补充了作品的主题。

因此,“农民”作为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不仅可以体现画作的农民题材,还可以传达很多情感,深化了主题思想。在绘画创作中,点景人物体现了画家的知识文化修养和阅历经验。农业文明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代社会农民题材的山水画如《桂西春晓》,点景人物成组出现且数量增多,是当代山水画农民题材发展的趋势,将会为新时代山水画的发展注入活力。纵观中国绘画史和中国社会史,“农民”进入山水画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不仅能表现出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能传递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同时也是文化情感输出的重要途径。

结 语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画发展简史和中国社会等级结构变化,以及各个时期“农民”入画的代表作品,分析了“农民”在山水画中占比较小的原因。同时,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进入山水画的典型作品,笔者论证了新时代山水画中“农民”入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猜你喜欢

人物画山水画画家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酷炫小画家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杨文仁人物画选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董辰生水墨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