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和对策探讨
2021-03-11石曾安
石曾安
摘要: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全局,充分结合教材知识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情况进行统筹规划的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避免出现学生学习效果不平衡的“两极分化”现象。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对策探讨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立足于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与初步的理性思维的学科,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发展完善,在学习中更多善于运用形象思维对直观的知识进行学习。因此,注重逻辑性且有一定抽象性的数学科目相比其他科目来说较不易被小学生轻松掌握。另外,学生个体间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种种因素,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了学优生与学困生数量相当,且“学优生一点就通,学困生不明所以”、学困生与学优生间差距较大的“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不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就小学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应当积极研究其原因并加以相应的改善。
一、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
(一)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相比其他科目更强,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小学年级的递增,数学学习的知识量与难度也呈现了不断的递增状态,如果教师不依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可能会造成一些本身数学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产生跟不上教学的情况,逐渐成为学困生,而一些在思维能力上具备一定优势的学生在课堂中反而不用教师过多费心,“一点就通”,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2.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塑成、培养时期,教师不仅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与训练。诸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中积极发言、课后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学困生大多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重视对这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知识基础的差异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如果学生不能对旧知识有全面、熟练的掌握,在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可能因知识断层而出现学习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甚至因此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导致不去查漏补缺,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习效果。而正因为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基础好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中是越学越好、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是越学越差,在成绩中的体现,便是学优生与学困生的两极分化。
(二)教师教学手段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仍然固守着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在数学上便是“题海战术”,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心理特征则较为忽视,也没有对教学手段做积极的与时俱进的改善,让教学手段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易为学生接受。这些不科学的教学手段都造成了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效率不高,久而久之导致班级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更加严重。
二、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改善措施
(一)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方式,做到教学“统筹兼顾”
首先,就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不同,教师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例如,对于那些数学学习较为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基本概念、知识的巩固,让他们先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跟上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不至于因基礎过差而在后期的学习中落后。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中流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对他们进行一些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在考试中有潜力冲击高分。而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进行一定的知识扩充,培养他们对于一部分更难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以及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打下基础。教师在这种分层教学方式实施时,也应当对评价方式实现分层,对学优生可以多引导,对学困生可以多鼓励,从而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平衡发展。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尤其对天性活泼好动、认知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氛围,让学生乐意学、轻松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改善两极分化。生活化教学模式便是很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日常中加强对这类教学素材的挖掘。例如在对《分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来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学们,这节课我会用八分之一的时间带领同学们做课堂回顾,用二分之一的时间讲述新知识,剩下的时间留给同学们自由复习,谁能告诉我,同学们自由复习的时间有多少分钟?”通过这样生活化场景的活用,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可感,也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加强对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训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困生一定程度上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也能提升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便不断引导学困生形成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提问、积极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困生取得一定进步后应当不吝于鼓励,并完成对学习习惯的巩固和强化,使学困生逐渐会学习、爱学习,最终提升数学成绩。
(四)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缩小差距
伙伴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学习小组,并让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优生对学困生进行一定的帮助,通过这种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形式逐渐缩小学生的差距。教师也可以就几名学优生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进行突出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做到以点带面。
结语
综上所述,两极分化的现象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际上并不罕见,对这种现象的改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当立足于实践,从根源着手,不断探究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再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并提升学习效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建斌.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校正措施[J].中外交流,2019:279.
[2]周仁兵.小议消除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26.
[3]何林强.小议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265-265.
36885019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