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教育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2021-03-11邓元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一直是国家,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山区农村学校的学生想要走出大山,更迫切也更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在近些年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数学教育比较突出。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教育质量,兴山县黄粮镇初级中学,一所农村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打造幸福课堂,搭建青蓝工程,实施学案导学,依托校本教研,很好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师生的幸福感普遍提升。
师生携手,助力成长。我们在不断地审视自己和同事们的教学中悟出一个道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积极上进、提升教育质量的前提!把学生当成“孩子”是我们一直秉承的信念,身为父母,孩子的平安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最后才是要求孩子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在这种思维顺序指导下,数学课堂不再是“师道尊严”,而是“亲师良友”,老师每天带着无限的爱意和希望走进课堂,去发现哪怕是最调皮、成绩最差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中找到孩子成才的方向和希望,课堂也就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福地。“教学相长”人人皆知,但在实践中我们才渐渐明白“相长”的真谛。
结对帮扶,相伴前行。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决于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组内采取师徒结对的帮扶方式开展工作,搭建平台帮助青年老师快速成长,一是提供范例。教案是一种范例,是备课的范例,除了教案,老教师多年总结的教学经验论文,撰写的教学案例、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机智及对教材处理的技巧、课外辅导的方法等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老师,让他们除了书籍和网络的学习外,有一个鲜活的学习范例。二是同课多上。同一教案在不同的班级执行,便于他们对两个班的上课情况进行比较,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同时,也能让他们体验同样的备课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处理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真正明白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道理。三是主动交流。“师傅”主动走近他们,让他们自己谈他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情况和教学后的感想,并及时针对每一处“亮点”予以肯定和赞许。四是借力同伴。充分发挥教研组优势,其他老师课后从不同的视角给予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交流和被鼓励中增强自信,完善自己。通过共同努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学校数学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集体研讨,共同提高。一个学科组只有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精诚团结,抱团成长,才能保证一个学科教育质量始终处于前列。一是每次本组教师在参加县及以上举行的优质课竞赛时,就要发挥数学组全体教师的力量,一起讨论设计思路,形成第一案,然后根据试讲的情况,全组又在一起进行研究,进行调整,形成第二案,最后再根据试讲情况,再对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预设调整,形成第三案,整个过程都融入了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的智慧和汗水,有了集体的力量,本组教师才能从容地踏上优质课竞赛的舞台,展现自己的魅力,呈现集体的力量。二是每次校内研究课时,我们虔心深入同事的课堂,为彼此精彩的课堂片段而欣赏,也为我们的不足而揣摩。在观课时,我们认真的记录授课教师的每一次闪光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同时对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在课下我们一起回味这节课,进行课堂回顾、课后反思和评课议课,以及在本节课中出现问题改进措施和大家一起努力的方向,每位教师都在大家的欣赏中成长,在自己的反思中进步。
学案导学,因材施教。乡村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欠佳,我们在课堂上使用自编“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求及教学推进方式,规范解题习惯,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一是合理建组。大多建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编组,充分发挥了优生的作用,以优生带动全组同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但是,由于组内“异质”空间较大,往往出现了“一人领先代跑,众人溃不成军”的现象。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难以体现,他们往往会成为优等生的陪跑者。久而久之,优生不优、学困生更困、中等生变学困生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采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原则,可以有效回避上述问题,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学有所获,学有进步。二是分层导学。分层导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导学案”的设计分层。知识内容、思维难度,按由低到高梯级呈现,并做出明确的指令,确定各层同学必须达到的“底线”。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是对A、B层同学提出的,对C层同学不做要求,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A、B、C各层同学要完成的知识任务不同,达成度要求也不一样,可以给学困生更多时间弄清弄透“保底”知识,也为优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平台。这样的设计既能满足优生“吃饱”又实现了困生“吃得了”的目标。也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三是“一课一测”。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是要落实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的,“导学案”是否成功导学,可以通过“一课一测”进行检测。“一课一测”能够准确、即时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老师及时补差提供真实而准确的信息,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达成情况进行即时教学反思,进行再次备课;同时通过检测,也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一课一测”检测题的设计,既要紧扣目标,也应注重分层,题量分层、难度分层,同一个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值设置也不同,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高分”,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和成功体驗,真正实现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得到充分的发展。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虽任到重远,但我们将不畏艰难,继续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寻找到更多更好的改革措施,创造义务教育更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邓元勇(1986.8-),男,汉族,湖北麻城人,二级教师,本科, 研究方向:探讨数学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
30965019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