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数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

2021-03-10朱鸿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三数学价值核心素养

朱鸿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其在高考中占据较多的分值,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文章就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其在高三阶段落实的价值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核心素养渗透到高三数学教学中的途径。

【关键词】高三数学;核心素养;问题;价值;策略

一、引言

传统的教育以传递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社会需求不相符。新课改提出之后,教育界纷纷开始进行改革,力争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落实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在这个阶段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帮助学生攻克难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阐述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素养指的是一种数学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甚至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建模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数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逐步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继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可能。

三、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较为严重

高中是学生学习最为紧张的时期,尤其是高三阶段,学生和教师都要面临高考的检测。高考成绩的好坏决定了学生能否上一所好的大学,同时也影响着教师个人的名誉和考核。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各种各样题型的训练和讲解中,这也使得整个高三阶段数学学习过程变得非常枯燥和无趣。而一旦长时间脱离数学的学习,学生便会将知识遗忘[1]。

(二)教学环节未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很多教师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讲解,学生才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年龄、思维的差异,很多以教师口吻讲述的概念,学生未必能理解,这也是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加之教师在课堂中并没有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探究、分析能力,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

四、在高三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什么。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探究过学习数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只是一味地在家长和教师的压迫下学习,应付高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養,可以间接帮助学生挖掘数学中的奥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真正的理解。教师要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到世间万物和数学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建模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与验证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题目训练为主,忽略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对数学课程逐步丧失了学习兴趣,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在确立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之后,教师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会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第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众所周知,高考的数学题目基本上是在一些固定概念的基础上变换了题型,而90%的题目学生在日常练习中都没有碰到过一模一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推理方式和探究方法,则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五、核心素养渗透到高三数学教学中的途径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素养

兴趣是一门学科最基础的核心素养,学生只有对某门课程产生兴趣,才能够为后期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高三数学包含着较多抽象、复杂的知识,教师如果一味地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这节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列的相关概念,同时了解函数和数列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或者根据条件写出通项公式。这节课的内容是非常抽象的,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引入生物学的细胞分裂问题,这是高中学生学习过的生物知识,以此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分析细胞分裂的规律。基于对细胞分裂知识的了解,学生发现细胞分裂的规律是由1个分裂成2个,由2个分裂成4个,由4个分裂成8个……教师启发学生:能否用一个公式将细胞分裂的规律表现出来呢?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引导,引出数列的概念以及简单表示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数列的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合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三数学涉及很多较为复杂的内容,其中有概念,有公式,有推理,每一项都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本质。具体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中,以获得数学成绩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不等关系”这节课时,学生需要学会建立不等式的模式,能够利用作差比较法判断代数式以及两个实数的大小。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某旅游景点的门票是一人20元,当团体购票的人数在20人或者以上时,可以打八折。请问不足20人应如何购票呢?”此时有的学生回答:“肯定是按一人20元购票啊。”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如果不足20人,买20人的票打八折,会不会比原价买便宜呢?”此时学生陷入了思考,需要找到两种购买方式下价格对等的人数。学生这样计算:人数为20人时,票价为20×20×80%=320元;若按原价购买,320元则能买16张票。那么如果人数大于16,可以用团体票购买;当人数小于16,则直接采用单人购票模式;当人数等于16,既可以团体购票,也可以单人购票。这样,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出基本的流程。教师继续引导:“能否用较为简单的不等式进行表达呢?”设购票人数为x,可得出20x≥20×20×0.8。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融入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

新课改提出并实施之后,小组合作模式随之产生,其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核心素养。在高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特征,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任意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首先让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基于所学习的知识,学生了解到,在直角三角形中,,,,最终得到。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测量出三角形的边和角,验证边和角的关系,然后多次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多次验证,最终总结答案。在小组内部,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特长,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提升了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探究能力与计算能力。

(四)融入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传统的高三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让学生进行题海训练,每天让学生做几套数学试卷。这必然会使得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逐步失去兴趣,无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对此,教师在课堂中融入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课堂竞赛。教师可以列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比赛,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准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例如比较分数大小:和,其中,。

这道题考驗的是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转变能力等。这道题目和普通数值比大小不同,这是字母之间的比大小。很多学生拿到题目之后无所适从。但也有些学生迅速想到用减法运算,将字母当成数值计算,即。

但这步也是一个难关,考验的是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运算。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计算,能够提升数学课堂的活力,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奠定基础。

六、结语

高三数学比较深奥,也非常抽象,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课堂,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奠定基础;可以科学化设计问题,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融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以及在班级内部要经常举办数学实践活动,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李莉.从提高高三学生运算能力的角度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25.

猜你喜欢

高三数学价值核心素养
一粒米的价值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给”的价值
浅议高三数学教学有效复习方法
高三数学第三轮复习的有效性辨析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